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恒大(HK.3333)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正积极推进重组工作,预计将于7月底前公布初步重组方案。同时,公司也特别提醒,接到港交所发布的复牌指引,如果不能满足复牌指引要求,包括恒大物业(HK.6666)、恒大汽车(HK.0708)在内的“恒大系”公司可能面临摘牌风险。
不过,恒大的供应商们就没那么幸运了!
金螳螂(002081.SZ)2021年巨亏49.5亿元,原因是被恒大拖欠了41亿元欠款。不过,由于金螳螂财务整体比较健康,且一季度保持盈利,因此尽管损失惨重,但好歹没有伤筋动骨。
有些公司则到了破产边缘。
6月21日晚,广田集团(002482.SZ)发布公告称,受第一大客户债务危机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银行债务逾期的情形。截止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新增逾期本金合计4.27亿元,累计逾期资金合计近11亿元。
如今,广田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97.04%,再加上爆出的银行债务逾期,如今已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还有做幕墙门窗的嘉寓股份(300117.SZ),手里拿着13.16亿元的恒大商票,2021年巨亏13.48亿元,相当于亏掉了自上市以来所有利润的两倍。而且,公司货币资金1.61亿元,但短期借款却高达8.06亿元,偿债压力巨大。
除此之外,专注环境事业26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竞争力十强企业的文科园林(002775.SZ),因持有恒大14.42亿元的应收票据,2021年巨亏16.61亿元。而且,今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继续为负,恒大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12月31日,仅15家供应商与恒大的应收账款合计就超过218.1亿元,逾期款项合计89.12亿元。受此影响,像索菲亚(002572.SZ)、世联行(002285.SZ)、三棵树(603737.SH)、亚士创能(603378.SH)、全筑股份(603030.SH)等公司,都遭遇了业绩暴雷,损失惨重。
不过,这也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财报显示,恒大对供应商的欠款合计为6600亿。也就是说,在拖欠供应商款项的名单中,上述提到的公司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当恒大危机爆发后,所牵涉的方面、对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带来的冲击是如此巨大。
上述提到的上市公司固然惨,但更惨的其实是那些连舆论都尚未覆盖的中小民营企业,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在这次危机中已经倒下。
除此之外,金融行业也是重灾区。
根据财报显示,在恒大的1.9万亿负债中,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合计5700亿。这里面,主要是债券、信托和银行借款。以银行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恒大对国内128家的银行欠款合计为2323亿元。其中最高的是民生银行,累计金额为293亿元。
不过,银行的背后是银保监会,而且国家也不允许发生金融动荡招致系统性风险,从这个角度说,虽然银行的损失也特别巨大,但架不住人家脖子粗。
通过恒大这次事件,我们至少应该总结出一些教训:
第一,在产业链中,某一家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拖欠大量欠款,这是不健康的;第二,要防止“欠钱的是大爷”这类事情的发生,不能让某一家企业、某一个行业绑架了整个金融体系;第三,要防止高负债扩张的发展模式;第四,要警惕资本的无序扩张,尤其是频繁的跨界布局,显然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这些因恒大暴雷而损失惨重的公司,其实在上一个经济发展周期中都是利益的获得者。对于他们,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警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