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个病人,60多岁一女性。问题不大,就是在大腿上有一块红斑,瘙痒,偶有渗出。我看的时候已经结痂,所以就觉得是普通的一湿疹患者。问病因,吃日本浓缩纳豆造成的。她是一个狂热的养生爱好者,只要市场上被认为好的养生产品,她都会去买和尝试。一会的的功夫,她嘴里说出日本纳豆、美国液体钙、加拿大食品等吧。我说你吃这些食品后,更健康了吗?她说没有。那为什么还继续吃呢?别人说好,我就跟着买呗,反正也不贵。
和有钱人没法讲道理,因为太有钱所以就不在乎了。我说那你回去继续,但是作为医生,我劝你还是一日三餐吃好最重要。后来和同事聊起纳豆,我认为就是农村小时候,我们常吃的酱豆,传到日本就成了纳豆,到了我们村子就成了酱豆。纳豆和酱豆的原料没什么两样,都是黄豆。记得小时候,老妈爱弄酱豆,调上好的黄豆,蒸了之后晒,然后等霉变,之后放在一个大缸里,过一段时间就成为酱豆了。这缸酱豆,就成为全家人过冬的主菜。
纳豆原产于中国,后来传到日本,现在又变成高大上的养生品反馈到中国来。中国的医学和美食,最早传入日本,是在汉朝,所以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纳豆也基本上在秦汉时期传入日本。刚传入日本时候,纳豆并不叫纳豆,而是叫豆豉。其实也就是中药里常用的一味药豆豉。
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开豆豉。豆豉性平,味咸。归肺、胃经。具有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的作用。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宜食。
李时珍对豆豉有所研究,他认为,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有点难懂,其实就记住豆豉是一种中药就行了。
日本的纳豆和豆豉还有区别,至少从制作程序或者产品都有一定区别。这也难怪,从汉朝传到日本,几千年的演变,有所改变也是正常的。但我看不明白的是,国人热衷买纳豆养生,并奉为神品,就有点奇怪了。
总结一下:纳豆,就是中药豆豉,早在汉朝传入日本。现在又从日本传到国内,名字变了,功效被夸大了,价钱更高了!更多中医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fuzhongxueyi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