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宝该不该被批评?保护性接应到底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戴伟浚的带球真的就是不合理的瞎盘带吗?这2天这些讨论已经很多了,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在这里本“砖家”也谈谈自己头脑内的有限理解,不敢保证多深多客观,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理解。
于大宝和戴伟浚的这一段剧情发生在下半场第79分钟,这是一个什么时间段?此时中国队已经用了4个换人名额,于大宝和金敬道刚刚出场3分钟,场面上中国队处于逐渐起势的阶段,但是那个时间段中国男足的射门依旧是0,比分为0-1。
任何战术环节都应该与当场比赛的具体情况相关联,而不是割裂的单独看这一个细节。
这种具体情况不仅要求能看懂比分以及场面优劣势,还要理解主教练的战术意图,明白参与攻防的球员身体状态以及攻防细节的战机把握。
在戴伟浚拿球的这一瞬间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显然是进攻,进攻,坚决的进攻。在几乎完全被动的前79分钟背景下只有打出好的进攻表现取得进球才能做到李霄鹏赛前承诺的为了脸面而战,否则也不能理解李霄鹏把4个替补名额全部放在进攻端的安排了。
董路老师提出于大宝慢吞吞的跑动是一种保护性接应的踢法,而贾天宁老师则更加具体分析了于大宝在跑动过程中对左右两侧的观察,以及可能出现的戴伟浚回敲后于大宝可以向两侧选择的传球路线,个人感觉于大宝很也是这么理解的,这个从戴伟浚拿球后于大宝的跑动路线和戴伟浚丢球后于大宝的摊手就能明白。
但是具体的事态发展不是董路老师和贾天宁老师梳理的这样,最终演变成了戴伟浚孤军奋战一人拿球突击对方5人的结果,也因此丢了球权。
除了分析于大宝的角度外,此时我们可以换两个角度去理解这次攻防,一个是戴伟浚的视角,一个是沙特球员的视角。
通过具体情况来看在沙特中场球员失误前戴伟浚和于大宝是面对面的视角,二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戴伟浚通过积极的上抢控制了球权,这期间我们的两个边路刘洋处在镜头之外,高准翼是在戴伟浚实际形成控球后才加速跑动前插的。这期间戴伟浚有一个向右后方观察到扭头,他想寻找接应的人,但是高准翼距离他很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截图的同时我们看到了于大宝在向左侧观察,他正在谋划他脑海中的踢法,也就是董路老师提出的保护性接应和贾天宁老师指出的回敲再向前的踢法。
于大宝的这种踢法让我想起了我最初看甲A联赛时候有些媒体评价的中国足球“一慢二看三通过”,这句话其实更多被用在交通安全中,为了以防万一以加倍小心避免不测。中国足球多年来攻防节奏缓慢,深得“一慢二看三通过”的精髓。
节奏慢,有球对抗强度差,观赏性差,无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到了亚洲赛场时常被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因为我们日常的训练和比赛根本就没有达到相应的强度,亚冠联赛没有保利尼奥、奥斯卡、费莱尼、胡尔克、奥古斯托、比埃拉的中超球队还不是时常被日韩球队碾压。
申思在2004年的世界任意球大赛中曾拿到20分荣膺亚军,齐达内则只有12分,2008年申思参加了第二届世界任意球大赛又拿到了季军。如今活跃在网络上的前国脚徐亮也有一脚非常出色的任意球,甚至在上海申花死活不进球的杨旭最近也露了一手,杨旭将球从很远的球场内直接踢进了场外的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内。
我说上面几段话的意思是中国男足球员大多只能踢低节奏的比赛,一旦让足球停下来,我们甚至能达到世界级水准。
然而这些年来足球运动的节奏越来越快,阵型和站位的变化越来越多,最核心主题就是在高节奏下完成串联和跑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放在足球场这个“快”并不是单个个体要快,更快的整体节奏才是真正的唯快不破。
戴伟浚在观察高准翼没有到位的同时也被沙特的2名后卫正往边路驱赶着,一旦被赶到边路戴伟浚的进攻就形成死局了,所以他在变向后摆脱了2名沙特后卫的第一波驱赶后来到了中路,此时于大宝看了一眼左路,刘洋依旧没有进入镜头的视野,此时即将遭遇第二波双人夹击的戴伟浚也看了一眼左路,刘洋没上来,廖力生则被沙特防守球员挡在了身后,而最早与自己位置平行的于大宝则在戴伟浚的身后,脑袋没长后眼脖子也不能180度旋转观察的情况下戴伟浚是不可能看到于大宝的,视野范围内戴伟浚并没有看到真正与他在一个节奏上的接应人,在遭遇第二波绞杀后戴伟浚带球有些大,而此时刘洋刚刚进入镜头的视野,高准翼则在戴伟浚身后跑出了空当,然而这一切都太迟了。
戴伟浚出自欧洲足球体系,从上赛季的中超联赛以及之前的国家队的短暂出场来看他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盘带的球员,拿球出球转移才是他最擅长的踢球方式,一定程度上来说于大宝和戴伟浚如果互换角色才是最合适的。
我们想一想戴伟浚之所以被大家看好不就是因为他踢得是与国足绝大部分球员节奏不同的现代足球吗?
足球在进攻端是需要高节奏的,是需要有创造力的,这都是戴伟浚能提供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
有许多记者曾提出,国足球员踢球是被大家拿着放大镜在观察,所以他们有时候就是宁可踢得谨慎犹豫也不会去冒险避免失误。这不正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吗?为了稳妥放弃了冒险,放弃了推进整体节奏,因此为了不冒险于大宝的保护性接应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话再说回来,于大宝的“保护”态度我们看到了,但是真正起到了接应的效果了吗?是非要把戴伟浚拉到这种低节奏的足球环境中去强行同化他吗?踢惯了保险球,真正到了拼一下就有机会的时候你却选择了“保护性接应”,让瞬间的战机化为乌有。
戴伟浚在高节奏下也在观察,但是他得不到与他一个频率的球员支持,甚至从思想上一开始戴伟浚和于大宝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回看录像你会发现在戴伟浚尚未拿球但是已经占据路线优势时候于大宝已经在向着戴伟浚的身后方向挪动去保护性接应了,但其实如果于大宝往左侧前插的话他至少可以与戴伟浚形成一个2打4的局面,这有利于减轻戴伟浚的防守压力,而不是隔岸观火看戴伟浚以一打五。
最后我们再看看沙特球员是怎么防守的,在戴伟浚拿球后对方已经判断到了于大宝的潜在思路,思想完全不在一条线上的于大宝和戴伟浚被不同的足球理念给自我割裂了,沙特后卫甚至对慢吞吞的于大宝连管都不管,全程根本没有任何人去盯防于大宝,因为无论是低节奏的于大宝还是远在天边的两个边路球员都无法与戴伟浚形成真正的联系,所以沙特后卫可以大胆选择去绞杀戴伟浚。
反过来说,即使于大宝真正接到了球,戴伟浚在高节奏下被连续绞杀的同时两个边路根本没有到位,戴伟浚完全失去球权后刘洋和高准翼才到位,在两个边路球员到位之前即使于大宝拿到了球大概率又是原地停下来观察等待边路队友或者无奈回传。
于大宝的“散步”其实是在戴伟浚现代足球踢法的被放大的,如果拿球的不是戴伟浚,而是一位其他中国本土青训的国脚,他可能都不会去突破,于大宝的保护性接应也能稳妥拿到球,但是随后的“一慢二看三通过”让这次可能形成的反击被我们已经烂熟于心的张稀哲式拿球倒脚回传给扼杀了。
从沙特后卫的视角来说为何人家都不正眼去瞧于大宝?还不是因为于大宝的踢球方式不合理没有对他们产生实质性威胁吗?人家怕的不是你的“一慢二看三通过”,不然这么大的空当都留给于大宝不是自寻死路吗?
一支球队拥有整体的节奏很重要,但是如果是让戴伟浚这种优质潜力股降下节奏去迎合国足其他球员,在不久的未来戴伟浚也会被同化成一个“一慢二看三通过”的球员,那个时候可能戴伟浚就是如今“散步”保护性接应的于大宝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0-1,全场0射门,距离比赛结束只剩十多分钟,这时候难道不是该搏出去吗?还玩儿什么毫无威胁可言的“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保护性接应呢?要执行保护性接应李霄鹏就不如放弃有伤的戴伟浚,让张稀哲换下蒿俊闵不是更加安全,更有保护。
有个词语叫做不破不立,中国足球已经被低节奏的足球禁锢很多年了,中前场攻击乏力也很久了。戴伟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东西,归化球员也曾展示过不同的进攻理念。归化球员如今已经成为了伪命题,除了蒋光太外都基本被宣判了失败,如果戴伟浚这样的球员也被中国足球的固有理念“洗脑”,那才是悲哀。
于大宝的保护性接应战术在理论分析中看上去很美,可是这种张稀哲的踢球方式早已经被证明不适合踢12强赛了,看似高大上的“保护性接应”术高莫用,就此打住吧,人人都踢安全球,都不敢冒险站出来承担责任,这不就是沙特后卫一直期待的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