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风暮雨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专权期间残害忠良、结党营私、贬黜异己、卖官鬻爵,甚至“挟虏势以要君”,企图架空畏敌如虎的宋高宗,正如南宋大儒朱熹所云“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1)
秦桧这样一位恶行罄竹难书的奸臣,近些年来,却有一些人为其鸣冤叫屈,他们认为正是由秦桧主导的议和,才使得南宋江山能够延续一百五十余年,所以秦桧有大功于社稷,是忠臣!
影视剧中秦桧形象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些道理,但是,我们只要理清“宋金议和”这个关键问题,就会发现秦桧到底是忠还是奸,根本没有任何悬念和争议!
提到宋金议和,人们往往不自觉的和卖国、投降等等一系列负面词语联系在一起,其实,议和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并没有褒贬的含义。
议和通常分为两种:战略性议和与投降式议和。
战略性议和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弱的一方做出一定的领土让步或者采用称臣、和亲、赔款等方式,促成与强势敌人的议和,争取到一段战略缓冲期来休养生息、训练士卒,最后发起反击,打败敌人,一雪前耻。
南宋初期,金强宋弱是不争的事实,南宋除了军事力量远不及金国之外,国内还有诸多盗贼、流寇和农民起义,他们攻城略地、割据一方,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而且部分地方官员对宋高宗即位的合法性有所怀疑,还处于观望之中,对朝廷的诏令,往往敷衍搪塞推诿,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与金国议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南宋与金国议和成功的话,可以争取到一段战略缓冲的时间,能够集中全力剿平和镇压国内的流寇、盗贼和农民起义,再大力发展经济,囤积粮草辎重,训练一支能够与女真铁骑抗衡的精兵,然后北伐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
秦桧画像
战略性议和是正当和高明的策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君主都使用过这种战略,如: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向吴国乞和,并入吴国为臣,给吴王夫差喂马,做起了奴仆的工作,甚至品尝吴王的粪便来为其诊断病情,最终得到吴王的信赖,三年后,得以返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一举灭掉吴国,洗雪前耻!
汉高祖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匈奴南侵,汉高祖率领大军迎战,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后来采用陈平的计策才脱身与大部队汇合,汉高祖意识到匈奴强大,是刚刚经历了三年反秦战争、四年楚汉战争后人口凋零、百废待兴的汉朝难以战胜的,就采用刘敬的和亲策略,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的爆发,为汉朝争取到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时间,“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大增,经过汉武帝和汉宣帝两朝的战争,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长称臣,汉朝一雪和亲之耻。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之后,为避免腹背受敌,向北方的突厥称臣,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突厥大军就南下攻至唐朝首都长安郊外的渭水河畔,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知道唐朝刚刚经历了隋末大混战,国弊民穷,无力与突厥开展,就以身犯险,率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与突厥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立盟,史称“便桥之盟”,和突厥签订城下之盟,被唐朝人认为是奇耻大辱,几年后,李世民利用突厥内乱,派遣卫国公李靖北伐,一举攻灭东突厥,报仇雪耻。
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三位历史上的著名君王,都有过迫于情势与敌人议和的经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和评价,相反,他们能够审时度势、忍辱负重,更彰显过人的才智和气魄,是优秀的政治家,是合格的一国之君!
同理,在金国强大的现实情况下,南宋与其议和,也不应该被指责,南宋四大名臣中的赵鼎和李光,全都支持朝廷和金国议和,毕竟,先把南宋朝廷保存下来才是当务之急,然后才能励精图治,反击敌人,报仇雪恨!
影视剧中秦桧形象
有一个反面的例子,被称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朝,末代的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始终拒绝与后金议和,明朝不得不两线作战,既要和国内的起义军交战,又要分兵对付后金,在内外交困之际,崇祯皇帝动过和后金(已改国号为清)议和的念头,授意兵部尚书陈新甲负责此事,但议和的消息不小心被泄露出去,面对大臣们来势汹汹的逼问,心狠手辣的崇祯皇帝连忙把黑锅甩给陈新甲,将其处死,把自己的关系撇清。最终,两线作战消耗掉明朝的全部力量,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不久,清兵入关,大明的江山全部落入清朝之手。
如果明朝当时同意议和,稳住清朝,先全力平定国内起义,再出兵东北,历史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一直独领风骚、一家独大,总会遇到强大的敌人,届时,根据现实的情况,适当进行战略性议和,不失为一种高超的策略!
秦桧是坚定的议和派,这一点无可指责,但秦桧主张的议和,从历史发展来看,却是第二种议和方式:投降式议和,即南宋王朝自废武功,放弃收复失地,彻底沦为金国藩属。
“第二次绍兴和议”之后,如果秦桧能够像越国的范蠡文种、西汉的萧何曹参、唐朝的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那样辅佐君王奋发图强,休养生息,即便畏敌如虎的宋高宗无意恢复,也可以留下一个繁华富庶的王朝,将来宋孝宗挥师北伐,战局恐怕会乐观很多,而秦桧也可以青史留名,成为一代贤相。
主张战略性议和的赵鼎和李光等人,如果没有被秦桧排挤,继续执政的话,应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影视剧中宋高宗和秦桧形象
可惜的是,执政的秦桧没有走上正道,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南宋王朝折腾得民困国穷、奄奄一息:
“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故民力重困,饿死者众”——《宋史》·卷174
“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桧之为也”——《文献通考》·卷5
“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国之府库,无旬刀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宋史》·卷374
……
秦桧卖官鬻爵,大肆收受贿赂,排挤和贬黜清廉正直的官员,以致朝堂上贪官污吏横行,疯狂鱼肉百姓:
“(秦桧卖官)必数万贯,乃得差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
“监司、帅守到阙,例要珍宝,必数万顷乃得差遣”——《续资治通鉴》·卷130
“赃吏恣横,百姓愈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
“(秦桧心腹曹泳)巧计百出,必为额外多方聚聚敛,较利之锱铢,割民之脂膏”——《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
“(秦桧)贪墨无厌”,“喜赃吏,恶廉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
“(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人谓熺自桧秉政无日不锻酒具,治书画,特其细尔”——《宋史》·卷473
……
影视剧中秦桧形象
秦桧过生日,各地官员都会争先恐后献宝,一个生日即可收到钱财几十万贯,以至于秦桧富可敌国:
“四方竞献奇宝,金玉劝盏,为不足道”——《三朝北盟会编》·卷220
“腊月生日,州县献香送物为寿,岁数十万,其家富于左藏数倍。”——《续资治通鉴》·卷130
……
比起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盘剥百姓外,秦桧更让人发指的罪行就是自废武功,除了众所周知的和宋高宗一起害死了抗金名将岳飞之外,还有很多:
商州知州邵隆,坚守商州十余年,绍兴和议,商州被割让给金国,秦桧担心邵隆不肯听命,将其调离并杀害,“桧密使人杀之,人皆巷哭,为之罢市。其部曲陈简为立祠於金州,隆知兵机,善料敌,能得士卒心,每战必鼓作忠义之气,故战和有功。” ——《三朝北盟会编》·卷240
岳家军将领牛皋,反对绍兴和议,田师中在秦桧的授意下,将其毒死,“绍兴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明日卒。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皋云。”——《宋史》·卷368
另一位抗金将领李显忠,主张收复失地,被秦桧贬黜,“显忠熟西边山川险易,因上恢复策,忤秦桧意。金使言显忠私遣人过界,遂降官奉祠,台州居住。”——《宋史》·卷367
秦桧还“阴谋内弱军势,绝后来归降之心(2)”,积极响应金国“以书来索北人之在南者(3)”:
“(兀术)以书来索北人之在南者”,“计议海州、泗州、连水在南百姓,见今根刷发过淮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
“命尽发前后所得大金、契丹及归朝人五万,还于大金”——《三朝北盟会编》·卷220
秦桧将南宋境内的北人全部遣返金国之后,又严令边关不准接纳南逃的北人,彻底寒了北人的心,当时,北人是南宋军队的中坚,秦桧此举,极大的削弱了南宋的军事力量!
秦桧在岳父原来幕僚姚岳的建议下,把岳州改名为纯州,理由是岳州原为岳飞驻军之地,且州名又与岳飞的姓相同,所以,应该改名为纯州,“姚岳尝为飞幕属,至是自谓非飞之客,且乞改州名,士论鄙之”——《续资治通鉴》·卷130
在秦桧的运作之下,南宋“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4)”,大批军人改行从商,没有了血性,南宋军事力量日渐疲弱,最终落得“兵魂丧尽国魂空”的悲惨下场。
宋孝宗即位后,虽有北伐收复失地之心,但南宋无论经济、军事、人才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撑这场战争,“隆兴北伐”失利,宋金双方再次议和,孝宗皇帝蹈厉奋发,使南宋王朝恢复了北宋时期的繁华富足,孝宗在位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乾淳之治”。
秦桧夫妇跪像
秦桧主张议和没有错,但议和之后,秦桧独掌大权,却没有富国强兵,而是把南宋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秦桧之恶,可谓“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样一个蠹国奸贼,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炎黄子孙千秋万世所唾弃!
为秦桧这种祸国殃民的奸臣鸣冤的人,是脑子坏了还是心坏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指缝间的历史】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注释:
(1)《朱文公文集》·卷75
(2)《三朝北盟会编》·卷220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