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彩色(从黑白到彩色,世界杯与改开往事|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世界杯只剩两场球,看一场少一场。其实,世界杯电视画面初入国内,恰好也是从中央电视台决定转播1978年世界杯三四名决赛和决赛开始的。今天,我们聊聊世界杯里的改革开放往事。

去哪儿看球?是这届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常被朋友问住的问题。因为选择太多。打开手机可看,电脑上网可看,广场大屏可看,再不济,微信朋友圈里也能看“直播”。甚至为看世界杯买个“改善型”的超大屏幕电视,也是选项之一。“全面接入HDR显像技术,实现最佳观球体验”,梅西的胡茬,可是根根分明啊。

去哪儿看球?40年前,很多人同样被问住。因为选择太少。当年很多人只能靠广播,听着宋世雄的解说,下盲棋般脑补赛场。足球名嘴黄健翔回忆,1978年跟着爷爷和父亲看阿根廷世界杯,守在9英寸黑白电视机前;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刚刚换上14英寸彩色电视。这已经属于富足的球迷家庭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裁判没看清,其实国内观众也看不清,带着雪花点的转播记忆,贯穿着一代人的青春。

世界杯彩色(从黑白到彩色,世界杯与改开往事|睡前聊一会儿)

有人说,世界杯进入中国,是改革开放开的球。40年,中国人与世界杯的故事,恰是通过改革开放看世界的注脚。1978年,刚恢复的那届高考,地理卷最后一题直接问到“冬至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什么季节”,送给一些看到阿根廷世界杯的球迷考生一份大礼。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的选人用人,都寄望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一代青年。

改革开放之初强烈的“开眼看世界”需求,让中国人一个猛子扎进历史大潮。那年9月,有报刊上出现讽刺漫画,用“今天我休息”“看不见的战线”“多瑙河之波”等戏谑标题,批评部分电视机信号质量。一个月后,邓小平出访日本,专门有一站是松下电器的工厂。人民日报这样写道,“邓副总理走进生产车间,参观了电视组装生产线、自动插件装置以及检查成品等生产工序”。一家能组装20、22和26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月产量7万台的工厂,就是当年人们对现代化的初步理解。正是从那年起,电视机行业开始一轮质量大整改,产量与质量一同提升。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迭代呈现“加速度”,2002年韩日世界杯,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城市街头的大屏幕,记住那支首次打入世界杯正赛的中国队。

其实就在此前一年,一切都还很艰难。入世谈判艰辛异常,十强赛同样残酷,深度融入世界与首次闯入世界杯,最终一起到来,中国跨过了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坎。那届世界杯至今是难以忘怀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国足带来的欢乐与泪水,因为背投电视机与门户网站的到来,还有中国与世界的开放本身。今天,不少朋友直飞莫斯科看球,中国电视机品牌已经占据了赛场最醒目的中心位置。世界离我们更近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中,我们爬上了出海巨轮的桅杆,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世界杯彩色(从黑白到彩色,世界杯与改开往事|睡前聊一会儿)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是把时间的尺子,它以一种观看的姿态,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史。今天看到的世界更有层次感,从黑白到彩色,中国人有了阅尽繁华的经验,打开窗外让新鲜空气形成对流,装上纱窗防住蚊虫;今天看到的世界更有代入感,从他们到我们,中国人有了驾驭自信的定力,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和风浪,但我们学会了游泳。

昨天,当不倦奔跑的曼朱基奇忍着伤痛打进加时赛绝杀,中国球迷的嘶吼,带着多少对逆袭的感同身受?带着多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管世界这个“绿茵场”对抗多么激烈,我们都不能停下奔跑,因为决赛就在前方。

这正是:改革开球同举杯,荧屏迭代连时代。大家晚安!

(文 | 何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