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面对着兵力雄厚、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此时作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手中并没有多少本钱,就在1945年下半年,山东原有部队抽调出了3/4的兵力赶赴东北战场,8个主力师只剩下两个。
陈毅率领着一部分新四军兵力来到山东后凑出来大约7万野战军,但刚到山东不久,就赶上了国民党军的猖狂进攻。由于后来的战场失利,中央曾打算派遣徐向前来负责山东的指挥,之后也有可能成为华野的总司令,但这个计划为何最终搁浅?
陈毅笑称“若非粟裕有本事,说不定徐向前就来替我。”
粟裕与陈毅
此后打出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的华东野战军,在组建之初经历了什么样的换帅风波呢?
今天博览历史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华野的换帅风波和陈毅粟裕的深厚情谊。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视频,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关注博览历史,重温过往故事。
战场失利,意见分歧
1946年9月中旬,国军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在张灵甫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向淮阴推进
而在此之前,山东野战军在陈毅的指挥下,决定向泗县发起进攻。国民党军气势汹汹要消灭华中部队,夺占整个江苏,而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南下,并与粟裕指挥的华中部队合作,力图粉碎国军的进攻,但攻打泗县,却并没有取得预想的胜利。
1946年8月7日,山东野战军向泗县发起进攻,但由于连日来的暴雨,泗县护城河被完全填满,沟深水满并不适合突击,山野各支援部队和炮兵也因为河水暴涨而无法到达指定攻击位置,唯一的攻坚主力8师虽然一度攻入泗县城内,但因为主攻兵力不足,后援不济,并且驻守泗县的敌人是桂系精锐,对解放军的进攻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在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后,山东野战军在歼敌3000余人,付出2000人伤亡代价后撤出泗县。
山野全军士气低落,战局更是陷入被动。
在这种情况下淮阴一战,就显得至关重要,可谓背水一战。解放军战士们同仇敌忾,淮阴保卫战就此打响。
陈毅的部署尚未就绪,国民党军第7军便于1946年9月12日东渡运河,攻占泗阳,逼近淮阴。
山东野战军主力在运河以北的渔沟、来安一线数度组织反击,均未达到大量歼敌的目的,渔沟于20日失守,与此同时整编第74师也沿着运河南岸向淮阴发起猛攻。
我军守卫部队顽强抗击,但终因兵力不足伤亡较重,在经过5天的激战后,未能遏制国民党军的进攻,淮阴最终失守,被整编第74师夺去,随后国军又进占淮安。
对于接二连三的失利,陈毅很是自责,他认为这几场仗没有打好,并不是部队不好,主要是自己作为统帅犯了两个错误,他总结为一是先打强敌,即不应打泗县,二是不坚决守淮阴。
在接到陈老总的电文后,中央也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了部署,甚至开始为华中野战军以及山东野战军的合并做打算。
为什么突然要将这两个野战军合并呢?
这是因为在两淮失利之前,由于解放战争刚刚开始,对于大兵团作战经验匮乏的我军来说,面临着许多两难的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究竟是以苏中为主还是以淮北为主?
是以保地盘为目的还是以歼灭敌人为目的?
是集中兵力作战还是分头各自解决当面之敌?
所以受限于当时的情况,谁也无法料定战局的变化。陈毅就认为淮南的得失关乎全局,必须最大限度集中兵力,于是他要求华中野战军配合自己西进淮南。
而对此粟裕却坚决反对,粟裕认为华中主力到淮南地区既无群众基础又无物质基础,去了未必能打胜仗,而且华中主力一旦调走,必然导致苏中解放区的失陷。而苏中一旦丢了淮南淮北也保不住。于是陈毅就和粟裕谁也说服不了谁。
虽然从职务上来看身为华东局副书记的陈毅可以统一指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但华中部队有其独立性,陈毅只能统筹协调,遇事商量着办。
陈毅说服不了粟裕只好报请毛主席裁决。
8月6日毛主席致电陈毅:
“同意粟裕意见在苏中打一仗,然后主力西调有利。因粟部西调过早,一则苏中人心不顺,二则敌军亦将西调,如西面打不好,怨言必多。故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然后西调,各方则无话说。”
解放战争初期的局面纷繁复杂,尽管毛主席早已料定解放战争必然胜利,但毛主席仍然十分谨慎地对待这场战争,在初期毛主席表示要打一场“持久战”,只因这时期形势不明朗,根本无法准确预测战争走向。
所以毛主席也一时看不清规律,既不反对粟裕的主张,也不放弃陈毅出击淮南的计划,给出了一个近乎“和稀泥”的决策。
毛主席没做最后决断,陈毅和粟裕的争论也一时难有结果,于是他们需要各自对付当前之敌。和陈毅的出兵泗县失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粟裕集中华中野战军23个团发起的苏中战役,连续七战七捷,共歼敌6个旅5万余人。
粟裕的“七战七捷”被毛主席当做“光辉的歼灭战”的范例而高度评价,并指示华野继续留在苏中作战“养精蓄锐,以备再战”。
如此一来华东两大集团一东一西,而苏中解放区中心城市淮阴和淮安则兵力空虚。从而导致了两淮保卫战的失利。
经此一战毛主席也意识到两个重兵集团在一个战略区内行动却指挥不集中、行动不协调等问题,于是决定对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领导权进行调整。
换帅风波,两军合并
中央考虑到山东野战军当前的不利局面,于是决定派徐向前“来山东负责鲁南前线指挥之责”,以此来提升山野的军事指挥能力。
中央打算将两军分为4个部分,由陈毅、徐向前、张云逸、粟裕分别指挥。
中央在电报中特别提到由徐向前负责鲁南指挥,言下之意以后可能由徐向前负责山东野战军的总指挥。
徐向前
对此陈毅深知中央的用意,他是坚决拥护的,所以对中央回电表示欢迎徐向前来山东主持大局,但是陈毅等人在山东等了20多天没有等到徐帅的到来,也没有任何新命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继续了解之前,还没点关注的朋友点个关注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徐向前是我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而且还是唯一将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军委第一副主席三个最高军职当遍的元帅。
徐向前可以说是十大元帅中极为低调、深沉、内敛的人,很多人甚至并不清楚徐向前的贡献和战斗力。他出自将星璀璨的黄埔一期,1929年被派往湖北领导当地的武装起义,而这个其貌不扬的徐向前,在中国腹地的湖广和四川地区开辟了多个苏区,并带出了一支作风强悍、战斗力惊人的红四方面军。
1924年,在黄埔军校就读时的徐向前
只不过徐向前身体不太好,很长时间一直处在养病的状态,而正是这个原因致使徐向前无法远赴山东,同时毛主席觉得临阵换帅是打击,而且陈毅他们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最终在毛主席的支持下,陈毅又肩负起了领导华东的重任。
1946年9月23日中央下发命令决定将山野和华野合并,统一指挥。
“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谭震林为副政委”
这支新成立的华东野战军中,陈毅和粟裕这对在新四军时期的老搭档再次携手共进,10月15日,主席又指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华东野战军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华东我军各自为战的局面,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陈毅和粟裕调到一起之后,仗越打越好,歼灭的敌人越来越多,“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提法也就越叫越响,越传越广了。
华东野战军合并虽然快,但是要想让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配合得当,也还有很多关系需要理顺。
首先就是主帅的关系。粟裕后来回忆称,宿北战役、鲁南战役期间,他虽受到陈毅的绝对尊重和信任,负责统一指挥两家野战军,但内心一直是谨慎小心乃至忐忑不安的,生怕指挥失误,丧师失地不说,还会伤害两家野战军的感情。
粟裕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不爱喝酒跳舞、也不会打牌下棋,唯一的爱好就是待在地图面前看地图,或者是实地考察地形,总结起来就是打仗。
这其中还有一个关于粟裕将军非常有趣的故事。
粟裕将军在陪着他的夫人楚青在大街上走着时,看到前面的街角有一家咖啡店,粟裕当即对楚青说“这家咖啡店不错。”粟裕的夫人楚青觉得很奇怪,粟裕从来只会打仗,不懂情调,怎么现在突然开窍了。于是楚青问他“这家咖啡店哪里好了?”粟裕回她“在这家咖啡店要是架上几挺机枪,就可以封锁整个街道。”
粟裕与妻子楚青
但在打仗之余,粟裕也是一位十分讲政治讲团结的优秀领导。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建军之后,国民党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其后国民党军又集中45.5万人进攻沂蒙山一带,整个华东野战军几乎都处在高强度快节奏的作战中,政治教育和整军运动都没时间开展,部队中一些不团结、不配合的思想又有所抬头,山头主义问题严重。
其中最严重的便是在孟良崮战役期间,许世友对粟裕的顶撞。
许世友
当时许世友率领华野第九纵队,负责阻击牵制张灵甫部的任务。但是华东野战军为了避敌锋芒,大胆指挥部队穿插沂蒙深山,依靠着方圆几十里的山地隐蔽华野行踪,为了隐蔽部队动向,粟裕指挥着华野在山中打转,这也让部队非常疲惫。
各个纵队的领导都憋着劲要和敌人一较高下,但整天钻山沟,连敌人的影子也没见着,因此不少纵队领导开始发起了牢骚。
九纵长期在胶东作战,当时已经占据了胶东大片土地,该纵自上而下都自视清高,向来不怕和国军打硬仗,像这样来回跑路是从来没有过的,于是将原因怪罪在了粟裕指挥无方上。
当粟裕终于下定决心要围歼汤恩伯兵团右翼两个整师的决心,九纵领命从蒙阴出击,一时间九纵官兵战斗热情高涨,但正准备投入战斗时,却收到要返回原地的命令,许世友听罢大怒在电话中说“你们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
粟裕也非常生气,但他从未指挥过这个部队,也知道这位许世友向来是个炮筒子,不宜与他硬来。九纵忍着怒火赶回了蒙阴,并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如愿以偿打了一场痛快仗。
孟良崮战役
粟裕事后也并未追究,但陈毅不干了。
许世友是员猛将,但他脾气暴烈在战略协同、体悟指挥官作战意图、对全局的把控、战役意识这些方面有所欠缺,有时还逞个人英雄主义,就很容易在战场上出岔子。
陈毅作为一军之帅,都对粟裕一向尊重有加,并不过多干涉粟裕的战斗部署,但凡粟裕在作战室看地图研究作战行动,他都会找借口到其他地方溜达,以免粟裕有事就向他汇报,影响了作战进度。
许世友一个纵队司令,凭什么敢对粟裕大呼小叫。陈毅打电话到九纵表示“粟司令的命令就是我陈毅的命令”,并且在战后的庆功会上再次批评许世友。
陈毅 粟裕
1948年5月陈毅同志调中原工作,中央决定华东野战军由粟裕领导,可粟裕坚持认为陈毅继续担任华野领导更为合适,经粟裕一再恳请,中央决定仍由陈毅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其职务由粟裕代理。
粟裕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作战指挥上的便利,也从侧面反映了粟裕和陈毅之间的配合。
粟裕曾表示华东战场每一个战役的胜利,都是与陈毅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正如那句“陈不离粟,粟不离陈”,就是陈粟二人的革命友谊与合作密切的写照。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博览历史,重温过往故事,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