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龙
唐开元年间,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因为徐城水情险急,奏请朝庭同意掘开十八里河,将河水引入青水,平定长淮一带的水险。
那河随着州县分工开掘。
亳州真源县县令崔延祎集合县府人等,掘开几千步,挖到一个龙堂。
刚挖开的时候说是古墓,但是样子很像新建的,里面很洁净。
往四处一看,此壁下有一条五色的龙蛰伏在那里,一丈多长,头边有五六条鲤鱼,鱼各一尺多长。还有两只灵龟,各长一尺二寸,眼长九分,像平常的龟。
崔延祎把这事向开河御史邬元昌报告了,邬元昌又报告给齐浣。
齐浣命他们把龙移入淮水,把龟放入汴水。
崔延祎把龙和鱼运出二百多里,到了淮水岸边,河里的几百万条白龟跳跃着向龙奔来,水都沸腾了。
龙进入淮水之后往上喷水,云雾朦胧昏暗,就看不见它了。
起初要转运这条龙的时候,御史员锡拔了它一根须子。
邬元昌派人用网把龟送到宋地,路上遇到水泊,大龟屡次伸着脖子向着水,那人可怜它,就把它暂时放到水里。
水面只几尺宽,深不过五寸,但是大龟不知怎么就不见了。
把水淘干了找它,也没有找到,白送了一趟龟。
【原文】唐开元中,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刺”原作“敕”,据明抄本改,)使齐浣以徐城险急,奏开十八里河,达于青水,平长淮之险。其河随州县分掘。亳州真源县丞崔延祎纠其县徒,开数千步,中得龙堂。初开谓是古墓,然状如新筑净洁。周视,北壁下有五色蛰龙长丈余,头边鲤鱼五六枚,各长尺余。又有灵龟两头,长一尺二寸,眸长(“眸长”原“作毛”,据明抄本改)九分(“分”原作“寸”。据本书卷四六七“齐浣”条改),如常龟。祎以白开河御史邬元昌,状上齐浣。浣命移龙入淮,取龟入汴。祎移龙及鱼二百余里,至淮岸,白鱼数百万跳跃赴龙,水为之沸。龙入淮喷水,云雾杳冥,遂不复见。初将移之也,御史员(“员”原作“贡”。据本书卷四六七“齐浣”条改)锡拔其一须。元昌差网送龟至宋,遇水泊,大龟屡引颈向水。网户怜之,暂放水中。水阔数尺,深不过五寸,遂失大龟所在。涸水求之,亦不获。空致龟焉。(出《广异记》)
龙舌张氏
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条河叫黑河。
这河深可以摆船,河水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原野。
因此西北的庄稼全都没了,田地荒废,不能耕种。
当地的居民也都远走他乡,以逃避被淹的祸患。
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准备供品,到河边认真祭祀祷告一番,然后才能
审理政事。
不然就会阴雨连连,一下就是几个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那么广大百姓
就要喂鱼了。
唐开元年中,南阳张嵩奉诏到北庭做都护。
他拿着符印来到北庭境内,并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们询问此事。
有的说:“黑河里有一条大龙,专爱吃羊、牛、狗、猪什么的,所以它往往兴风作浪漂在水上,眼睁睁地看着人们是怎样在河边祭祀。我知道已经很久了。”
张嵩于是就命令准备祭祀用的牛羊猪狗及甘甜的饮料,在河边布置宴席,秘密召
集左右人等,手执弓箭埋伏在两侧。
张嵩率领着僚属们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严肃认真地等着。
不多时,有一条一百尺左右的龙从水中跃出水面,又迅速地来到河岸上。
它的目光像火,射向岸上的人们。离人还有大约几十步远的时候,张嵩就命令弓箭手们把弓拉满等候在那里。
然后,那龙果然来到宴席前,它的身体渐渐变短,身长只有几尺。
它正要吃还未来得及吃的时候,张嵩命令开弓放箭。
一时间万箭齐发,而龙无法抵御,中箭而死。
龙死后,里中人都来观看,哗然若市。张嵩为自己为民除害而高兴,就把死龙献给了皇上。
皇上表扬他做事果断,让人把龙的舌头割下来,装进小匣子里,赐给他。
而且,他的子孙世袭为沙州的刺史,至今被称为“龙舌张氏”。
【原文】北庭西北沙州有黑河。深可驾舟,其水往往泛滥,荡室庐,潴原野。由是西北之禾稼尽去,地荒而不可治,居人亦远徙,用逃垫溺之患。其吏于北庭沙洲者,皆先备牲酎,望祀于河浒,然后敢视政。否即yin雨连月,或大水激射,圮城邑,则里中民尽鱼其族也。唐开元中,南阳张嵩奉诏都护于北庭,挈符印至境上,且召郊迎吏讯其事。或曰:“黑河中有巨龙,嗜羔特犬彘,故往往漂浪腾水,以凯郡人望祀河浒。我知之久矣。”即命致牢醴,布筵席,密召左右,执弓矢以俟于侧。嵩率僚吏,班于河上,峨冠敛板,罄折肃躬。俄顷,有龙长百尺自波中跃而出。俄然升岸,目有火光射人。离人约有数十步,嵩即命彀矢引满以伺焉。既而果及于几筵,身渐短而长数尺。方将食,未及,而嵩发矢。一时众矢共发,而龙势不能施而摧。龙既死,里中俱来观之,哗然若市。嵩喜已除民害,遂以献上。上壮其果断,诏断其舌,函以赐嵩。且(陈校本“且”下有“降优诏劳之。赐号龙舌张氏”十一字)子孙承袭在沙州为刺史,至今号为龙舌张氏(陈校本“号为”作“不绝”,无“龙舌张氏”四字)。
井 龙
开元年末,西域有一个国家向朝廷进献一头狮子,走在安西的道上,有一天把狮子拴到驿站的一棵树上。
这棵树离井很近。狮子发出吼声,好像恐惧不安。
不一会儿,风雷大作,一条龙从井里钻出来向空中飞去。
【原文】开元末,西国献狮子,至安西道中,系于驿树。近井,狮子吼,若不自安。俄顷,风雷大至,有龙出井而去。(出《国史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