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创纪录控球难换致命一击 剑走偏锋西班牙又哑火了


与之前3天欧洲杯精彩纷呈的场面相比,西班牙对瑞典这场比赛就好像蹩脚的驯兽师在纠缠一头笨拙的狗熊,竭尽全力在表演,却总是在关键时刻贻笑大方。当莫拉塔被万夫所指,路易斯·恩里克剑走偏锋时,西班牙究竟是往哪个方向跑偏了?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西班牙媒体很不情愿地在“哑火”前用了个“又”字。过去一年,进球困难话题成了赛前赛后新闻会的常客。西班牙以创纪录的控球率,以及迫使瑞典同样创纪录地全场不到100次传球,球迷却能带着不甘而意料之中的心情回到家里。


莫拉塔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他临门一脚不行,临阵磨枪也改不了。不过教练安排他站桩,也完成许多很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密集防守中打开空间,上半场西班牙前场疯抢时,莫拉塔迫使对手好几次犯错,也将外围持球的同伴让进更深的位置。这些功能是目前队内其他前锋提供不了的,包括已经被球迷和媒体抬上未来首发阵容的赫拉德·莫雷诺。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前锋进不了该进的球,别处做得再到位也不顶事,这是常识。莫拉塔上半场将那个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打偏后,看台上已经响起嘘声。对于一届大赛的首场比赛,这绝不是好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球迷对莫雷诺的态度,他登场时即博得欢呼,而后几次与进球失之交臂,获得了掌声鼓励。平心而论,这场没有进球的比赛,两个没有进球的前锋,有那么大的差别吗?


莫雷诺在近2个赛季的进球率确实远高过莫拉塔。那这个问题就可以甩给恩里克,因为他的433阵型中不好给莫雷诺安排位置,如果让他代替莫拉塔打中锋,那整个战术思路都要改。首先莫雷诺是左脚,而且惯常在右侧拉边移动。他在场上,球队就不能像上半场那样让罗德里协助科克来组织,两翼压上形成控球压迫,而是像下半场那样让蒂亚戈尝试送出纵深传球,奥亚萨瓦尔和阿尔瓦形成轮流下底的态势,才能发挥他的特长。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牵一发动全身,全都得改。这要是博斯克执教的时代,就别想了。但恩里克带这么多小朋友来欧洲杯见世面,就是为了锻炼队伍,备战世界杯和更远的未来,没必要墨守成规。更别说过去3年他也没研究出什么成果来。可以预见,西班牙在几天后多半要大改。倒不是顺应民意,而是对手波兰因为首回合输球,不会像瑞典这般搞死守机会主义,再这么压着打实在太危险了。


若说西班牙几名中场的表现,无论首发或替补都是无可指摘的。科克的运作指挥堪称完美,蒂亚戈的垂直进攻打法也很成功。然而,阵型如此靠前却无人能兜住中路防守,瑞典不到100次传球就制造出至少2次绝佳得分机会,若不是运气不好加上球员脚软,赛后的理性分析恐怕要被骂声完全盖过。肉眼可见,伊萨克持球在禁区内以一当三,可见西班牙的防线不牢靠到什么程度,这才是决定这球队能走多远的关键。否则前场堆7个人搞半场压迫传球,制造10几次射门就会,还不保证进球,谁都能做到。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一个比“偏锋”莫拉塔更需要正视解决的问题,是场地条件。拉卡尔图哈球场的草皮又黄又干,极度依赖传球精度的西班牙因皮球异常滚动造成的主动失误多到不忍卒读。因为主场是临时改址,留给塞维利亚筹备的时间非常仓促。然而天气热没法办,草坪这么基本的要素总要像点样子。这话从恩里克口中说出,怎么听都像是借口,却也是事实。大赛已然开打,想换是没可能了,所谓补救工作无非是多浇点水。西班牙这个主场,高温、糟糕的草坪加上对莫拉塔的嘘声,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感谢今晚的瑞典队,让意式防守继续活在人间……


有个笑话:当你被西班牙掌握控球率时,你赢不了比赛;当你被西班牙掌握七成以上控球率时,应该担心的就变成了西班牙。今天凌晨西班牙与瑞典一战,创造欧洲杯首个0比0,和2018世界杯西班牙点球被俄罗斯淘汰时比赛进程几乎如出一辙。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但这只是因为西班牙踢得太差么?不然,对比3年前的东道主,瑞典在本场比赛的防守功夫明显高出一筹。开场不久,被西班牙刷出91%控球率的他们表现糟糕;但随着比赛的进行,瑞典队的防守阵型越来越有章法,甚至可以将球队的“4-4”防守阵型拿出来在欧足联精英教练课堂上做案例,给成名的教练讲课。


一种如此熟悉的味道:意大利的链式防守又回来了。当意大利自己都开始逐渐抛弃需要大量承压的踢法时,感谢有瑞典告诉我们,这种踢法依然可以活在足球世界。


本场的对手西班牙,其实在预选赛阶段曾经被瑞典“折磨”。欧预赛第8轮,北欧海盗曾经以28%的控球率狂射对方11脚,逼得斗牛士靠着罗德里戈补时绝平,才1比1全身而退。本场赛前,或许西班牙能以“当时带队的是莫雷诺”作为嘴硬的理由,但赛后,恩里克的球队也只能望瑞典的防守阵型而兴叹了。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对比那场1比1,应该说恩里克的战术布置是有长进的。奥尔莫、费兰·托雷斯、佩德里的速度和效率都胜过塞瓦略斯、奥亚萨瓦尔和鲁伊斯,加上阵型从4-4-2变成4-3-3,西班牙采取了兼顾边路和直传的立体进攻体系。从场面上看,开场的前20分钟,恩里克也确实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奥尔莫禁区外远射高出,科克远射偏出,瑞典的9名球员被牢牢压制在小禁区周围。


但瑞典不愧是创造过4-4-2阵型的国家。本场阵容中,瑞典特别安排了老将塞巴斯蒂安·拉尔松出战,并给这位任意球好手身后安排了两个打手:埃克达尔和克里斯托弗·奥尔松。而在更靠前的位置,福斯贝里游弋在伊萨克和贝里身后,伺机寻找传球机会。而通过这样的安排,瑞典队在中前场率先建立起两个三人防守小组,给球队的临场调整提供了基础。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西班牙掌控住局面时,主帅安德松的调整堪称精彩。右后卫卢斯蒂格前顶,填补拉尔松因为体能而出现的防守空当。同时,奥古斯丁松靠近丹尼尔松,在四后卫和三后卫体系间随时切换。上半场比赛,瑞典队还只能通过堵枪眼、摆大巴的方式逼迫西班牙传中,下半场,他们就能够在对手拿球时派出林德勒夫上抢,或在传中到危险地带时由丹尼尔松站位解围,显得游刃有余。


安德松的4-4防守阵型,事实上将球场划分为4到6个由球员组成的三角,变线为面。西班牙想通过单纯的传球撕破防线,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当然,莫拉塔曾经敏锐的把握住了丹尼尔松持球怕压迫的特点,抢出一个单刀;但他自己又把单刀踢丢,来去如风,徒留西班牙队风中凌乱。


梁熙明老师曾有个论断:因为现代足球看重中卫的进攻能力,故链式防守迟早会消失。但是这个4-4防守体系,已经无限接近链式防守的精髓:一波一波地逐次消耗进攻球员。2018世界杯,瑞典也曾把比赛拖成了缓慢、艰难的马拉松,但并没有在防守端具备这种弹性。而今天的比赛,林德勒夫带着效力于中超的丹尼尔松,居然在下半场的大多数时间无需专门盯人,刷出10次解围,没有一次抢断。林德勒夫压力减轻,就有更多时间指挥防线布置,赛后他也当选最佳球员。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关于最佳球员,更多人会为门将奥尔森没有当选而鸣不平。奥尔森在罗马曾经是绝对主力,表现不错;但到了埃弗顿就只能成为替补,原因就在于指挥防线和脚下出球两项短板。但在瑞典的链式防守战术下,对方的球员要么需要通过埃克达尔、卢斯蒂格、丹尼尔松三关才能进入小禁区,面对2-3名瑞典后卫,要么就得拼传中等着林德勒夫和丹尼尔松解围失误,这极大减轻了奥尔森的压力。西班牙全场17次射门中5次射正,奥尔莫和赫拉德·莫雷诺的头球都极具威胁,但全被奥尔森拒之门外,任谁看了都要叫一声好。


防守越来越稳固,瑞典队甚至开始有余力打出反击。上半场尾声,伊萨克禁区内射门偏转后打在门柱上;下半场他的镜头越来越多,第61分钟更是给贝里送上半空门机会,可惜前辈面对绝佳机会脚软,射门偏出致敬对面的莫拉塔。意式战术里都有个鹤立鸡群的二前锋,伊萨克就是这支瑞典队由守转攻的关键点,他能直接用带球和速度撕开西班牙的防线。带球的自信?完全是浪费机会的西班牙给的;在预选赛阶段的那场比赛,西班牙也是一点点让奎松有了勇气突破阿尔比奥尔。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如果西班牙有比利亚、托雷斯,比赛会不会轻松拿下?可能性是有的。但是要清晰地看到,瑞典队的防守体系有长足进步,特别是比赛后半段,两名中卫全部从盯防前锋的任务中释放出来,说明只要北欧海盗不想必须拿三分,就有不让别人赢球的实力。


而更让瑞典的潜在对手们头痛的,是还欧洲杯的赛制:小组第三亦可出线。有2016年的葡萄牙珠玉在前,瑞典无需主动争胜,三场平局也有很大机会出线打淘汰赛,而在淘汰赛中,有实力打链式防守的无非意大利、英格兰和瑞典三家,能破链式防守的更只有法德两强。


瑞典队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意式足球是否还能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但无论如何,瑞典人都证明了一个真理:当所有球员在一种战术下被高度特化时,曾经“过时”的另一种战术,就得到了复兴的机遇。感谢瑞典,让意大利足球还活着。

链式防守(西班牙创纪录控球难换进球,瑞典让链式防守经典再现)


本文作者:武一帆 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