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湖深千尺,不及邻国仇恨深
在东非大裂谷带的山谷之中,藏着世界第四深湖——马拉维湖。
此湖是地堑湖,从自然景观来讲,马拉维湖可谓是风平浪静、波澜不兴。然而,马拉维湖湖畔三国却暗流汹涌的斗争了几十年,上演了一出现代非洲版本的“三国杀”。
▲东非大裂谷带上的几个大湖
马拉维湖湖畔有着怎样的国际争端,这出“三国杀”中,又有怎样的联盟和对抗、拉拢和挑衅呢?
▲马拉维湖独有的马湖慈鲷鱼,如今成热带观赏鱼爱好者热捧的品种。这种鱼性情较凶猛,正如他们故乡周边三国一样,相恨相杀。
1.马拉维湖的地缘格局
虽然此湖现在的名字叫马拉维湖(以前叫尼亚萨湖),但它可不是马拉维国的内湖,这个蕴含着丰富石油和鱼类资源的淡水湖被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三个国家包围着。
马拉维湖有多大?该湖湖面面积30800平方公里,平面面积约是鄱阳湖的8倍。而作为世界第四深的湖,马拉维湖平均水深273米,是鄱阳湖平均水深的25倍以上;所以,如果从容积来讲,马拉维湖至少相当于200个鄱阳湖。
▲马拉维湖周围的三个国家
环抱马拉维湖的三个国家中,马拉维国因与马拉维湖接壤的面积最多,也拥有了对此湖最多的主权和实际控制区域。
既是三国纷争,必然有人结盟,有人敌对。目前,马拉维湖的东南部区域暂时没有了纷争,马拉维与邻国莫桑比克于1954年达成共识,确立了马拉维湖的南部分界线,莫桑比克获得了马拉维湖近四分之一的湖面水域。
而有意思的是,在莫桑比克获得湖面区域中,有两个小岛(利科马岛和奇苏穆拉岛),它们是英国统治马拉维时,在湖上的运输中转站和传教士的居住地。
▲利科马岛上的圣彼得大教堂
马拉维并不愿意放弃这两个小岛的主权,在经过双方反复磋商后,马拉维与莫桑比克约定,马拉维湖在东南边的水域都属于莫桑比克,但这两个小岛还是属于马拉维的,它们也成为了马拉维在莫桑比克“领湖”上的飞地。
与马拉维湖东南边的和平共处相比,在马拉维湖的北部和东北部,马拉维和坦桑尼亚则争锋相对,彼此寸步不让。
马拉维认为,马拉维湖靠近坦桑尼亚一侧的湖岸线就是国境线,马拉维拥有对马拉维湖北部和东北部的全部主权(有点像湖州之于太湖,湖州只管辖太湖岸边的土地,而太湖湖面都是对岸江苏省的)。
坦桑尼亚当然不同意,偌大的马拉维湖,坦桑尼亚无论如何也想分一杯羹,坦桑尼亚认为两国的国界应该在该湖北部的中间线上。
▲马拉维湖上明确了的和有争议的边境线
2.马拉维为何选择与莫桑比克结盟?
很明显,在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之间,马拉维选择了与莫桑比克结盟。
马拉维之所以选择与莫桑比克共同分享马拉维湖在东南部的区域,而坚定的强调其拥有马拉维湖东北部的全部主权,主要原因在于马拉维对拥有该湖东北区域更有底气,这个底气来源于殖民时期的一个条约《赫里格兰条约》。
《赫里格兰条约》是西方殖民者英国和德国于1890年所签订的条约,这个条约里明文规定了马拉维湖东北部的主权划分,明确了马拉维和坦桑尼亚两国的国界是在马拉维湖东北部的岸边上。
虽然目前坦桑尼亚声称其并不承认《赫里格兰条约》这个殖民者们强加给自己的“不平等条约”,但马拉维却视此条约为争夺马拉维湖的尚方宝剑。
马拉维的掌权者很清楚,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如果国与国之间有水体(湖、海、河流)相接壤,两国间又没有明确的领土主权划分的话,那他们的国界应该是以水体的中间为界的。因此,在马拉维湖东南部,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的接壤处,因为两国都没有任何明确的主权所属证明,马拉维很难独享此湖的东南部。
而如果马拉维能与莫桑比克结盟,彼此达成共识,彻底划清此湖东南部的界限,就能够腾出手来与坦桑尼亚争夺此湖在东北部的所有权。毕竟手握《赫里格兰条约》这个尚方宝剑,马拉维想要争夺马拉维湖东北部的全部主权,要更加有理有据。
▲马拉维湖一角
除此之外,寻找出海口的动机也是马拉维与莫桑比克结盟的重要原因。
马拉维是典型的内陆国家,寻找出海口是所有内陆国家发展经济,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而恰巧,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都是沿海国家,也均有不少天然良港,是马拉维东向出海的最好选择。因此,出海口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马拉维与谁结盟。
坦桑尼亚从北向南拥有坦噶、达累斯萨拉姆、姆特瓦拉三个国际良港;而莫桑比克从北向南的三大国际港口分别是纳卡拉、贝拉和马普托。
▲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的主要国际港口
马拉维的进出口货物如果想通过坦桑尼亚出海,达累斯萨拉姆是最可能的一个选择,但从马拉维通往达累斯萨拉姆港,不论是铁路或公路,线路都相对过长,且该港在吞吐量、货物通关的便捷度等方面也不占优势。
相比之下,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和纳卡拉港离马拉维相对更近,并且从殖民时期开始,马拉维就有将货物从莫桑比克出海的历史和传统。英国和葡萄牙两个殖民宗主国早于1890年签订过关于马拉维与莫桑比克在出海口合作方面的协定。
▲从国际空间站看到的贝拉港,位于里奥·蓬盖河河口
马拉维在出海口上选择和依靠了莫桑比克,也就进一步确立了两国的结盟与合作。为拉动内陆腹地和沿海港口的经济合作,两国共同实施了“贝拉发展走廊”、“纳卡拉发展走廊”等跨国合作项目。通过加强“发展走廊”沿线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油气管道等交通网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两国在商贸、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莫桑比克贝拉港
近年来,随着马拉维和莫桑比克在出海口的合作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烟草、化肥、水泥等马拉维的主要进出口商品通过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和纳卡拉港进出,两国在商贸等领域良好的合作也使彼此间的关系进一步升温。
3.马拉维与坦桑尼亚:隔湖相望的宿敌冤家
1965年,马拉维将“尼亚萨湖”改名为“马拉维湖”,坦桑尼亚急不可耐跳出来极力反对,他们认为给湖改名会给国际社会造成该湖只属于马拉维的假象。所以,直至今日,坦桑尼亚仍称呼此湖为“尼亚萨湖”。
而马拉维与坦桑尼亚的争端绝不仅仅是一个湖的名字这么简单,历史遗留问题与争议、互相意识形态的背离、马拉维湖内资源的争夺,都让两国的争端与冲突不断。
殖民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是造成“马拉维湖”东北部纷争的最大祸因。
前文讲到,原本在1890年,英国和德国殖民者签订的《赫里格兰条约》是已经将马拉维湖的划分明确了。但是,由于湖东北岸坦噶尼喀(目前坦桑尼亚的主体部分)是德属殖民地,在一战、二战德国的两次失败后,坦噶尼喀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
▲1896年在德国指挥下的坦噶尼喀土著士兵
湖西岸的马拉维是英国的殖民地,湖东北岸的坦噶尼喀是英国的“托管地”,既然都是大英帝国在管理,对湖的管理和边界划分就没必要那么较真,1890年后的几十年,马拉维湖地图上的边界线就从来没有清楚过,时而以湖中间为界,时而又以湖的东岸为界。
正是因为德国和英国在此区域内殖民管理权的多次变更,导致了有关马拉维湖的各类地图、信息报告对边界线的划分十分混乱和矛盾。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使马拉维和坦桑尼亚在马拉维湖的主权主张上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冷战时期”不同的选边站位,让马拉维与坦桑尼亚越走越远。
马拉维曾经长期属于英国的殖民地。马拉维独立后,班达出任总统,他12岁开始前往南非求学,后长期在美国和英国求学和生活。长期接受西方思想洗礼的他,将对外贸易和外交战略重心都放在西方。
▲马拉维总统班达(左)与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右)
马拉维因此得到了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鼎力援助,马拉维主要的出口商品是烟和茶叶,而英国就是其出口产品的最大买家。英国、美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曾多次派驻人员前往马拉维开展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工作。丹麦、德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曾多次给马拉维提供过贷款。
从西方获得了不菲的经济利益,马拉维在政治上也就自然而然的拥抱了英美这些西方国家。
然而,此时的非洲大地上,却是东风压倒西风。非洲国家反殖独立、反种族歧视的运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英美这些老牌殖民国家的形象,在非洲普罗大众心中并不好。
此时,南非、罗得西亚(现在的津巴布韦)却是白人掌握政权,而且实施对黑人的严重歧视政策,这更让非洲黑人们对白人鼓起充满血丝与仇恨的眼睛。
偏偏这时,亲西方的马拉维政府却与南非、罗得西亚过从甚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坦桑尼亚在独立后,又高举黑非洲反殖民的大旗。在那个靠站队决定敌我的时代,坦桑尼亚和马拉维成了隔湖相对却怒目而视的敌人。
▲马拉维湖边玩耍的孩童
冷战时代两国是站队仇恨,到了拼经济的时候,两国又陷入马拉维湖的资源争斗中。
马拉维湖天然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尤其以鱼类多样性著称,该湖有500种以上的淡水鱼类,为全球淡水鱼类的多样性贡献达到15%,该湖中鱼的种类有一半以上是本地特有的。其中的马拉维湖独有品种慈鲷鱼,现在已经走入全世界热带观赏鱼爱好者家中了。
曾经的很多年,虽然马拉维与坦桑尼亚对此湖的边界划分有所争议,但因为鱼类资源十分充足,双方并没有在渔民这件事儿上太过计较。
▲马拉维湖上的沙丁鱼
然而,1990到2010年间(20年在非洲就是人类一个代际周期),马拉维湖周边的人口翻了一倍,而这些人有7成以上都以为生,马拉维湖的鱼类资源数下降了90%,可捕捞渔业资源从每年3万吨下降到每年2000吨左右。渔业资源的骤降使马拉维与坦桑尼亚相互指责,也让双方争夺和解决马拉维湖边界划分的意愿更加强烈。
▲马拉维湖边的渔民
如果说渔业资源是马、坦两国在马拉维湖上争夺的第一块蛋糕,那湖底的油气资源则是两国争抢的真正大餐。
马拉维湖底存在的丰富油气资源,对环湖的三个国家都有着很大的诱惑力,也深受他们的重视。2011年,马拉维突然授权英国石油公司在马拉维湖(包括马拉维和坦桑尼亚主权争议区)进行油气勘探,引发了桑尼亚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并通过外交途径对其进行抗议和警告。
2012年,英国油气公司得到马拉维授权,将飞机飞入马拉维湖中心的争议地区,进行高空勘探,这直接导致两国矛盾升级。坦桑尼亚立刻进入战备状态,通过调集兵力、运送战备物资等方式给予马拉维军事恐吓,大战一触即发。
▲马拉维海军(内陆国家的海军通常都在湖、河里行动)
最终,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国际组织的调和,以及莫桑比克、南非等周边国家的斡旋下,马拉维暂缓了对争议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马、坦两国均表示愿意保持克制,力争通过和平和外交的手段解决“领湖”争端。
暂缓并不代表停止,正如“停战”也并不代表战争结束。看来,马拉维湖上的“三国杀”还将继续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