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非
拉丁美洲分为33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并不算穷困。与亚洲和非洲相比,由于资源丰富,地理上不容易受到侵略,又能吸收到素质较高的欧洲移民等优势,拉丁美洲各国经济的“底线”普遍较高。
证据就是2019年世界银行数据中,排名末尾的30个最落后国家中,有24个非洲国家,5个亚洲国家,却只有一个海地来自拉丁美洲。
但有些尴尬的是,虽然拥有诸多优势,拉美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发达国家。
就连拉美经济的优等生——智利,2019年人均GDP也不过1.5万美元,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历史上拉丁美洲曾经具备很高的起点。1700年拉美的人均收入与北美大致相同。但从那以后的300年中, 拉美各国步步落后于北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1820年拉美的人均产值是北美的2/3,到2000年拉美的人均收入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20%。
出生在智利,担任过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教授,在他的著作《掉队的拉美》一书中深入剖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
北美和拉美都是从殖民地开始独立的。虽然同为殖民地,但英国人的管治和西班牙人有显著不同。北美的英国移民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自治权。虽然英王也向各殖民地派遣了总督,但本地精英组成的地方议会却早早将立法和财务大权把握在手中。可以说,在1775年打响独立战争号角之前,北美人民已经实质在自己管理自己。
而在西班牙控制的拉美殖民地,情况却有很大不同。首先在殖民拉美时,西班牙正在欧洲大陆四处开战,于是迫切需要拉美提供大量黄金白银作为支持。
西班牙对拉美实行残酷的压迫统治,除了开采黄金白银外,几乎不许拉美发展任何本地产业。为了给西班牙农产品找到出口市场,甚至连拉美的农业开发都受到很大限制。
更可怕的是,数百年殖民期间,由于西班牙一直不肯让渡任何政治权力,连殖民地的各级官职都被当货物出售,拉美本地人从未获得过从政经验。所以在拉丁美洲诸国在19世纪20年代获得独立后,本地居民对于如何管治国家完全没有头绪。
本地人民没有参政经验,没有合格的基层官员,拉美的新生政权就等于建立在沙土上的城堡,根基不稳,自然常常发生内乱和政变。所以拉美各国在独立之后,与北美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
拉美与发达国家又一次的差距拉大,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当时正是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脑技术、生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之时,国家间的竞争日益变成国民素质的较量。
而拉美的历史欠账又一次拖了后腿。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拉美诸国在识字率、预期寿命、医疗条件和教育覆盖率方面提高缓慢,在发达国家不断改革前进的时候,拉美国家却由于不断加重的社会矛盾步履缓慢。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拉美各国也启动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但30年后结果却很尴尬——中国开始崛起,拉美国家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人做错了什么?一种观点认为,拉美人是被美国操纵下的错误计划——“华盛顿共识”误导了。
但《掉队的拉美》的作者反对这种观点:“华盛顿共识”并非由任何官方发起的经济计划。改革方案主要源自拉美国内,是由一群经过国外训练、被贴上“技术官僚” 标签的经济学家制定的。
拉美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政策,甚至违背了华盛顿共识中的几个要点。爱德华兹教授在书中指出了拉美国家与“华盛顿共识”相违背的三大错误。
第一大错误:错误的汇率政策。按照人为设定的高汇率钉住美元。这一方面降低了国内的出口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助长了金融投机,大量国际短期资本造成了泡沫。
第二大错误:仓促的私有化政策。在缺乏管制和竞争的状况下,将能源、供水、交通等行业私有化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从国有垄断变成了糟糕的寡头垄断。
第三,拉美国家在保护法治、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等方面建设缓慢。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拉美各国选择的道路开始分化。有些国家滑入了新民粹主义的轨道,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尼加拉瓜。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日益显现出反对全球化和强调政府控制的特点。
另外一些国家,则走向以创新和生产率提高为基础的繁荣之路。按照爱德华兹教授的看法,秘鲁、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与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差异将会越来越明显,其收入和生活水平会不断接近其他地区的发达国家。
这二者以外的其他国家,则在摇摆不定,比如阿根廷、巴西等国。
到底哪个拉美国家能冲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新的发达国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