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踏进故宫旅游的小伙伴,肯定对今天我介绍的这3处不陌生,因为它们的人气很高,来过的人都要照个相,留个纪念。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可要仔细了解下,日后再去故宫一定要去打个卡。

堆秀山

堆秀山是一座平地而起的堆石山,以石头叠起。并且每一块山石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漏透的特点,庭园的匠师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山石奇奇怪怪的形状,将其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形状供大家去揣摩。不同的视角观看,不同数量的山石组合,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图片来源丨微博@江南紫云英)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能找到金鸡独立石吗? (图片来源丨微博@七月姜姜)

古时候,每逢重阳时节,皇帝都要登上堆秀山,凭栏远眺,吟诗作赋。不过,堆秀山并非清代堆起来的,其前身是明代的观化殿。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神宗命人拆去观化殿,建起了堆秀山。并在山顶置亭子一座,取名御景亭。

在堆秀山山脚正面中间的门洞上方有一题“堆秀”的匾,“堆秀”和“御景亭”都是万历皇帝所起。入清之后,沿用旧称,没有改名。只是在东面山脚的石块上刻有乾隆帝所题的“云根”二字。以此大赞堆秀山如层云叠起,高耸入天。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图片来源丨微博@颐和吴老)

堆秀山的前门洞两侧各有喷泉一座,喷泉的水柱从石狮所承负的台盘上的石龙口中喷出,水柱高达数米。是大家合影最喜欢取的景致。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图片来源丨微博@永涛的视界)

珍妃井

珍妃井位于宁寿宫的最北面,矮墙的侧畔有一眼普通的无名水井,那就是珍妃井。珍妃井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珍妃的故事,不过故事在正史上并不见记载。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图片来源丨微博@看鉴)

相传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因过错被慈禧太后打入冷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慈禧挟光绪西奔。临行,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投入井中,当时她只有二十五岁。次年光绪回京后,打捞出遗体,追封其为贵妃。并葬在了清西陵的崇陵妃园寝。

如果你去参观“珍妃井”,你会发现它的井口很小。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小的口,怎么可能推下去人呢?”那是因为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和保护打水人的安全,在井上特意安置了一个井圈。

除了井圈外,宫里标准的水井还会配有井亭,在御花园的东、西两边你都会发现这样的小亭子。它们四方形,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柱子、汉白玉的石雕栏板,与四周的建筑浑然一体。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御花园井亭 (图片来源丨故宫博物院官网)

井亭在设计上有别于其他的亭子,它的顶部会开一个“天井”,颇有井口观天的意味。天井、水井相通,阳光会射入井中。古人认为这样的井水才能食用。同时井亭顶部天井的设置,也方便了用长竿淘井,长竿举起不受阻碍,工作人员也能清晰地看到井中的状况。

水晶宫

水晶宫是指延禧宫内的那座西洋风格的建筑,也被大家戏称为“烂尾楼”。为什么宫里会有这样一座西洋建筑呢?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图片来源丨故宫博物院官网)

这要从延禧宫的几场大火说起,相传延禧宫在当时接二连三发生火灾,被大家视为“不祥之地”。最大的一起大火,发生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此次大火后,宫里并未着急进行修缮,而是请了堪舆家仔细勘察了一下。

堪舆家勘察后,说此宫殿位置不好,位于紫禁城的东北方向,八卦中的“艮”位,代表山。所以才会屡遭雷击。不建议再恢复宫殿。

皇室也听取了堪舆家的意见,在之后的道光、咸丰两朝再也没有动工过。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光绪皇帝的遗眷瑾妃(也就是端康皇太贵妃),决定对延禧宫进行“恶治”。此地为“艮”位,易遭雷击,生火。那么,我们就以水来克火,将它建成一座“水殿”。也就是水晶宫,并想以此清史留名。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图片来源丨海东鹰的猫头青)

在设想中,水晶宫是一座以铜为柱,以玻璃为地板和墙壁,并做成夹层形式进行注水养鱼,地板下置水塘,荷藻芙蕖,相得益彰。只可惜因辛亥革命爆发,水晶宫工程中途被迫停工。随着6岁的溥仪的退位,端康皇太妃的美好心愿也石沉大海。

除了这3处,你还知道哪些宫里比较有名气的景点吗?

水晶宫万人留名申请恢复站席(宫里这3处,来的人都要照个相)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需转载文章或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松兰小学士】说明,转载文章需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