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根据预测,AR/VR行业到2020年总盈利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元,AR占比75%。从地域结构上看,亚洲国家将切分50%的市场蛋糕,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有望成为AR/VR的主要市场。
包含巨大信息量、直观高效的视讯通信方式,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通讯手段。视讯行业应用井喷似乎就在眼前,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视讯行业始终大而不强。
球员球衣上的芯片、裁判手上的高科技腕表、全面使用的VAR视频回看技术,让曾经难以接受任何高科技装备的足球竞技场在向高科技的妥协中迎来了历史性的进步。通过VAR这位“视频助理裁判”的提醒,本届世界杯有了最大的特点——点球很多,仅小组赛阶段就出现了多达22粒点球,其中有9粒都是通过视频回放之后判罚。
虽然关于VAR技术在足球赛事上的使用还有很多争议,但这场来自足球场的技术狂欢,已佐证了视讯行业讨论多年的“视频为王”愿景。
起步早产量大 竞争力与巨无霸身量难匹配
1993年,国内引进第一套会议电视系统,这便是国内视讯行业的发轫之始。不过,由于视讯接入单一、灵活性差、成本高昂等缺点,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信息产业之一,视讯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日新月异,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而产生的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远程视频、移动指挥等应用都已经趋于成熟,一个完整的视讯行业生态圈已经形成。
然而,未来千亿级的蓝海市场中,当前的行业状况是,70%的视讯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但这个“巨无霸”的身量,却难以与国产视讯产品的竞争力相匹配。
仅从超高清视频产业看,目前我国超高清视频终端产品已率先实现普及,行业应用亮点初现。但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所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还存在问题和挑战,包括关键技术和产业环节存在短板、内容与应用供给能力不足、技术产品标准体系缺失、产业发展缺乏统筹。”
捷视飞通董事长蒋延春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很多国内技术行业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视讯行业也是如此。”
在“赚快钱”思路的驱动下,很多国内视讯企业依靠简单的整合加工制作快速获得利润,但是类似产品竞争力有限,只能靠低价竞争抢占市场,利润空间很小。
蒋延春说:“基础创新成本高昂、费时费力,一款视讯产品从研发到投产使用,不仅需要几年的时间、还需要数以千万、甚至更多的投入,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负担。”
据蒋延春介绍,由于不掌握底层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技术,很多国内视讯企业偏向于采用整合性的技术开发策略,也就是使用已有的模块或者部分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产品。这让整个产业陷入“低端制造”的困境。
提炼不同领域需求 行业通用技术是关键
由于视讯可以应用在教育、医疗、政府监管等多个场景,各个场景对视讯的具体需求各不相同,针对每个行业做开发又面临高成本、低效率的困难,因此,如何提炼出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提供通用性、高复用性的视讯技术是一大挑战。
“比如网游行业,以前网游开发成本很高,后来有了游戏引擎,用户只要设计一些角色和剧情就可以,这是行业分工、产业集群带来的效果。视讯行业也需要这样,做出更加通用、各行各业都可以嫁接的系统,虽然难度很高,但是有更大的空间。”蒋延春说。
又比如在教育行业,要实现远程教学,北京和贵州的两个教室同时上课,这边老师弹钢琴,两边小孩一起唱歌,就需要对声音清晰度、延时等的精确控制。到了交通行业,车辆发生事故需要远程视讯定损,需要的技术重点又不一样。所以要想做好专业领域的视讯,就要把场景和业务系统相结合,抓住共性,兼容个性。
此外,当前视讯行业最受关注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同样面临挑战。乔跃山表示,我国VR/AR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应用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但也存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优质内容与服务较为匮乏、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应用生态不完善等问题。
由于常被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视讯对安全可靠的要求很高,“用微信语音,可能会经常遇到信号差甚至呼不通的尴尬,对个人来说,这种影响范围有限。但政府视讯不行,没有安全可靠而又稳定的系统,就没有应用的价值。这就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蒋延春说,“视讯通信是信息量最大、最高效的通信方式,但对通信质量要求也比较高,需要极致的体验,即使双方相隔万里,也能营造出‘面对面’的交流感。”
5G可解网络瓶颈 基础创新依旧任重道远
不论是“雪亮工程”“天网”,还是教育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都让正处在“爆发前夜”的视讯“蛋糕”越做越大,但即便5G可破解带宽瓶颈,我国视讯行业引领创新的能力仍将是发展中的最大掣肘。
据了解,本届世界杯的VAR中心在莫斯科,VAR总计37个机位需要把画面实时传递回莫斯科,4K信号传输大约需要30M的带宽,37个机位把信号传输到莫斯科,需要1000多兆的带宽,稳定的网络支撑此时显得至关重要。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郭全中表示,5G将彻底解决制约视讯业的网速和带宽等问题,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连入各类高速网络,长视频、短视频和直播都将获得更多的用户和获得更大的市场。
“5G确实可以解决网络瓶颈,成为视讯行业的基础设施,但对于整个视讯产业而言,基础创新依旧任重道远。”蒋延春说。
可喜的是,创新已经在视讯行业崭露头角。前不久,捷视飞通发布了国内第一个视讯操作系统iFOS(“羿”视讯操作系统),为多媒体视讯业务提供统一、多样、可自定义的服务能力,解决设备资源管理调度与服务、效能、安全的问题。它就像是飞机、汽车的引擎,是视讯行业动力系统,各行各业与视讯相关的应用可以方便、灵活地嫁接其中,很容易地实现强大的功能应用。
“在操作系统之外,针对视讯行业,中星微、海思等国内企业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芯片。”蒋延春强调引领型创新的价值,“在新技术上,国内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慢半拍’,错过了机会窗口期,没能站在风口上。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发展,视讯行业要提前布局,把新技术逐渐应用到视讯产业中来。像互联网 一样,做视讯 。把视讯做到简单、做到极致。”
业内更多的专家也认为,视讯极有可能与人工智能组成“黄金搭档”,并在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物联网等各个方面大展身手。
人工智能已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甚至威胁到了短视频剪辑师的地位。6月14日,央视世界杯新媒体官方合作伙伴咪咕视频引入“AI直播剪辑官”,这是国内首次把AI技术应用于世界杯赛事直播短视频剪辑,引发了世界杯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记者 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