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国际米兰110年历史上的那些掌舵人。
首任主席:乔瓦尼·帕拉米希奥蒂(1908-1909)
1908年3月9日洛奥洛吉奥(l'orologio)餐馆内,穆贾尼、博斯查尔德、拉纳、贝尔托利尼等米兰足球俱乐部的拥趸召集当时对米兰足球俱乐部过分英国化而不满的会员们来到餐馆,经过激烈的讨论,他们一致决定将那些在米兰足球俱乐部没有得到机会的瑞士和意大利球员召集起来,成立一只新的球队,于是,米兰城另一个伟大的足球俱乐部就此诞生。瑞士人曼凯特(Hernst Manktl)成为了球队的第一任队长,而商人帕拉米西奥蒂成为了俱乐部的首位掌舵人。
帕拉米希奥蒂带领球队历史上第一次参加了全国锦标赛,由于球队队员之前大多打不上比赛,球队的实力较弱,最终折戟小组赛。
第二任:埃托里·斯特劳斯(1909-1910)
新的赛季,斯特劳斯接替了帕拉米希奥蒂成为了俱乐部的新任主席,他对球队的阵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只保留了上赛季阵容中的4位球员,引入包括瑞士中场佩特利在内的16名球员,使球队的实力有了质的提升。16轮比赛过后,年轻的国际米兰与老牌霸主韦尔切利同分并列第一,经过一场加赛大胜后,国际米兰如愿获得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埃托里·斯特劳斯也成为了第一位率队取得联赛冠军的俱乐部主席。
第三任:卡罗·德·梅迪奇(1910-1912)
在获得联赛冠军后,埃托里·斯特劳斯离开了俱乐部,卡罗·德·梅迪奇接任。夺冠功臣佩特利开始遭受伤病的困扰,再也没有回到首冠赛季的高度,球队在梅迪奇任上表现糟糕,甚至一度为保级而战,在担任主席两年之后,梅迪奇被埃米里奥·希泽尔取代。
第四任:埃米里奥·希泽尔(1912-1914)
接替了战绩不佳的梅迪奇成为新任主席后,希泽尔引进了切维尼尼三兄弟等球员,意在重塑辉煌,球队的表现比前两个赛季有所提高,在1913-1914赛季中杀入锦标赛第二阶段,球队的攻击力冠绝一时,可惜由于防守极差,未能再进一步,路易吉·安斯巴切尔接替希泽尔成为第五任主席。
第五任与第六任:路易吉·安斯巴切尔(1914)与朱塞佩·迪·莫德隆(1914-191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意大利也卷入了战火之中,全国锦标赛自1915年停摆,而俱乐部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同年,朱塞佩·迪·莫德隆接替了路易吉·安斯巴切尔成为球队第六任主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带领球队前进。
第七任:乔治奥·赫尔斯(1919-1920)
1919年意大利全国锦标赛重燃战火,在战火中失去旗帜人物福萨蒂的国际米兰同时也经历了主教练变更,乔治奥·赫尔斯接替朱塞佩·迪·莫德隆成为第七任主席,球队一战之前的主力球员悉数回归,球队以强大的实力第二次登顶意大利足球之巅,当赛季主教练之一的弗朗西斯科·毛罗凭借着这一个冠军接替赫尔斯成为新的主席。
第八任:弗朗西斯科·毛罗(1920-1923)
毛罗担任主席的时期,开启了国际米兰历史上第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在他接任主席的第一年,球队甚至没有主教练,球队混乱异常,最终无缘卫冕。而在第二年的时候,他聘请鲍勃·斯波蒂斯伍德成为国际米兰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练,可惜由于语言不通,“笨拙的鲍勃”甚至在他的第一年将球队带到联赛倒数第一的位置,只是由于意大利职业联盟和意大利足球协会合并,给了国际米兰一线生机,在取得保级淘汰赛胜利后,球队才得以保级成功。毛罗也由于糟糕的管理以及极差的战绩丢掉了主席的位置。
第九任: 恩里科·奥利维蒂(1923-1926)
奥利维蒂接替毛罗成为新的主席后,俱乐部的动荡仍未结束,球队开始沉沦,从冠军之师变为了一只中游的球队。在三年的时间里,国米的战绩没有明显的好转,奥利维蒂也因此被博莱蒂接替。
第十任:森纳托利·博莱蒂(1926-1929)
在博莱蒂任期内,国米历史第一巨星朱塞佩·梅阿查首次代表球队出战,国米的实力也稳中有升。可惜在1928年,执政意大利的法西斯势力强迫国际米兰更名为安布罗西亚纳("A.S. Ambrosiana")并与米兰人联队(并不是AC米兰)合并,受此影响,转念博莱蒂卸任国米主席,由特鲁西奥接任。
第十一任:恩内斯托·特鲁西奥(1929-1930)
特鲁西奥在任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足以被人铭记,他任命魏斯为球队主教练,夺取了首届意甲联赛的冠军,也是国米历史上第三个全国冠军。同时,经过俱乐部高层不断与法西斯势力斡旋,终于在夺冠后成功的在俱乐部名字后面加上了Inter字样。
第十二任:奥莱斯特·西蒙诺蒂(1930-1932)
西蒙诺蒂接任俱乐部主席后,球队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引援,实力开始有所下滑,两个赛季的战绩都不是很理想,只排在联赛中游。1932年初,俱乐部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会员制变为了私人所有制,“波将军” 费迪南多·波赞尼成为了第十三任俱乐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