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两开花(“文体两开花”,不妨试试)

在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18岁的单板滑雪选手苏翊鸣取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关于这名小将的介绍中最有意思的一条,当属他是“从CCTV6滑到了CCTV5的人”。

由于从小学滑雪,苏翊鸣8岁那年被选中出演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小栓子一角。后来他又参演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如果不是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苏翊鸣因为想在家门口参赛而选择成为职业运动员,说不定现在的他正在专心准备表演类专业的艺考。

赛场之外,曾经的短道速滑名将王濛凭借专业但又像“带感”的解说风格出圈,成为冬奥会期间在社交平台上可以比肩苏翊鸣、谷爱凌等人的“热搜制造者”。不仅如此,不久前王濛还成立了一家MCN(网红经纪)公司,计划将部分退役运动员打造成不同领域的达人或网红。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但在过去很多年里,文娱界和体育界之间却隔着很厚的墙。就老一代运动员自身而言,从小接受体育训练、长期过着从宿舍到训练场从训练场到宿舍的单调生活,让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学历、谈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诸多因素叠加,让退役运动员的出路一直难以打开。

随着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我国运动员培养机制的改进、年轻一代自我意识、自我展现能力增强,已经有越来越多运动员跨界到文娱领域客串嘉宾或者干脆实现再就业。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以一句“洪荒之力”走红的傅园慧后来参加了多档综艺,还顺带把自己的父亲也带火了一把;张继科除了当上了综艺咖,还兼职做了带货主播;被网友戏称为“运动界泥石流”的张国伟因持续更新极具喜剧效果的短视频攒下了3000多万名粉丝;刚在冬奥会收获又一枚金牌的武大靖也在多部电视剧中客串过角色。

竞技体育选手,一切以成绩说话。运动员“搞副业”,最常引发的讨论是是否会影响状态和心态,曾经也出现过现役运动员因商业活动过多成绩下滑的事件。不过观察目前进入文娱圈的运动员可知,其一,他们大多是在运动生涯的末期尝试跨界转行;其二,那些跨界后能够得到关注或者说能够吸引流量的运动员,都曾在自己从事的项目上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甚至,有的运动员进军娱乐圈后获得的成就远远超越了自己的第一职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从小练武术的吴京。

体育也好,演艺也罢,与世界上大多数工作一样,最终决定人们能走多远的都是自身的努力。演戏的苏翊鸣,向往时尚行业的谷爱凌,他们之所以受欢迎、被认可,不只是因为他们干一行成一行,更是因为无论干哪一行,他们都投入了百分百的努力与热情。

无论是兴趣使然还是生计所需,运动员退役后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出路都是中国体育进步的表现。据说,王濛的MCN公司目前还没有签下任何一名员工,也有人怀疑,并非每个人都能像“濛主”一样兼具冠军光环和娱乐气质。不过,随着王濛的走红,这家公司对运动员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启发,一种建议:在选择多元的当下,试试有什么不可以呢?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