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悲情才女蔡文姬,乱世中三次嫁人,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文姬归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这个故事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广为流传。可是,作为故事主角的蔡文姬,却往往被曹操的光辉所掩盖,沦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似乎当她归汉以后,她的苦难日子便结束了。然而现实是,这位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一生,都是一出悲剧。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悲情才女蔡文姬,乱世中三次嫁人,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文姬归汉图

悲剧往往是以一幕喜剧开头的,蔡文姬便是这样的。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 ,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的父亲在当时可谓是文学泰斗级的人物,连乱臣贼子董卓都要给蔡邕的面子。

蔡文姬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基因,她的才气很早就展现了出来。蔡文姬年幼时,便已经夺得京城第一才女之名,她精通音律,博学多才,连很多士子的造诣都远不及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当代文宗,自己又是第一才女,绝代风华的蔡文姬,不知羡煞了多少豪门女子。可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乱世中的才女,向来是命运多舛的。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悲情才女蔡文姬,乱世中三次嫁人,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蔡文姬早年嫁给河东人卫仲道,但两人还没有子女,卫仲道就已经早逝,留下蔡文姬一人。孤苦伶仃的蔡文姬没有办法,只能回到娘家。古代女子丧夫,是一件十分悲惨的事情,可是对于蔡文姬来说,她的凄惨,却才刚刚开始。

东汉末年,天子式微,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大将军何进被十常侍杀死以后,董卓借机进京,将十常侍尽数斩杀。董卓生性残暴不假,但他并非没有政治头脑,蔡邕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资源,董卓深知这一点。为了笼络京城中的士人大家,董卓拜蔡邕为中郎将,封高阳侯。

董卓在世时,蔡邕自然是风头无两,但是董卓倒台以后,蔡家便被清算。可是还没等朝中的大臣们争论出个结果,羌人和胡人便已经趁机劫掠中原一带,而在混乱当中,蔡文姬被南匈奴的胡人们掳走。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悲情才女蔡文姬,乱世中三次嫁人,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被掳掠到南匈奴以后,左贤王看上了蔡文姬,将她纳入后宫。《后汉书》记载,蔡琰是“没于”左贤王,而不是“嫁于”左贤王,而且蔡文姬一直没有“阏氏”的称号,所以蔡文姬可能只是左贤王的一位“妾”。不过,曹操派人去赎蔡文姬时,花费很多钱,这说明,左贤王还是很看重蔡文姬的。只是,不论如何,蔡文姬终究是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十二年,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见好友蔡邕没有子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后汉书·列女传》)这里的“之”,指的自然是蔡文姬。史书将“文姬归汉”大肆渲染,将其描绘成一个汉家女子苦思故乡,英雄慷慨救美的故事。可是客观的来讲,蔡文姬已经在北地生活了十二年,她还与左贤王诞下两个儿子,很难说她对左贤王没有感情。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悲情才女蔡文姬,乱世中三次嫁人,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我们不知道当蔡文姬得知曹操要赎回自己时,是喜是悲,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蔡文姬依旧没有摆脱“货物”的身份,只是主人从匈奴人变成了曹操而已。

将蔡文姬赎回来以后,曹操指定婚约,将蔡文姬重嫁给董祀。曹操此举可能是看蔡文姬孤苦伶仃,让她嫁给董祀,也好有个依靠。可是从事情的发展轨迹来看,却像是曹操故意戏耍蔡文姬一般。

蔡文姬嫁给董祀以后,董祀犯了死罪,曹操下令要杀他,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不知是否是巧合,当蔡文姬前去求情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他得知蔡文姬求见以后,笑着对满堂的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悲情才女蔡文姬,乱世中三次嫁人,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蔡文姬进来以后,披头散发,光着脚,神情憔悴,她看见曹操以后,便叩头请罪,给丈夫求情。蔡文姬的话酸楚哀痛,满堂宾客为之动容,有人甚至潸然泪下,可是曹操却说“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奈何?蔡文姬又能如何,她只能继续求着曹操。最终,当蔡文姬好话说尽,曹操终于赦免了董祀。

一位女子,不顾形象,如同乞丐一样给人磕头求饶,救得却还是曹操给指定的丈夫,这对于蔡文姬来说,不可谓不悲哀。从曹操家回来以后,蔡琰伤感悲愤,作《悲愤诗》二首。其中的五言诗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它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后世对蔡文姬的这首五言诗评价很高,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更是盛赞她道:“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连曹植和杜甫的五言诗都受到了蔡文姬的影响,足以可见蔡文姬的作品在当时流传之广。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悲情才女蔡文姬,乱世中三次嫁人,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蔡文姬一生中留下的作品很少,除了《悲愤诗》二首之外,便只余《胡笳十八拍》,但是,它们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赞誉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可是,蔡文姬在文学领域越璀璨,她作为一位女子,就愈发令人觉得悲情。当蔡文姬作出《悲愤诗》二首之后,史书上便再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没有人知道蔡琰是如何渡过余生的,可能是与丈夫相敬如宾,也可能是在悲愤中凄惨的死去,我们不知道真相,但我们希望是前者。

参考资料:

《后汉书》

《诗镜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