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武昌起义爆发暨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说到武昌起义,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往往被忽略,让人以为这场起义似乎是突如其来,完全由基层士兵发起。实际上,武昌起义的爆发与三位名字中有“武”的人物紧密相连,他们分别是蒋翊武、孙武、张振武。三人被称为“首义三武”或“辛亥三武”。
蒋翊武:革命军总指挥、“开国元勋”
蒋翊武(1884—1913)湖南澧县人。先后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中国公学,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参加武汉新军。1911年3月,新军中的革命团体振武学社改为文学社,他被推为社长。
蒋翊武坚持舆论造势,曾先后参与或主办过《竞业旬报》《商务报》《大江报》《民心报》等,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他积极运动新军,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主持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时,他便把运动新军作为主要工作,为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积蓄力量,作好充分的组织准备。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湖北另一个革命团体共进会的领导骨干举行联席会议。会上推举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任军政府总理,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另一领导人孙武任参谋长,武昌起义准备工作由这两个团体组成的指挥机关抓紧进行。
10月9日因起义计划暴露,军警四处搜捕抓人,蒋翊武乘机逃出。起义爆发后,12日,蒋翊武赶回武昌,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兼联络使,奔走于武昌、汉口之间。后补任为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11月27日,黄兴离汉后他被推为战时总司令部监军,后接任护理总司令,负责指挥。
辛亥革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蒋翊武反对袁世凯独裁,拒绝其拉拢利诱。袁世凯委任他为中将,加上将衔,他坚辞不受。
二次革命爆发后,蒋翊武被任命为鄂豫招抚使,派往岳阳布置军队。失利后避走广西,在全州被捕。广西都督陆荣廷电告袁世凯,促其速杀蒋翊武以绝后患。1913年9月9日,蒋翊武在桂林刑场向围观群众演说革命大义,坐红毯从容就义。拘押期间,蒋翊武写有就义诗四首,表现出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孙中山高度评价蒋翊武
“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
称蒋翊武为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1921年,孙中山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十二个字,并嘱胡汉民撰写碑文。
张振武:辛亥革命首义先烈
张振武(1877—1912)湖北罗田人。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老师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习战阵攻守诸法。1905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同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回国,任小学教员,期间因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被捕。1909年参加入共进会并负责财务。
1911年10月9日起义事泄后,张振武联络各方代表,商定10日晚7时举事。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他亲赴前线激励士卒,指挥作战;印发白话文告,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招降清兵,显示出过人的军事才干与胆识。
张振武性格刚毅自信,为人坦率。他对黎元洪把持湖北政局深为不满,主张去黎另举贤能,为黎所忌。1912年,袁世凯招张振武及湖北将校团骨干入京。8月15日夜,张振武在宴请北方将校归途中为伏兵绑缚,未经审讯,即于16日凌晨杀害。
孙武:经历复杂得善终
孙武(1879—1939)湖北夏口人。早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曾参加自立军起义,赴日本学习军事。1905年加入武昌日知会,协助创办江汉公学。1907年8月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被推为湖北主盟,回鄂策划革命。1911年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任革命军参谋长。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试制炸弹时不慎爆炸,引起军警搜捕。孙武被炸伤,秘密住进医院。武昌起义被迫提前打响,因孙武、蒋翊武分别避祸,群龙无首,黎元洪被推为湖北都督。
武昌起义后,孙武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蒋翊武、张振武任副部长。孙武认为武昌首义之功在于共进会,自湖北军政府成立之初他便以“功臣”自居,与黎元洪勾结,打击排斥异己。南北议和期间,孙武赴南京,希望谋得临时政府陆军次长一职,为黄兴所拒。忿忿之下,竟脱离同盟会,自立“民社”,拥护黎元洪、袁世凯。
1912年2月,湖北因此发生“二次革命”,以打击孙武为主要目标,孙武被迫辞职,后被袁世凯聘为高等顾问。1915年公然拥护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死后,孙武长期隐居,偶有几次出任地亩督办、官矿督办等闲职。1935年拒绝日本让其出任伪职之邀请。1939年11月10日,孙武在北京拈花寺病逝,受到国民政府的褒奖。
小结:武昌首义之“三武”皆为一时之英杰,早早投身革命,二三十岁即挺立时代潮头,力主在武昌举事,登高一呼而天下响应,促成辛亥革命,功在史册,名标青史!
三人中,蒋翊武、张振武矢志革命,锋芒外显,在复杂的时代风云中为敌忌恨,不幸英年早逝,令人痛惜。孙武素有领袖欲,争权未果转身投敌,逆历史潮流而动,为民众所抛弃。晚年保持民族气节,又得善终,幸也!然一生功业品德历史自有评价,三人中,蒋翊武第一,张振武第二,孙武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