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怎么不好买世界杯(中国市场理性对待体育版权:奥运会、世界杯通吃,一些商业赛事白送也要播)

记者 | 覃思悦

之于体育版权市场,2020年初开始的全球疫情成为了一场分水岭。

在2021年年中开始至2022年底,延期一年的欧洲杯和东京夏奥会,既定的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加之延期的成都大运会、既定的杭州亚运会等赛事,原本体育赛事大年 小年的规律被打破,直接形成了18个月的“超级体育大年”。

集中的大赛,直接形成了爆点,以冬奥会为例,中国冬奥会史上金牌最多的王濛,以其解说为咪咕视频收割了巨大流量,事实上此次冬奥会也是咪咕视频创立至今的流量制高点。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咪咕在冬奥开幕式当天的日活跃用户数达727万,比前一天增长114%。冬奥会期间,咪咕视频的百度搜索指数多日位列第一,曝光度远高于爱奇艺和优酷等平台。

而咪咕视频背后的中国移动,股价也在冬奥期间持续上涨,多次打破A股上市以来的最高值纪录,市值一度超过1.4万亿元。

但大赛的间隔期,如何延续、保持温度,也成为了“后双奥时期”对于咪咕的考验。虽然咪咕后续打出了“不止有冬奥”的招牌,英超、CBA、WTT(世界乒乓球大满贯)、UFC等其他各类赛事,相比奥运,用户关注热度必然下降,如何做好精细化运营是一大考验。

事实上,除了全球性大赛,以欧洲足球五大联赛和北美四大体育联盟为首的海外商业赛事转播版权,已经在国内市场遇冷。而综合类的赛事如MLB(棒球大联盟)、UFC、WTT等赛事,更是延续白送也要播出的做法。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版权运营的入不敷出,例外仅有奥运会和世界杯这样的顶流赛事。

以咪咕视频为例,除了奥运会、世界杯等,咪咕还是全网唯一拥有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直播的平台,总计有超过30项体育赛事版权IP,在国内体育版权市场整个东京周期崛起的体育版权新巨头。

然而,体育内容于咪咕,仍是有待进一步拓展新模式的领域。

在咪咕之前,在体育赛事版权上大笔砸钱的乐视和苏宁,结果都以亏损告终。北京冬奥会之后,腾讯体育也已经陆续放弃了NHL(北美冰球联盟)、F1等商业赛事的版权。

体育赛事版权运营,成本高、资金回流慢、商业价值难以变现等都是摆在平台面前的长期难题,因此近两年在国内市场,此类体育赛事转播整体遇冷。

曾被看作“金矿”的中国市场降温的同时,全球体育赛事版权也在回归理性。

被誉为“世界第一联赛”的英超,其本土转播权合同的价格在疫情爆发后已连续两年下降。据英国媒体《每日电讯》估计,未来两个赛季英超本土转播权极有可能继续贬值。法甲、意甲等各大联赛近两年的版权价格也是不同程度走低。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市场,此类商业、职业体育赛事版权,骤然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换——来自全球各地的卖家们并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这块大饼,就算打折、乃至送出转播权,中国市场的流量对于其影响力提升依然效果可观。

一方不想买,一方打折、白送也要播出。在国际体育赛事转播的谈判中,国内转播平台在议价上正握有更多话语权。

海外赛事转播动辄就是天价合同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真正具有版权价值的依然只有奥运会和世界杯这样的全球性顶级赛事,因此,版权市场也呈现“赢者通吃”即最顶级赛事通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