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18年足球世界杯正在俄罗斯11个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世界杯首次在俄罗斯境内举行,也是普京第四任期俄罗斯的大型主场外交活动。
正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体育颂》所发出的赞颂——“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体育竞赛自诞生之初,就与和平、休战息息相关,其中凝聚了人类对和平交往的永恒追求。体育竞赛作为一种独特的外交形式,可以跨越民族、人种、国界、意识形态、经济差距,为人类交往提供平台,对国际政治施加影响。1971年中美乒乓球队的友好交流,开启了中美交往大门,正是体育促进外交的最好例证。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也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加强主场外交的重要里程碑。
世界杯:俄罗斯重回主流大国的渴望
对于俄罗斯(苏联)而言,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与国际重要体育赛事的关系也几乎是一部外交史。1970年代初期,国际油价因第三次中东战争而持续上涨,以石油出口为经济支柱的苏联因而迎来了国力鼎盛时期,莫斯科获得了198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然而此次奥运会却因1979年爆发的阿富汗战争遭到了美国、日本、德国等64个国家的联合抵制。出于应对,1984年,苏联等16个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控制权爆发了局部战争。2014年俄罗斯寄希望于索契冬奥会提升本国国际形象,再塑大国地位,然而西方却因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事件反俄情绪大爆发,再次抵制俄罗斯举办的体育盛会。2014年至今,西方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层层加码,至今尚未解除。2018年又因英俄间谍风波等事件,赛前部分西方国家宣称将抵制本次世界杯。
尽管面临重重外部压力,俄罗斯依旧十分重视本次世界杯的举办,将其视为重塑国家形象、提振民族信心的重要平台。据统计前后共投入140亿美金,启动了严格的安保措施,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据俄罗斯世界杯组委会发布的消息,俄罗斯人对举办本届世界杯的支持率高达74%。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普通民众,都希望以世界杯为契机,再塑国家形象,改善与西方关系,从而走出连续多年来的制裁阴影。目前看来,俄罗斯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世界杯举办至今,一些西方的抵制声音和负面评价也已逐渐散去。
浏览俄罗斯媒体,可以发现几乎绝大部分俄媒都以十分自豪的口吻援引西方媒体对本次世界杯的积极评价——许多西方球迷、体育记者均表示,俄罗斯举办的这场世界杯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场馆和整个配套的基础设施,衔接顺畅、极其便利,凭借俄罗斯为球迷提供的球迷ID搭乘公共交通畅通无阻。俄罗斯和俄罗斯民众也并非像他们从西方媒体中了解到了那样“封闭、野蛮、恐怖、种族歧视”。笔者认为,这表达了俄罗斯对于改善国家形象、走出制裁和孤立阴影、重回世界主流大国行列的渴望。
让世界关注俄罗斯:功夫更在足球外
足球不仅让世界各地球迷来到俄罗斯,更能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俄罗斯。据俄罗斯相关媒体报道,世界杯举办期间,俄罗斯各剧院的芭蕾舞演出也是场场爆满。比赛举办地分散在11个城市,其中既有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广为人知的大城市,也有像顿河畔罗斯托夫、萨兰斯克这样的宜居小城市。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有比赛场馆安排上的现实考量,也有着吸引外国球员、球迷、媒体深入关注俄罗斯的深层用意。
从彼得一世改革、叶卡捷琳娜开明专制,再到20世纪90年代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改革,三百多年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化”努力一直贯穿始终。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处于一种不为西方世界所认同、所接受的孤立地位。俄罗斯精英阶层也一直就“俄罗斯该走怎样的道路”反复思考和探索。俄罗斯总统助理、著名政治学家苏尔科夫4月9日刊发题为《混血者的孤独》的文章称,“201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俄罗斯结束了‘西行之旅’,不再徒劳地试图融入欧洲大家庭。”
然而从本次世界杯来看,即便俄罗斯不再试图融入西方世界,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将选择与西方保持持续对抗的状态。相反,普京以世界杯为契机,积极邀请西方国家首脑访俄,缓解对外关系,释放积极信号。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俄罗斯与外部世界彼此依赖。尽管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西方对于俄刻板印象的改善也并非一朝一夕,但世界杯作为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能使俄罗斯向外部世界展现其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提升软实力。俄罗斯也将以此为契机,与西方积极寻求妥协、寻找合作空间、缓和对抗局面。(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