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Sir在梦里被一辆AE86给超了。
他用惯性漂移过弯,他的车很快,我只看到他……
有个豆腐店的招牌。
算了。
不装了,摊牌了。
他的速度超过320km/h。
而我时速40,连他车标都没看清。
只确定了一件事
入弯很牛。
实打实·一路火花带闪电。
Sir醒来后很激动。
这搁谁谁能忍啊?
今晚(梦里)必须跟他们再争一下子
《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 》
Formula 1: Drive to Survive
奈飞出品的纪录片,豆瓣均分9 。
“全景式”展现F1赛况,当然包括这些顶尖车手的“疾速争胜”,更呈现了他们如何“黯然退场”。
Sir当然知道。
即使前段时间刚上过热搜,但这项运动依然离大多数普通人非常遥远。
Sir今天不是来科普赛事的。
电影纪录的不光是这项运动本身,更包括它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潜规则与花边秘闻。
作为世界上人力物力投入最高的运动之一。
走进它的后台会发现
当竞争“内卷”到一定的极致后。
这里将折射出世界上最浑浊的欲望,以及最纯粹的人性。
01
F1,即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
跟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世界三大体育赛事”。
国内观众或许不信。
但数字不会说谎
每年电视转播权收入高达5亿美元。
年观赛人次累计超过600亿。
随便一个车手出没都是顶流待遇。
请不要挤
为了安全,请不要挤
你可能从未看过相关比赛。
但肯定从各种途径听过那些顶尖赛车手的名字:舒马赫、阿隆索、汉密尔顿……
毫不夸张,他们就是赛车界的乔丹科比、C罗梅西。
而如此规模的国际赛事,中国选手表现如何?
一个残忍的事实
尽管在F1诞生的72年来无数车手发起过冲击,但中国目前只有一位正式的F1车手,周冠宇(Sir后面会说)。
F1是一项属于少数人的运动。
每年比赛只有10个车队左右,每队两名车手。
再直白点呢?
钱。
物料造价奇高。
加上设计、试制、定型、测试、改进等团队研发成本,没几个亿根本玩不转。制造一台发动机需要150名以上的职工,其中28名工程师、20名制图员、35名发动机机械师、8名电子专家、20名机械工和装配工、4名系统工程师、6名台架实验技术员、15人从事采购、生产和检验……
也正因此。
F1车队,都来自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大多属于车企)。
奔驰、宝马、红牛、雷诺、迈凯伦、法拉利、阿斯达·马丁……
“每个车队都尽最大努力开发出最好的赛车”。
“你花的钱越多,你的赛车就应该更好”。
F1出圈的新闻有不少。
比如劳伦斯·斯特罗尔花1亿英镑收购印度力量车队,只为让自己的儿子有参赛资格。
什么,你说你是有1亿,但不是英镑?
那可真是太穷了!
比如哈斯车队,是美国三十几年来第一支参赛的美国一级方程式车队。
闲谈时车队老板表示,哈斯总共有212人。
梅赛德斯(奔驰)车队的负责人听了很惊讶,眉头一抬:“梅赛德斯车队放假的人都比这多”。
财大气粗就算了,实力也是够刚。
拥有“车王”汉密尔顿的它,拿下过7连冠,是F1当下最具统治力的车队。
没有之一。
如果成绩能用钱堆出来还好。
问题是,对于F1来说
钱,仅仅是最低级别的入门券。
02
这是一项独属于冒险家的运动。
听起来很虚?
那实际点,数字说话。
超过320km/h的速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起码Sir不行)。
更何况,是要在狭窄的跑道上跟另外19个人一起飙车。
3-7公里不等的赛道,往往只需要1分钟。
超高速度带来的不只是惊险刺激,瞬息万变的赛道竞速。
还有实打实的车祸。
以及,随之而来的死亡风险。
赛车手们,几乎个个是“不担心死亡”的“疯子”。
刚刚过去的冬奥会上,媒体如果想表明某项目危险性较高,经常用的一个比喻是“冬奥F1”。
比如钢架雪车,最高时速130km/h。
F1则通常是它的2.5倍以上。
正因为F1代表着人类极限、工程极限、速度极限的“神坛”。
它对许多车手和从业者来说是毕生梦想。
只是,在谈梦想之前所有人必须经历它的反义词:
。
筹码包括但不限于
金钱、精力、青春、身体,以及生命。
早年F1赛事尚不成熟时,发生过多起车祸,车手死亡屡见不鲜。
甚至连观众都不能幸免于难。
1953年,意大利赛车选手法利那驾驶的法拉利在比赛中失控,冲向围观赛事的观众,致9死40伤。
1955年7月1日,皮雷·莱夫赫所驾驶的奔驰在大直线上失控冲进人群,造成81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之后,法国、德国的赛事举办方宣布不再举办F1大奖赛,奔驰车队更是一度宣布退出所有比赛。
随着科学技术与研发成本的提高,F1赛车性能逐渐更加可控。
加速快。
百公里加速只需2.5秒,5秒后时速可超过200km/h。
减速更快。
3.5秒内可以将时速从300km/h减到0km/h。
但冒险的残忍之处就在于,不会无端端让谁幸免于难。
不管他有多么出色的软硬件。
2014年。
F1日本站中,法国车手比安奇在7号弯发生车祸。
昏迷数月后于次年9月离世,终年25岁。
他的离世让亲人、粉丝相当悲痛。
但追梦的浪潮并未停止。
毕竟
有钱 有胆,依然不是F1的充分条件。
03
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着F1的胜者?
这或许是争议最大的问题。
有人信奉金钱 胆量。
比如财大气粗的法拉利,加上车神舒马赫,当时几乎称霸车坛。
如今?
年年陪跑。
有人坚持以小博大的“青春风暴”。
红牛车队(是的,就是你想的那个能量饮料公司),曾经连续4次获得世界冠军。
欣喜、癫狂、嗨爆,庆祝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任凭香槟在空中奔腾。
可紧接着就是话音一转。
凝固的画面,平淡的语气,道出令人窒息的现实
但那都是过去了。
可红牛车队负责人在19年的赛前依然在表态:
我们今年得要赢得比赛
我们得要挑战大车队
有人,则痴迷于历史与底蕴。
迈凯伦车队。
光看这糟糕的画质你就能明白,“打破所有的纪录”这件事发生在20年前。
这丝毫不影响迈凯伦的执行董事始终把品牌底蕴挂在嘴边。
那是一种“祖上阔过”的辉煌。
最大的赢家?
许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七连冠的梅赛德斯。
它恰恰证明:
“得要”“渴望”这些理想化的词汇,与现实性的“可以”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除却硬性的赛车质量,软性的车手能力。
检修人员的换胎速度,赛事当天的天气,车手的身体状况,是否主场比赛,乃至运气,都有可能成为决定冠军归属的关键性因素。
而在这样一种顶尖的竞争赛事里。
还有比获得“胜利”更难的事情
生存。
有些车队在比赛前就没把目标瞄准冠军,前5就很满足。
规划是徐徐图之,在几年内冲击一线集团(是的,仍然不是冠军)。
比如,雷诺车队。
他们的总经理对自家车队的斤两很清楚,希望能跻身第二集团
击败“底蕴丰厚”的迈凯伦。
对。
F1赛场上也有我们所说的“打工人”。
但这里的打工人不是敷衍,不是应付,而是高度的职业精神。
他们对赛车热情高涨,但车队条件暂不允许加入第一集团的疯狂内卷,只能尽力做好本分。
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会被开除
而“职业”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所有人必须学会面对大量的“不可控”。
比如Sir印象最深的画面。
来自第一季第一集开场词:
两种翻译:
“都是为了玩儿”。
或者,“尽一切努力”。
Sir认为,两者结合才是F1。
片中有极惊险的一段剧情:
多届世界冠军阿隆索,在被车队、观众寄予厚望的一站比赛中,刚过第一个弯就撞车爆胎。
右前轮不停晃动,摇摇欲坠。
后轮直接炸没了一个。
退赛?
不,踩油门。
镜头里,他以最大马力冲向维修站,连控制方向都十分勉强。
车队技师已经整装待发。
21人通力合作,5秒之内,完成轮胎等配件更换。
之后,是再一次的风驰电掣。
固然。
职业车手们,爱危险,爱肾上腺素和兴奋感。
爱高速赛车时的边缘感觉,爱冲线时的胜利和观众的欢呼,爱随之而来的数不尽的鲜花与掌声。
但Sir想。
对我们每一位观众而言。
对每一个不曾了解却会去关注的赛事而言,我们共鸣的,只是运动员们的热爱与坚韧本身。
这也是为什么。
F1作为一项“贵族运动”,依然能吸引数以千万的普通观众,心之神往。
04
Sir还想说说中国的F1的赛车手。
在你印象里,中国最知名的赛车手是谁?
……
韩寒?
是的,Sir问过许多人,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他。
的确韩寒对赛车的理解比一般人都深。
但很显然。
韩寒的名气早年来自于作家,如今来自导演,“赛车手”对于他只是点缀。
去年3月。
中国赛车手周冠宇拿下F2大奖赛揭幕战冠军,韩寒在微博点赞:
几个月之后。
阿尔法·罗密欧竞速车队官宣周冠宇成为2022赛季为车队效力的正式车手。
这也是中国首位一级方程式赛车正式车手。
在接受《五星体育》的采访时,韩寒的兴奋简直溢出。
新版《像少年啦飞驰》
“我和所有周围的朋友,懂赛车的不懂赛车的,我都和他们分享了。我觉得这是有重大意义的,我觉得就像刘翔对于田径,姚明对于篮球。”
今年3月21日。
F12022赛季的首战巴林大奖赛上,周冠宇的练习赛和排位赛排名都是15名。
但在正赛中,他获得职业生涯首个F1积分。
《人民日报》发博表示,该积分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过程并不简单。
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都玩过《跑跑卡丁车》。
周冠宇也一样。
唯一不同,他开的是真·卡丁车。
8岁接触,到9岁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年度季军,再到10岁的冠军。
他一次次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潜力。
接着,是更大的展望。
“当我在国内拿遍了所有冠军的时候,我就会思考着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了。”
从F4、F3到F2,再到最终的F1。
学车、赛车的地点,也从上海的俱乐部,转变到英国。当然孤独感也挺多,因为赛场上没有其他的中国人,所以一开始会被欺负。
首个积分固然弥足珍贵。
部分网友的比喻更直接
不亚于苏炳添靠9.83秒跑进男子田径100米决赛,打破亚洲记录。
不亚于“男足进世界杯然后踢进对手一球”。
原谅Sir此时要“泼一点冷水”。
别忘记。
以上这些举例,他们最后是什么结局?
刘翔、姚明、孙杨、国足……
轻则伤病缠身,重则舆论群嘲。
尤其体育界,造神与弑神的先例数不胜数。
周冠宇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赛车运动来到一个新起点。
同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小概率的天赋闪光并不代表质的改变。
对运动员而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我们而言。
正如韩寒借电影说出的真相:
如果你想要公平就来参加体育比赛如果你想要绝对的公平就不要来参加体育比赛
这句话看似是对赛车手说的。
实际上它的“潜台词”也指向作为观众的我们
去相信竞技体育被高估的“公平”,去接受竞技体育被低估的“不公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李寻欢不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