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诞生于遥远的浑沌,见证了中华文明进程。它穿越了3000多年的历史,来到了我们的眼前。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发现地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100项考古发现之首的“殷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的时候,在黄河下游洹水之滨,一位国王带领着他的臣民,进行着一次浩浩荡荡的迁徙。他就是商王朝第20任国王盘庚,国王把都城迁到今天的河南安阳,这个当面被称为“北蒙”的地方,西接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东北高西南低,一条大河从中部穿过, 3000多年前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盘庚迁都到这里后,一座当时中华大地最繁华的都城慢慢建立起来,史书记载称之为“殷商”。
时间轮转,朝代更迭,3000多年前的 日月轮回,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 如今变成了废墟,被埋在历史的尘土之下。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的发现确认了河南安阳的小屯就是殷商王朝的都城。殷墟所在地经过九十多年的发掘,先后出土了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数十万件器物。殷墟就好像一本珍贵的历史“宝典”,打开宝典就可以领略3000多年前,商王乘车巡视民间,将军驰骋沙场的风采,可以窥见古老朝堂之上贞人奉王命占卜、祭祀,叩拜先祖的巫舞正在上演。城中作坊中铸铜的火光,映照出漫天的霞光。作为王朝的都城,殷墟具有规模巨大,规划严谨的宫殿楼宇和帝王陵墓,体现出恢宏的气派,以制作精美的青铜器闻名中外。以高超的手工艺技术,享誉四方。更何况造字方法成熟, 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没有之一。
这个文字的中间,就是站着一个人,人的中间突出了一个心,突出了文化是修心之学。
清朝末年,人们经常在药店售卖的“龙骨”(龟甲兽骨)上发现一些奇怪的刻画符号,没有人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也不会知道这些奇怪的符号是什么意思,更不会有人知道这是珍贵文物。直到1899年,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他确信这些刻画符号是一种上古文字,就这样拂去3000多年历史尘埃,古来神秘的甲骨文进去了近代中国人的视野。之后另一位著名学者罗振玉释读了甲骨文上对殷墟地址的记载后,印证了这些甲骨文正是出土于《史记》中记载的“滨洹之小屯”。
这些刻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了殷商时期人们的占卜记录和重大事件。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猎,到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气候、收成、病患、生育等方方面面,被4000多个甲骨文字记载。
今天,在这十五万四千多片的甲骨碎片里,我们依据能准确识读的1500多个字,可以清楚探知殷商人的生活状态,成为研究殷商历史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是中国甲骨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他们都代表着古老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成就,但是在这历史长河中,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有已经消散。唯有中国的甲骨文通过几次改变而流传至今。
作为最早的汉字系统,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中国文字一脉相承。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古人的智慧从古人的心里流到了我们的全身,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思想、经验等,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传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脉,傲视全球。作为现代的我们更加要发扬中华文化,彰显大国风气,文化自信不是口头说说,更是内心的归属和认同。何其幸哉,生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