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出色成绩赢得了世界瞩目。在一些项目上,虽然我们没有取得奖牌,但也拼得了最好的成绩,展现了中国自信。


比如马术。中国在首次获得参赛资格的马术三项团体赛中以第九名完赛,这也是本届奥运会亚洲队伍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团体赛中的三位选手,除了大家熟知的华天,还有两位同是来自江苏省马术队的孙华东和包英凤。孙华东曾经是马场的饲养员,“温血马又高又大,而且很漂亮,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行业”,他迄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马的情景。而包英凤则是马背上长大的孩子,这位内蒙古汉子在从事了多年的速度赛骑师后,在2007年毅然转型,成为了表演骑手,期间他从未停止过努力,最终走向奥运赛场。


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左为包英凤,右为孙华东


一直以来,马术总是被贴着“贵族运动”的标签,在大家印象中,能够从事马术运动的人也多家境殷实。但此次在东京奥运会马术赛场上,越来越多出身“平凡”的马术运动员走进大众视野,似乎也照亮了这项运动的大众化之路。


相关统计报告也提供了中国马术大众化的数据支撑。从2016至2021五年间,中国马术俱乐部从907家爆发式增长至2387家,翻了近三倍,同时,全国马术参与者已超百万,俱乐部的会员年龄分布以青少年为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古老又新潮的马术运动


马术,是指骑乘、驾驭和训练马完成各种规定动作的相关技能,这项运动里,人马默契的配合尤为重要。


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图/图虫创意


欧洲有一句古话“会骑马的不一定是贵族,但贵族一定会骑马”,这样“贵族运动”的标签至今仍在延续。


现代的马术起源于英国,16世纪开始在欧洲大陆的王室和贵族阶级中流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便是出了名的爱马人士,在皇家马厩拥有许多“爱驹”,安妮公主和扎拉公主母女都曾是欧洲马术冠军。


然而,谈及养马历史与马文化,中国才是底蕴深厚,是无法用现代马术的几块奖牌所估量的。


在中国,马术的基因和发展轨迹与欧洲不同,商周时期就有了御马的技艺,并作为一个赛事运动尤为盛行,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至今仍在不断流传,马球运动在汉唐时期被作为招待中外贵宾的方式。


马,在古代也是文人士大夫豪情壮志的寄托。“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无不在诉说诗人的家国情怀。古往今来,关于马的精神内涵,不变的是马代表着独立不羁的形象,以及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提及我国的赛马活动,它不仅有历史的悠久性,且呈现出各民族参与的广泛性,飞马拾物、乘马摔跤、马上拔河等各族传统活动,形式多姿多彩。超越障碍、乘马斩劈、骑射等项目,则将策骑者的超群技艺一览无余。


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图/图虫创意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术运动再次得到重视,1983年起我国恢复了全国性马术竞赛活动和奥运会三项赛及民间民族马术运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华天首次代表中国出战,这也是第一次有中国选手参加奥运会马术项目。这之后的中国马术运动开始迈向新台阶,世界顶级马术赛事陆续进入国内,马产业欣欣向荣。尽管相对于欧洲国家,我国马术运动再次扬帆起步的时间较晚,但丰厚的历史底蕴能够让我们有自信在马术运动上赢得瞩目。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全民健身的普及,马术“贵族运动”的标签正在被打破,成为大众关注和喜欢的运动。


马产业困局


不过,相较于马产业发展相当成熟的欧美国家,现阶段国内马产业依旧存在明显短板,有许多因素制约包括马术运动在内的马产业发展。


明清之后,文明的更替造成了马术发展传承的断层。进入近现代,随着交通运输业以及农用机械发展,马匹在军事、运输和农业劳作上的功能逐渐淡化,打开了在竞赛与休闲娱乐等领域的新发展,但这个过程里的软硬件都未能及时跟上。


谈马术,马产业,首先得有马。然而我国马匹存栏量不容乐观,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近期在采访中介绍,“全国马匹存栏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居世界首位的1100万匹,下降到当前的360多万匹。全国29个地方马品种资源中有10个品种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考验。”


比数量上急剧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科学育种和马匹改良的产业几乎为零,所以国产马匹在身材、运动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远远不能适应休闲骑乘和比赛用马的市场需求”,因此90%以上的运动竞赛马匹长期依靠国外进口。


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图/图虫创意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15年至今,我国每年进口马匹的数量一直保持在2000匹左右,主要来自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国。据专家分析,进口马价格昂贵,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每匹马的运输和检验检疫等费用就高达10多万元。以每年从国外进口2000匹马计算,每年需要为此支出十几亿元的资金。


事实上,除了高端运动马依赖进口,目前技术标准、教练、兽医、钉蹄师等软件配套系统也需要靠进口。目前,我国马术俱乐部的教学体系混乱,宣称是按国际马联赛事标准培训,实际因为人才严重匮乏,教学多以急功近利的野蛮方法为主,伤人伤马,进步缓慢。


缺乏严格、成熟的种马筛选和品种改良技术,缺乏完整、系统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依旧是亟待破解的困局。


中国马术与马产业的崛起,任重道远。


马术发展背后的“海澜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公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马术作为一项兴趣爱好的推广面正在逐渐铺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与喜爱。


国家也陆续印发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框架和体系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马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同时还特别提及了探索推广赛马运动。


为全力推动我国马术行业的发展,将其做大做强,作为我国马产业发展的关键——马术俱乐部应运而生,并向市场化方向推进。目前我国马术俱乐部采取的是民营化路线,社会组织与各省市专业队合作,助力马术的发展。


其中,海澜集团旗下的海澜马术正是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之一。2009年8月,江苏省体育局、无锡市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江阴市体育局、海澜集团在海澜会展中心签署“联合承办江苏省马术队协议书”,江苏省马术队正式“落户”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


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此举是海澜集团在政策之下,打造省、市、地方、企业四方联办的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海澜模式”的成型也带来了马与文旅的融合发展,效果近年来持续显现。早在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就明确提及“积极培育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海澜集团多年来都在积极践行这条路。


海澜马术与俱乐部所在的新桥镇以马为媒,以马术表演、骑乘体验、马文化结合为代表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周边省市的众多旅客。


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这其中,体旅的有机融合便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马产业与文化、旅游共通的综合性产业链也更有效的推动了马术在我国的良性发展。开头所提到,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一举取得亮眼成绩的马术队运动员包英凤和孙华东都是来自海澜马术。


这家集马术训练、表演比赛以及健身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标准型、国际化、综合性马术训练表演基地,聘请了国外资深教练、专业马术训练师、兽医、钉蹄师等人才,与欧洲机构技术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符合欧盟标准的马医院,按德国标准建立自己的马饲料生产车间。正是因为坚持科学发展的模式,海澜才能确保一个拥有400匹世界名马的超大型俱乐部安全稳定地发展,才能确保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不断地扎实提升。


包英凤在奥运会赛后采访中表示,“过往十多年,海澜集团配套国内越野训练基地,建立省级运动队唯一的海外训练基地,聘请国际知名教练团队、兽医团队,解决欧洲长期工作签证,组织和制定严密的欧洲训练和比赛计划,提供达到四星级标准的奥运赛驹……这一切都是海澜集团在我们备战道路上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马术运动(马术运动,走向大众了吗?)

孙华东在比赛过程中


孙华东也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同时他提到虽然东京奥运会已是过往,但他的马术旅程才刚刚上路,“中国三项赛队第一次以团体名义参赛,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马术运动在中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专业!”


马术运动员们对这项运动未来发展的自信,源自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赛场上的每一次突破、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指挥体系的协调、后勤团队的保障及其他方方面面的支撑。


官方与民间力量相辅相成,是近年来我国马术行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这个系统里的人们都在为普及马术运动和人才培养机制上做着有益的探索,驰骋奥运赛场的马术运动员们就是最好的证明。


尽管与世界先进水平依旧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马术每一次在重大赛事上跨出的一小步都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近年来我国马术的发展飞速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看到这项运动背后的民众基础正在稳步扩大,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在政策和以海澜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推动下渐趋完备,可以预见,马术在中国将会得到更大众化的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