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对这一章的通常理解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善来学习,看到他不善之处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朱熹在《四书集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意思是说,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加上我,一共三人;我向善人学,发现和找出自己的恶,我就改掉它,这就向善人看齐了,就叫做从善。看到恶人身上的毛病,来反观自己,如果发现自己有此种毛病,就要改己之恶,并以此来感化那个恶人。因此,这两个人,一善一恶,都是我的老师:一个给我做榜样,让我效法;一个让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一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人,但凡有一点特长,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有错误的人,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而借以改过从善。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是要做到却不容易。因为人往往是自以为是的,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的“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那样。
孔子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的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能够虚心向任何人学习——因为任何人都有值得学习效仿的;而且,即使有缺点,也可以作为借鉴,警醒自己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