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喜马拉雅FM中国心理的精品课《知识新闻》
编辑|董菲菲
在《屋顶告白大会》中,日本少年站在天台大声表白,感动了不少国人。可在芒果台的《少年说》中,孩子们的喊话得到的回复依然充满着成人世界的粗暴。
家长的神逻辑:都是为你好,打击你是怕你飘
大人怼孩子,我们对此并不陌生。小时候,我们十有八九都被大人怼过。孩子明明很优秀,家长不夸奖他们,还老是打击孩子,美其名曰:不打击你,你就会有点飘。
节目中,有位女生大声“控诉”了自己的妈妈。她说妈妈老说: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别人会跟你做朋友?她哭着说为什么自己的努力妈妈从来看不到,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孩子哭得梨花带雨,那妈妈是什么反应?这位妈妈平静如常,带着我吃盐比你吃米还多的理性只说了六个字:我都是为你好。
妈妈说,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不打击你的话,你可能就有点飘。
这是多少父母的想法和理由,不打击你,你就会有点飘。我要不打击你,你就会骄傲,骄傲使人落后。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有时这样的打击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母以为和孩子有多亲近,实则就有多陌生
龙应台先生说过: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很多父母忙得没有时间好好听孩子说话,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用沉默和对抗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7年,一部叫《镜子》的纪录片火遍了全国。内容其实挺简单,三个家庭因为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自己却意外地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影片当中的程先生,从来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自已为孩子铺好了一切的道路。然而,孩子对此却多有抱怨,父亲的安排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问题学校里的一个孩子说自己像是一个机器人,只要输入程序,他就会照做。然而,等到孩子长大那天,父母输入任何指令,孩子再也不听了。更有甚者,他会带着所有的委屈和十多年来累积的情绪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有人做过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十万青少年自杀,每分钟就有两个人自杀,还有八个自杀未遂。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报告显示,五个学生当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而最大的因素是来自父母。
看到这,作为家长或许要思考一下,自己真的了解过孩子的需求吗?自己有没有好好听他们讲话?
父母想要和孩子好好沟通,培养起和谐亲密的关系,就要避免怼人式教育。
父母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片中有个场景,小女孩请求父母让自己静一静,父母却坚持说孩子的态度不端正。两个人僵持不下。面对孩子想静一静的请求,父母认为是她无理取闹。很多问题的发生,常常不是因为事情出错,而是两个人情绪在对抗。
有家长可能会说,孩子犯错我们可以给他时间让他静一静。然而以后出来工作,他犯错的话,谁会给他时间,让他静一静?现在不打击他,以后到社会,谁会给他好脸色看?
对孩子不能宠着、爱着,没有苦也要创造挫折,让孩子体验生存的不容易,这是多少父母内心深处的观念。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爱带有能量,它会给孩子无穷尽的力量去应对未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没有人希望自己是错的,孩子也一样
不要总把孩子放在错的位置上,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孩子更不例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任何行为都有其正面的动机。
有人总结道:如果你的孩子撒谎,那说明你曾经对他犯的错误反应过度;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是因为你总是提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的孩子和他们比较;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忸怩不安,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想一想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了?你是否在全身心地接纳你的孩子?你和孩子之间每天是否有爱在流淌?
美国教育学家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这本书里写道:假如我们对家人抱有无条件的爱,知道即使犯错也不会受到不公对待,我们就能徜徉爱河,不再恐惧;假如我们都能关注彼此,赞赏各自的优点,那么我们就能够收获积极的心态;假如我们尊重差异,没有人要求我们只服从一个信仰,那么我们就能够自由展示出各自的与众不同了。
多肯定孩子,不要老是用怼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与孩子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成为自己的“小太阳”,他们健康、勇敢,充满光亮。
关于主播:
主播许诺,带你收听中国心理网络电台,专注于心理学普及和教育,使得每一位听众从中收获心理知识方面的干货,从而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知识新闻》,在这为你讲解最前沿的最新知识。无论是心理学的,还是婚恋上的,甚至是职场方面的问题,这里都有解答。每周周一至周五,主播许诺在这等你。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