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编者按】
一转眼,已从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到了如今的倒计时50天。
这50天的加速冲刺中,不仅有多场冬奥测试赛的成功举办,有中国运动员冰雪赛场的争金夺银,更有冬奥场馆和服务工作的蓄势待发。
北京和张家口赛区,已万事俱备,只待冬奥。
海报设计:白浪
170台造雪设备,24小时持续作业,这便是如今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场景。
从11月15日开始,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便开始了造雪工程,并预计于2022年1月中旬完成所有造雪任务,确保以最完美的状态迎接北京冬奥会。
和延安赛区相同,各冬奥场地的造雪工程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中。而随着冬奥项目的开展,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也驶入快车道。
云顶场馆按照人工造雪占六成、自然降雪占四成的比例进行造雪。
精细造雪讲究多,冬奥会的雪分九种型号
造雪二字,对于如今的冬奥会来说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事情。
自然产生的新降雪、融化后重新凝结的雪、长期堆积的雪等各类雪况拥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甚至雪温差异也会影响其性状。因此想要有性状相对稳定的雪道,人工造雪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据可查询的记录,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是首届采用人工造雪措施的冬奥会。近年来,在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地举行的冬奥会均大量采用了人造雪。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人造雪用量达到了总使用雪量的90%。
按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竞赛标准以及国际惯例,北京冬奥会比赛使用的雪是天然雪结合人工造雪。其中云顶场馆按照人工造雪占六成、自然降雪占四成的比例进行造雪,以满足世界杯比赛对雪道速度和硬度的要求。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
与大家印象中的不同,冬奥会的造雪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以国家高山滑雪为例,这里分为竞速冰状雪赛道和竞技冰状雪赛道。
前者需要工作人员先将雪道翻开,将雪块破碎形成约40厘米的疏松层后用水炮进行注水,同时反复翻压将湿雪搅拌均匀,确保雪层赛道范围内冰状雪层厚度一致,没有大的气泡,之后迅速将赛道压平、低温板结,雪层会自下而上形成一层“冰壳”,上面的浮雪再由赛事运营队员用滑雪板侧滑的方式铲去,修整后的赛道看上去光滑如镜。
而后者雪道经过初步压雪平整并通过自然低温板结后,对雪层含水量进行初步测定,按照国际雪联要求的赛道含水量标准调整好注水器水压后,使用一种独特的Z字型注水器注水,整个过程不仅要保证雪道中每立方米的雪含水量相同。
冬奥会的各项赛事,对于雪上的要求都不相同。因此造雪团队会根据场地需要的不同需求造雪,甚至张家口古杨树场馆山地运行场地的造雪设备,能够设计出九种型号的雪,从而打造优质赛场。
云顶滑雪公园为了防风还首次在U形场地和空中技巧场地设置了防风网。
造雪有方,科技与绿色是重点
为了打造更加优质的北京冬奥会赛场,各个场地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造雪工作。
11月15日开始,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便正式开始造雪工程,并预计于2022年1月中旬完成所有造雪任务。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人工造雪设备和智能化的造雪系统,通过对气象等情况的实时监测,选择最适宜的条件下启动造雪机,并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高山滑雪中心有7条赛道全长9.2公里,最大垂直落差可达900米。这里是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
为了完成造雪任务,造雪团队由中方及外方人员共计20人组成,分两个班次全天24小时持续作业,投入使用造雪设备170台,造雪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造雪量约为120万立方米。
风雪中的工人们。
位于张家口的云顶滑雪公园,雪道面积大、需雪量多,同样需要造雪。作为唯一一个利用现有雪场改造而成的冬奥竞赛场馆,云顶滑雪场自改造以来便秉承着绿色节俭的宗旨。
为了满足造雪用水,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云顶滑雪公园先后建设了蓄水池和雪融水收集池,并安装泵站和引水管线,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沿山势逐级送至造雪机,为雪道提供造雪用水保障。
据云顶滑雪公园场馆运行团队后勤部副主任束文介绍,云顶滑雪公园建有3个露天蓄水池,设计总蓄水量可达18万立方米,除此之外还建有地下雪融水收集池,蓄水量10万立方米。
“除了在水源上开源节流外,云顶滑雪公园还采用了符合最高环保标准、更高效节水的智能化造雪系统,造雪每立方米可节水20%左右。”
束文说:“同时,我们还会通过气象站监测及远传系统,在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指标最适宜的条件下启动造雪机,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
铺设造雪管线。
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驶入快车道
随着冬奥会的日益临近,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也借此契机,跨越一道道技术难关,迎来飞跃式发展。
在河北张家口的崇礼万龙滑雪场,由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SG400压雪车是中国首台国产压雪车。
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河北宣工冰雪事业部副部长、SG400压雪机总设计师温晓宣说:“SG400压雪车是我国首批高端大马力压雪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在底盘悬挂、电控系统和液压传动等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温泉县越野滑雪场,一辆由山东多家企业集体自主研发的雪蜡车,则在为国家集训队服务。
作为我国首台国产雪蜡车,这台车的研制集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5G工业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于一体,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申报了66项专利。
除了这样的重工器械,冰刀设备也出现了国产品牌的身影。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今年以来,我们陆续接到来自乌克兰、俄罗斯、荷兰、德国等国家的订单。这意味在经历企业转型改革之后,中国冰刀产品时隔10年重新打进海外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在结构和材料方面我们正在申报知识产权,相信未来更多运动员能穿着中国品牌登上国际大赛。”
SG400压雪车。
借助冬奥筹办契机,实现冰雪装备器材制造转型升级,将产品做到从有到优,不只是黑龙冰刀一家。
事实上,中国冰雪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借助冬奥筹办契机,实现冰雪装备器材制造转型升级,正是许多企业正在尝试的。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国内滑雪场新增国产造雪机数量从2015年的50台,增至2019年的467台,同时逐渐缩减与新增进口造雪机数量的差距,由最初相差600台下降至2019年的215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从量变到质变,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无疑会越来越多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上。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