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条件是做过职业球员(优秀运动员如何被名牌大学录取?这些方法“羡慕而难学”)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孟晓冰

2020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线频频传来振奋人心的夺牌捷报,而“为国出征”的运动员中不乏重点高校在读学生。例如夺得奥运首金的杨倩是清华大学本科生,“小魔王”孙颖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打破亚洲记录的苏炳添现为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那么在保持高强度专业训练的同时,他们是如何获得名校录取资格的?

“绿灯”政策招录要求并不低

高考无疑是高校招生最基础的方式,除了体育单招和体育统招,体育类还存在一类特殊类型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本届奥运会在射击项目斩获两金的杨倩,正是通过该类招生进入清华大学,目前就读于该校经济管理学院。

据了解,2020年全国共有283所高校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报考考生需在省市、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参加招生高校组织的专项测试合格后,且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相应录取要求,才有机会被择优录取,对报考项目的实力素养要求极高。

以清华大学2018年入学的杨倩为例,其所参加的射击项目合格规则是“按专业成绩排队”,在杨倩拿下109分优异专业成绩的前提下,其高考成绩只需要达到当年二本线的65%即可获得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达到部分高水平运动员标准的考生是享受高考特殊加分的,但2018年开始已经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的加分,相关考生只能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清理加分项目,也同样清理一波仅将体育特长视为名牌大学“敲门砖”的考生,保护高校的运动员培养资源,以及真正有志于此的年轻运动员。

而对于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录取,不同高校则各自有不同的入学录取政策。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专门开设研究生冠军班,日前在东京奥运会夺得田径女子铅球决赛冠军的巩立姣即是该班级学生。

据了解,该班级“专门招收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中获得单项冠军和集体项目冠军的运动员及其教练员”,是名副其实的“冠军班”。

此外,高校开设的普通体育类专业中也常有体坛“大咖”出没。例如“风头正劲”的西南大学,其在校学生已在东京奥运会夺下2金1银1铜,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几位学子当初考上西南大学时,并不是特别顶尖的运动员。以旗手赵帅为例,当初是以陪练运动员的身份考入西南大学的。”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郭立亚表示:“他们考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基本都是在西南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以后,随着专项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提高,在大赛中显现出优秀竞技水平,最后入选国家队。”

除此之外,赛事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还有机会申请部分高校的“免试入学”。例如近几年崭露头角的“小魔王”孙颖莎,虽是00后乒乓球小将,但已经成为“国际级运动健将”,向上海交通大学递交的免试入学申请被予以通过,最终与搭档王曼昱共同成为上海交通大学201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样申请进入此专业的李冰洁专攻游泳项目,其在本届奥运会成绩分外亮眼,夺得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赛的金牌。

那么“免试入学”难度如何?记者梳理《2019年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推荐名单》发现,939名通过者大都曾在全国或国际赛事上取得过优异成绩,例如曾在围棋赛事中斩获八个世界冠军的柯洁,其运动评级亦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免试录取。总体而言,“免试入学”更多是面向国内顶尖职业运动员开放的特殊录取政策,难度非常大。

“文武双全”的运动健儿职业选择拓宽

据了解,尽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规模不得超过试点高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但今年国内高校继续保持对相关人才的渴求,招生数量相对稳定,这与相关政策的推进密不可分。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对于运动员来说,为长时间参加训练以取得更好成绩,中断接受正常的教育常常成为不得不走的“独木桥”,这不仅让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所下降,还阻碍其在体育竞技之外的生涯选择,退役后面临严峻的再就业形势。然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体育单招等特殊招生措施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正在发力改善这一状况,“体教融合”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奥运健儿得以“文武双全”。

在竞技体育中,战绩辉煌者总归是少数,也并非所有运动员都能顺利走上职业道路,此时高水平运动员的录取机制便提供更大的职业选择空间。如果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入学,那么考生的专业选择并不局限在体育类专业,大部分院校会根据自身情况和体育生特点,确立可选择的专业范围。除体育类专业外,多以文科类、经管类专业为主。

例如202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放外交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专业,而暨南大学则开放法学、金融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其中不乏该校报考热门的“王牌”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录取进校后,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案通常与其选择专业的普通学生保持一致,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可以与运动项目毫无关联。

例如暨南大学2018级新闻学金同学是通过“武术套路”项目特招入学的,“新闻学”是她非常感兴趣的专业。虽然在全国武术赛事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并因此被评为“一级运动员”,但她表示“就业选择可能会跳脱出武术相关的职业,个人兴趣更偏向新闻相关的选择”,作为体育生的职业选择空间明显拓宽。

但必须点明的是,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并非是简单“一劳永逸”的报考途径。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录取入校后,需要同时接受所在院系和运动队的双重管理,“作为体育特长生,平日是有义务进行日常训练和参加比赛的。如果遇到一些省级的大学生比赛,比如三年一届的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学校会在高水平运动队内选拔,然后择优去比赛。”金同学表示,对于报考学生而言,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需要学生在真正具备运动天赋,且经历漫长的拼搏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赛事成就,达到报考条件;而对于高校而言,高水平运动队是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赛事的重要支撑,招生标准严苛,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即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高校通过特殊政策为国家运动员的录取“开绿灯”,是渴求运动项目突出人才、追求学生与高校实现共赢的体现,绝不是所谓“低分上名校”的高招漏洞。

编辑:木青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