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男儿身却能出入深宫后院,在皇帝女人的身边周旋,这些人便是太监。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些太监之中,并不全是中国人。其中,有一些竟然是外国人。还有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当太监?那么,这些外籍太监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又在深宫之中做什么样的工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的生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其中的答案。
外籍太监多是因为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之后被送到了中国。在一本名叫《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纪录》的书中,记载着一名从高丽来的外籍太监朴不花。自七岁开始,就在中国宫廷内做着杂物工作,最后,经过几十年的辛苦经营,变成了一名权倾朝野参与朝政的大臣。
其实,在中国的皇宫中,出现外籍太监并不稀奇。
中国古代与周边各国有着长时间的密切往来,特别是朝鲜。从东晋开始,朝鲜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国的国王都是由中国皇帝册封的。所以,结合当时的一些政治形势,中国出于一些政治管理和政治事务的需要,向藩属国提出要些阉人过来帮助处理相关事务的要求并不奇怪。
所以,便出现了像朴不花这样,在本国阉割之后再送到中国的太监。
很多外籍太监是从小被送到宫中的,因此,他们无论是从语言交流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能够快速融入中国群体中。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他们本身的外籍身份。
即使在中国的宫中,外籍太监并不稀奇,但是,纵观历朝历代,却始终都没有一位是蓝眼睛、高鼻子的太监。在现代人眼中,太监这个职业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不只是地位较低下,做的都是伺候人的工作,主要的因为,他们要承受身体上几乎致残的折磨,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的了。
其实,太监这个“职业”,不只出现在中国,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以及中国周边的一些亚洲国家,比如,朝鲜、印度等国,都有太监的出现。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欧洲太监,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洲从明朝末期才开始往来。所以,便没有机会出现蓝眼睛、高鼻子的“洋太监”。
在中国的宫廷之中,外籍太监与本国的太监,在地位上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却更多了一层作用,就是对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外籍太监与众多的中国太监一样,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过着为奴为仆的生活,所以,从这一地位想要爬到高处,那真是非常的艰难。
明、清时期,从朝鲜到中国来的使节很多。在清朝时期,平均每年都有三个朝鲜使节团队来到中国,进行进贡和朝奉工作,同时,还进行两国之间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这些使节团队,由朝鲜的大臣组成。所以,如果说中国的皇帝当时想对朝鲜提出什么要求,也不用朝鲜太监做太多的事情,直接跟大臣们沟通即可。而且,在当时的相关规定中也明确指出:太监不能出宫,更不能参与国事,干扰政治。
太监的出现,是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净而来。在北京,就有两处地方是专门给太监实行阉割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最早出现太监的时期是在商朝。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到了东汉时期,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太监管理制度。
最开始的太监制度,与中国古代的一些刑罚制度息息相关,比如,那时候的刑罚有割鼻、刺字、剃头、阉割等等。那个时候,被实行这样刑罚的人,多数都是宫内当官之人。所以,很多人被处以相关刑罚之后,还会被继续留在宫中当职,以至于,宫内就出现了一些阉人。
而后来,出于对皇室血统纯净的考虑,便要求在内宫工作的男性必须进行阉割,于是,这些男性便成为了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最多的朝代是明朝,当时,宫内的太监多达八万人。到了清朝时期,下降为了几千人,宫内有专门对太监进行管理的部门,名叫十三衙门。太监们平时在宫内的工作,主要是打扫庭院,侍奉皇妃等。而那些武士或者护卫,只有在皇家贵族出宫的时候,才派上用场。
在宫中当太监的人,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非常差的孩子,他们多数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进了宫。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在进宫之前就已经在专门的地方进行了阉割。这样的地方,在北京有两处,南北长街会计司有一个叫“毕五”的人,还有一个鼓楼前方砖胡同有一个姓刘的人,他们世代都是给人阉割的。
那个时候,对太监的阉割,采取的是割掉整个生殖器的办法。在阉割之后,为了防止尿道长死,会在尿道处插上一根麦管,等到伤口长好了之后,再将这根麦管拔掉。彻底恢复好的小太监,会被送到宫内,分别叩拜师傅,跟随他们学习宫中的各种礼节,以及如何伺候主子。
太监从小在宫内生活,直到他们死去,最后,等他们死后,会被埋葬到统一的地点,而且,他们曾经被割掉的生殖器,也会找一个假的物品代替,然后,与他们一起入土,使其得以“完整”下葬。
随着清朝末期,溥仪皇帝出宫之后,宫内最后的28个太监也随其离开了皇宫。至此,中国的太监制度彻底消失,后来,这些老太监,都在北长街会计司胡同生活。
虽然,太监想上位很难,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确存在着很多太监参政的事情,更有太监专权的情况发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太监没有什么背景,且地位低下,在斗争中,常常以弱势姿态出现,所以,他们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
特别是对于那些继位较早,年龄尚小的小皇帝,长期与身边的太监一起生活、成长,与其形成了非常好的信任关系。一旦在自己需要人帮忙和辅佐的时候,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身边这些太监。而太监集团,也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由此,太监掌权的现象便出现了。
为了避免重蹈明朝太监专政的覆辙,清朝皇帝曾经颁下旨意:太监的官职最高不能过四品,而且,太监不能跟外臣交往,更不能干预朝政。
参考资料:
【《元史·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一》、《明夷待访录》、《龠山堂别集·中官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