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新民
关于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还有一些史料值得回顾、回味和思索。
一:印度军队是怎样高估自己的战斗力的?
战前,毛泽东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
张国华回答说:
【“印度军方一向高估自己的战斗力。早年就声称印军和中国军队作战可以以一当十。在朝鲜战争期间,印度军官到前线参观后,看法有些转变,但仍称可以以一当六。”】
◆1962年10月17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前线指挥所布置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但张国华本人就是不信那个邪,他肯定而自信地回答:
【“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顺便提一下,印度方面对中国军队的印象,此前只限于1942年5月部分国民党军队在印度英帕尔地区接受英美国家军事训练时的情况。印度为什么会那么轻视中国军队,是否与此有关,就不得而知了。但共产党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的组成人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场,表现是有十分明显的差异的,这已经是一种历史常识了。
二:“瓦弄大捷”的中方主战部队是一支中国的“三等部队”。
“瓦弄大捷”是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中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此战歼灭印军共1200多人。负责东线对印反击作战指挥的54军军长丁盛(该指挥部称之为“丁指”)在谈到这场战斗时说道:
【“法国报纸评论说:‘中国军队和印度军队打,只是教训它而已,教训它一下。印度军队根本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这是西方报纸的评论。外国舆论就是这样评论的。我在沈阳讲、在广州也讲,说:我们五十四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讲,我们是三等部队,我们战斗力比人家差。如果叫你们沈阳部队或者广州部队、或者其他军区的野战军去打更容易。我们三等部队就打得他落花流水,要是你们一等部队去更不在话下了。”】
◆被俘的印军官兵。
此战役中方主要参战的部队是54军130师。就130师而言,将其称之为“三等部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时他们是在四川重庆地区分散执行生产任务。当总参来命令时,丁盛就忙着打电话、发电报,还派人到山上去找部队,几十个生产点的干部战士就是这样叫拢过来的。开始那些干部战士还不相信要他们这个生产部队上前线。但兵令如山倒,干部战士们迅速换装,换上厚棉衣、皮大衣等,还配上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40火箭筒。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因为要安排少数人留守)、写决心书,还有去不了的哭鼻子请求。总之,情绪十分高昂。
丁盛总结道:
【“像这些战士,我们认为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教育的结果,是我们军队的代表,当时情绪就是这样。”】
◆丁盛在瓦弄前线(披大衣者)。
因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这次作战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攻克06高地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排长在组织攻击过程中负了伤,战士说排长你负伤了,我们给你包扎一下。他说:你们不要管我,继续往前进,第二次又负伤了,还是往前进,到最后还有一个地堡到顶了,负了重伤,牺牲了。这个排长在战斗过程中,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快要牺牲前,他讲了几句话:
【“这仗打得好呀,同志们很勇敢呀,很光荣呀,我也很光荣呀!”】
讲完就牺牲了。对战士们鼓舞很大。
三:印度军队不堪一击,除了印度军队是职业兵,即靠当兵来谋生这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军队穷、装备差和军事素养差等原因。
首先,印度军队太穷了!当丁盛接触到那些被俘的印军官兵后,说道:
【“这个印度军队是很穷的,我们和许多军队打过仗(丁盛率部队参加过抗美援朝),没看过这样穷的部队。”】
第二,装备差。中国军队的步枪,已经没有那种拉枪栓的步枪,都是自动和半自动步枪,加上班用机枪,一开火就把印军打得直叫唤:
【“不得了,中国军队太强,顶不住。”】
第三,军事素养差。比如,印军的防御工事做得很宽,射孔很大,顶上放几根树条子一搭就行了。结果我们的战士摸上去,把爆破筒从顶上往下一插,就炸掉了。
后来有文章这样评价“瓦弄大捷”:“瓦弄大捷”给了印军沉重打击,“丁指”从总参电报中了解到,现在敌人内部非常混乱,到处都在撤,包括传统习惯线以外的一些地区。印军昔日不可一世的猖狂早已无影无踪,而陷入了慌乱和惊恐之中。这场中印边境战争,印军既挨了打,又输了理,最终以全面失败而告结束。从此以后,丁盛成了印度王牌的梦魇,直到今天,在印度军队模拟战中,模拟假想敌的番号仍然是“54”,这么看来,印度人还是长记性了。
结合上面这几则史料,把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放到历史的大环境中,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这些年来,我们一谈到新中国前三十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如何如何穷,GDP如何如何低。回顾这段历史,至少可以发现这三点:
第一点,费正清的研究结论是科学的、客观的。他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中的“新秩序问题”一章中写道:
【“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经历,还是有了了不起的成就。例如,中国的经济就比印度的经济出色得多。从1952年到197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平均每年6%或7%,按人口平均计算是印度增长率的二倍或三倍,尽管印度还接受了130亿美元的外援和贷款,而中国接受的苏联贷款不足10亿美元,同时还拿出大约70亿美元去援助其他国家。”】
第二点,关于人均收入来说,印度也承认中国高于印度:1978年中国约为210美元,印度为190美元。(《‘实干中国’给‘空谈印度’上了一课》,《新印度快报》2013年11月10日。)
第三点,最重要的是,新中国在保证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基本生活逐渐改善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实现了国防建设的质变,从而实现了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新中国因此成为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成为了国际大三角格局中的一极,延续至今。
丁盛在总结经验时说道:
【“所以说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论在什么困难、什么艰苦的情况下,有我们党的领导,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出自:察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