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全称克罗地亚共和国,“山冈之人”。
从地图上看,克罗地亚像摆在地中海边上的一把镰刀,刚毅、不屈。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海风常年轻抚着这个国度,像母亲安抚着一个永远眼底铺满坚定的孩子。母亲天鹅绒般的双手并不能拂去他的伤痛。
他依旧昼夜不眠,静静地看着地中海的波澜。
不为别的,只因他所在的地区被叫做“巴尔干”。
01
历史给这个地区留下的除了辉煌,更多的是动荡。民族主义和宗教矛盾是这个地区躁动不安的两大根源。
自从16世纪前叶土耳其人北上征服这块信仰上帝的土地后,这里就成了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斗争的前沿阵地。
此后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斗争云谲波诡。其中就包括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以及波斯尼亚危机。
再过几年后,一战的战火从这个地方野火燎原般蔓延整个欧洲。
一战后,不可一世的奥匈帝国在历史的撞击下轰然倒塌,克罗地亚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
二战时克罗地亚被纳粹占领成为傀儡国。宣扬种族优越论的纳粹便利用克塞矛盾组织对塞族人进行屠杀,同时,塞尔维亚人也就着民族主义的怒火报复克罗地亚人。
两族互残,亲者痛仇者快。
二战后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重新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虽然在铁托时期民族矛盾有过短暂的缓和,但各民族之间芥蒂并未消除,南斯拉夫终于在20世纪八十年代撑不住了走向解体。
长久以来积压的民族主义情绪再次群体爆发,其中就包括1992-1995年的惨烈的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独立后,曾经的友人反目成仇,曾经的邻里形同敌人,至此不再回头。
独立战争期间,克罗地亚人口锐减35万,迄今440万人口也并未达到战前水平。
克罗地亚巨型破裂镜头雕塑,纪念于该国独立战争中殉职的摄影师
02
我生在1992年的山西,想想如果自己当年生在克罗地亚……
鲜血的红应该会成为我眼睛的底色。
愤怒的火应该会成为我心底的坎坷。
但是,有些人天生不服命运的安排,他们的出生似乎就是为了证明命运之神的无能。
他们中有些人选择了足球。
或者说,足球选择了他们。
今年在世界杯惊艳亮相的克罗地亚队就是在战争炮火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1991年,塞尔维亚军队袭击了莫德里奇的老家。
就在他跟所有孩子一样,读着安徒生童话,手握着浪漫的童年时,战争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了现实,连梦想也不放过。
莫德里奇随家人沦为难民,天堂到地狱也不过如此。
然而作为又一名幸运地被上帝亲吻了脚尖的男人,足球成了莫德里奇生存下去的武器。
从NK扎达尔到萨格勒布迪纳摩,从国家队到欧洲杯,从热刺到皇马,足球带领着他一步一步走出战争阴影,走上更大的舞台,终与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场。
旋转的足球里,应该满满当当装着他儿时的希望和梦想。
莫德里奇是这一届克罗地亚黄金一代的缩影。战争的不期而至让他们的人生早早蒙上阴霾,而足球朝天而去,冲出云霄,为他们赢来一缕生命之光。
经历过大悲的人,一缕阳光就足够被他们捏成梦想的形状。
因为他们小时候就知道,不停奔跑才是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2018世界杯的这支永不言弃的格子军团。
从世预赛-小组赛-附加赛勉强拿到一张入场券后,格子军团一路披荆斩棘杀到决赛:从“死亡之组”全胜突围,淘汰赛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历过3个炼狱般的加时,最终创造历史,即使与冠军失之交臂。
当历史都在嘲笑讽刺挖苦你,你完全可以弃她而去,叫上十几个人,重新开辟一个历史出来。
03
这个人口不到 450 万的小国,在足球领域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
450万是什么概念?
2017年,北京上海全域人口均超过2000万。
中国共有13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
800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11个。
太原人口438万。
一国于一城。
说到人口,可能又会回到那个世界级难题:
偌大一个中国难道挑不出11个会踢球的人么?
现实比标准答案更有力。
原因从里到外、从高到低有很多,收集整理一番说不定还能拍《我不是球神1、2、3》。
我觉得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心里没有榜样。
当然,我们的球员肯定也会把梅西、C罗、内马尔贴在自己更衣柜里视为偶像,但不会是榜样。
偶像是拿来意淫的,榜样是用来学习的。
姆巴佩曾是C罗的小迷弟,而如今他已能够独当一面,甚至帮助法国的一路过关斩将捧走大力神杯。这是榜样的力量。
榜样带着你前行,偶像是在你的堕落中,他/她前行。
试想一下,你每天吃着山珍海味,一年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合同,在绿茵场上跑跑跳跳就当日常锻炼身体,晚上周末再和朋友意淫着“我以后成为C罗的话,我会……”,这样的日子,你确定自己还会拼命?
当然我相信这是少部分人的活法。但是足球总共才11个人踢啊?
中国无榜样。
或者说中国市场正在用扭曲的价值观打造一个又一个偶像,而非榜样。
各种偶像练习生充斥荧幕,各路网红争奇斗艳,各种短视频丑态百出,各类影视剧侮辱智商。
有好就有坏,有优就有劣,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社会资源向这种低劣产品的无脑聚集给我们一种“我是脑残我骄傲,我是傻叉我有票”的扭曲假象。以至于曾经有一个街边采访问小朋友将来的理想,偶像和网红代替了“科学家”“警察”“医生”……成为主流思想,他们认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旦成名,来钱快且容易,名利双收,有何不可?
不得不为我们的下一代捏一把汗。你们可是我们的未来啊!
有人辩解说,我们当代中国缺大师,缺榜样,所以小孩子才学偶像。
我们并不是缺少榜样,我们只是不像以前那样尊重榜样。
当我们的时间被PPT影视剧、抠图电影充斥,被哪个偶像今天在飞机场匆匆而过的新闻占据,被一个接一个掌握“AI智能算法”的新闻短视频支配的时候,有谁关心袁隆平老爷爷最近身体如何,莫言最近有没有在创作,刘慈欣把《三体》的影视版权给了哪个公司,他们会不会搞砸,姚明姚主席如何改革中国篮球,陈丹青最近还有没有在作画,金士杰在台湾时有过怎样的努力……
各行各业都有存在已久的榜样,只是我们的目光被“钱”“权”牢牢锁住,无法挣脱。
再深究,整个社会应该为它价值观掌舵作用的缺失而负主要责任。
换句话说就是,市场误导价值观流向无可奈何,但是整个社会再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就有点过分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影视剧制作成本抛去给主要演员的薪金和后期买流量买收视率的钱,剩下的基本也就拍不出什么好作品了,粉丝愿意买账本也是市场规律的一部分。但是,各大颁奖礼的作用是鼓励优秀,应该更多地考虑此人的为人和艺术水准,而不只是谁自带流量大就颁给谁。
误导,比倒退更恶劣。
当莫德里奇驰骋绿茵场,当小姆巴佩和身边神一样才男人合影,当彭于晏一路演戏一路get新技能,他们心中不会只是空的,而是装着他们的榜样,然后朝着榜样发光的那条路,拼命狂奔,从不放弃。
所以,
我的愿望是:少一个偶像,多一个榜样。
- End -
文 / 深水王子
图片来自Pixabay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