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方位、跨阶级、跨地区、跨民族的抗日活动,他们 或者倾尽全部身家,或者亲自投入战斗,无论是 因为什么原因,总之是为抗日献出了自己的 力量,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雾社地区,爆发了一场由赛德克族的首领莫那·鲁道所领导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这就是历史上的雾社事件。
台湾早在《马关条约》之后就被日本取得了控制权,于是日本就要对该地进行完全的改造。我们都知道在台湾的原住民有平埔族和高山族两大族群,其中平铺是汉化程度高的族群,而高山族不单单是单一的民族,而是所有少数民族的总和,广义上甚至也包括平埔族。而我们前面说到的赛德克族则被认为是和泰雅人血缘和文化习俗都相近的一个分支,但是赛德克人自己并不承认这个看法,后来甚至台湾当局也承认赛德克人的独立性,和泰雅人分割开来。
话题回到台湾被日本侵略时期,当时在雾社专门设立办公室来管理德鲁固群、道泽群、德固达雅和属于泰雅族的万大群。而德鲁固群又称为雾社群,有将近两千两百多人的十一个社组成,此次雾社事件中的六个社分别是:基洛度呼、波阿、斯固、仑固、马赫坡和度鲁湾,马赫坡的首领莫那·鲁道,也就是这次事件的发起者。
日本侵略者的到来不仅打破了原住民的生活,更是把他们搅得天翻地覆,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遭受了诸多的侮辱,再加上日益繁重的劳役让他们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和侵略者对抗。其实雾社事件并不是突然就发生的,而在这之间也发生侵略者和原住民之间的各种冲突,渐渐地从对抗日本警察到后面的武装反抗。
其实从日本的官方解释说这次的事件是意外,也就是说是偶然发生的,不存在蓄意已久,但是从台湾当地人的表现来看,这次的事件就是前面所有反抗的升级版。莫那·鲁道率领起义攻击当地的日本人,队伍分成两队,一队是莫那·鲁道的儿子巴慈绍·莫那带“青年队”去攻击雾社公学校,另外一队就是莫那·鲁道带领“老年队”。去各个驻在所袭击。
1930年10月27日,巴慈绍·莫那带着人冲进了学校,当时雾社公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这个运动会是在雾社地区的所有日本人和德克赛原住民都会参加的一次盛会,巴慈绍·莫那举起 砍刀大喊:只杀内地人,不杀本岛人!于是在场的所有身穿和服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全被砍杀,一时间雾社公学校的体育场变成了流淌着血水的战场。虽然那些来不及反应的日本警察在后来采取了反抗措施,但是奈何赛德克人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日本警察最终被早就仇恨满胸腔的起义者砍死。
如此起义当然是勇敢、正义的行为,并且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光是被砍死的日本人就有一百多名,而听到自己儿子胜利的欢呼声,莫那·鲁道带着自己的队伍回到了波阿隆社召集了十几名原住民去攻击波阿隆驻在所,成功地杀死了巡查小谷通夫和他的家人,然后他们又乘势袭击了屯巴拉地区的驻在所,砍死了巡查木村和他的家人,还有好几名警察也被杀。于是起义队伍一路斩杀日本人,后面还占领了雾社地区的武器库,得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使得起义军的士气更加高涨。
躲藏幸存下来的日本人赶紧打电话求救,台湾总督府警务局长石井保则通令全岛进入紧急戒备状态,日本台湾军司令官调兵集中围剿台北、台中、台南和新竹地区,甚至出动了飞机侦查并投掷炸弹,面对日本侵略者强大的火力和人力压制,起义的原住民不敌连连败退,日军逐步占领了雾社地区,之后日军逐一扫荡各个社区,虽然当地的原住民都奋起反抗甚至让日本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于是雾社起义的失败是让该社地区的人口减少了最起码一半,剩下的人生活在日军的收容所内被严密监控起来,日本人为了最大程度地打压原住民,甚至利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策划了第二次雾社事件,就是为了以最“正大光明”的理由收缴原住民的枪械。这是日本人又一次对台湾同胞犯下的血债。
虽然原住民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但是他们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人嚣张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反侵略的决心,原住民们的牺牲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他们的勇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