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读大学那会,我们一帮爱踢球的同学都是在各大校园抢场地,有球踢就开心极了,哪管场地上布满煤渣渣。真没想到十几年后,南京的球场条件这么好了!”昨晚,在雨花台区体力波体育公园足球场,南京某知名业余足球队负责人陈江宁向记者感慨。
陈江宁每周雷打不动踢三场足球,像他这样的足球爱好者,南京有十万余人。如此众多的“足球人口”最需要的就是活动场地。我市近两年新建的217片社会足球场,让这一群体拍手称赞。体力波体育公园负责人陈曦在体育行业耕耘多年,他表示,短短数年,南京的足球人口翻了几十倍,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场地条件跟上了”。
曾经,缺的不是对手而是场地
在南京的足球版图上,活跃着一大批靠着“抬石头”维持运转的业余足球队。队员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用以全年踢球的场地费、裁判费、服装费及饮料费等,均摊到每一场球赛,每个人的支出约为20-30元。
陈江宁是南京一支草根足球队的队长,他们的经费也主要来源于队员会费,同时他也是南京草根足球QQ群中的一员,在QQ盛行的那些年,这个拥有数百名成员的南京业余足球队群总是非常活跃,很多球队的比赛信息也都是源于这个平台。
“南京的业余球市一直很火爆,一到周末或者晚上,开放的足球场全部爆满。”陈江宁介绍,早年奥体的一块足球场,往往需要提前一个多星期才能订到。“那时候,我们根本不缺对手,缺的就是比赛场地。”陈江宁说。
某业余足球队总经理邱笑君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回忆起自己青少年踢球时期,邱笑君说去的最多的就是各大学的球场,“因为是无偿使用,那时候大学的球场上人满为患,常常一两百号人挤在一个场地,就为过过球瘾。”工作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主城区踢球场地太少,邱笑君和球友们开车到江宁或仙林等较远片区解决场地需求。
南京的业余足球队,绝大多数队员都有固定工作,业余足球的开展从强身健体渐渐变成了社交活动。“一些年龄较大的球员,上场不上场也无所谓了,相反他们可能会带着老婆孩子出来玩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陈江宁说,大家通过足球增加了友谊,“相互帮忙,讨论讨论业务,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个足球队的功能,或许这也是全民健身真正的意义,那就是将运动融入了生活。”
如今,新建217片社会足球场
记者从南京市体育局足球发展办公室了解到,我市近两年新建的社会足球场多达217片,其中十一人制21块,七(八)人制76块,五人制120块,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数量居全省第一。
这217块球场利用了城市各个“金角银边”,覆盖了南京所有区,充分利用了体育中心、公园绿地、闲置厂房、空置场馆、社区服务设施、高架桥下空间以及有条件的建筑屋顶进行资源整合,高效利用。
其中有real park足球场这样位于综合商业体内的室内球场,也有高架下利用空余场地建设的大桥公园七(八)人制球场,甚至还有栖霞区金盛国际家居B楼6楼的楼顶球场——七号足球公园·迈皋桥金盛天空球场,当然也不乏郊区融合了体旅融合概念的足球场,如高淳区国资集团十一人制足球场。
在体力波体育公园内,记者遇到来自南京华为的资深足球爱好者胡猛,谈到如今的踢球条件和球场数量,胡猛用“恍如隔世”来形容,“上大学那会,谁能想到今天的体育公园内,不但有条件一流的球场、布局优美的休息区、还有设施完善的淋浴区啊!”
因为孩子读书地点迁移,胡猛家也从宁南搬到了江宁,“前几天在市足球运动协会微信公众号上查找附近球场,多得很!”胡猛笑着说。在市足协微信公众号主页面的“服务”一栏中,全市近两年建设的社会足球场地信息已做成电子地图,市民可直接查找就近的社会足球场。
未来,依托足球场发挥足球惠民功能
记者了解到,新建的足球场大多数按市场价对外开放,部分场地实行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三分之二以上的球场配置了灯光设施,相关信息可通过市足协公众号查询了解。同时,大多数球场引入了专业公司前来运营,提高球场运营管理专业化水平,保障球场实现良好有序发展,更好地为广大足球爱好者服务。
据南京市体育局足球发展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南京市、区两级足球赛事活动人口达到10万余人,社会足球人口数量和活跃度仍在持续攀升,全市体育系统将依托新建的足球场地,加大对全民健身、青少年足球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足球惠民功能。
南报融媒体记者 丁媛媛
【来源:南京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