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较低级别的足球职业联赛中,我们时常会看见一些身材不像运动员的人。曾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姚夏。
虽然现在看来姚夏没有任何运动员的风采,但是在多年之前,他也曾经鲜衣怒马,在场上飞驰。他被誉为“重庆第一名职业球员”,如今转型成为经理,还是很难放下对足球的热爱。
靠速度出名的孩子,重庆本土骄傲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重庆大田湾,当地著名的足球教练姚明福,每天清晨都会带着儿子在大田湾体育场的跑道上训练。日复一日,16岁的小姚夏就被四川省体工大队看上,前往成都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
在当时,重庆并没有职业的足球俱乐部,只是一个体工队而已。正因为此,姚夏才决定在16岁的年龄进入四川省体工队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
尽管当时去省体工队只不过是单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但是姚夏很快就发现生活远比自己想象的好。在1990年一个月就能够有100元的工资,年幼还没有什么消费能力的姚夏就会把所有的工资交给母亲,自己继续心无旁骛地踢球。
姚夏能够“千万川军”中脱颖而出,身上自然是有一些闪光点的。
这个闪光点就是速度。因为速度非常快,姚夏被四川省队教练看上,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
尽管没有专门的统计或者是精确的测量,但是根据人工计时看来,姚夏的100米成绩应该在11.1秒左右。
中国足球职业化,姚夏开始发光发热
1994年,中国足球也开始了职业化道路。由于当时的重庆还没有被设为直辖市,就没有成立职业球队。在四川全兴俱乐部成为主力的姚夏也就成了“重庆职业足球第一人”。
这样一来,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一个月100块钱的工资对于年轻的姚夏来说就已经不少了,转战职业之后,他的月薪来到了1500元,这在当时绝对是超高级别的收入了。
西南的球市是相当火爆的,当时在成都体育中心买到一张票看球几乎就和现在看巨星演唱会是一个概念。不过姚夏和他的四川队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甲A元年拿到第六名的成绩。
不过要是说到姚夏最著名的战役,那一定就是1995年的“成都保卫战”了。和青岛队的比赛算得上是生死战。“猎豹”姚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速度优势,在那场比赛独中两元,帮助球队一球险胜青岛海牛,进球之后他的飞机庆祝动作更是被认为是永远的经典。
姚夏因为这样的表现在当时的川渝两地都被认为是绝对的男神,在家乡有“姚闷墩”的称号,风头绝对不输现在所谓的“网红小鲜肉”,甚至还有“嫁人要嫁魏大侠,生娃要生小姚夏”这样的说法,足以看出他在当地的魅力。
不过姚夏的国家队生涯并不顺利,机会不多。虽然在巅峰期也曾经多次入选不同教练麾下的国家队,给中国男足带来很多不同的战术打法,但是由于1997年10强赛的受伤导了中国队折戟预选赛,之后他也没有踏上2002年世界杯的舞台。
成都危机,姚夏患难见真情
2010年2月,震惊中国的“成都假球风暴”开始打响。不仅球队遭受到了巨大的惩罚,球队人事上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可以说,昔日的“金牌球市”已经完全沦为了烂摊子。球队的董事长、总经理全部锒铛入狱,赞助商流失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果无人接手,球队今后只能听天由命了。
姚夏面对这样的情况,倒也是没有太大的波澜,毕竟作为圈内人也明白有些急于求成的发展确实有问题的。他不想做什么清高的人,他只想做点实事,尽力挽救这支球队。
姚夏作为职业球员,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先是主动借钱给俱乐部,帮助球队度过难关。没有赞助商,他拉着另一位川足名宿邹侑根包下了球场的广告牌为球队赞助。在球队最最困难的时候,面对着发不出队员工资的窘境,姚夏直接慷慨解囊,自掏腰包拿出了60多万,没有要任何的回报。
“当时真是穷的都揭不开锅了,连早饭钱都是姚夏去解决的,后来再次冲超,也没有任何奖金,庆功宴的钱也都是姚夏出的。”
“姚银行”也表示这都是形式所迫:
“我是老队员,大家都信任我,不想看到球队垮了,我才不得已即当球员又当管理,当时每天都在发愁,四处东拼西凑,感谢当时球员和教练给予我的支持和信任!”
2014年10月11日,身为中甲成都天诚俱乐部副董事长的姚夏,以40岁8个月13天的高龄登场亮相,也创造了中国球员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最高龄登场纪录。
他对于四川足球来说,就是灵魂!
姚总继续飞翔,愿他海阔天空
2016年,姚夏回到了家乡球队,担任重庆力帆总经理。本来以保级为目标的重庆力帆最终获得了联赛第八名的好成绩,姚夏紧绷着的神经算是放下了,他终于露出了微笑。
就在2016赛季结束之后,姚夏离开了重庆。大家本来希望他能够就此扎根家乡,为重庆足球的发展做出贡献,可是姚夏选择回到成都,致力于发展青训事业。
除了更大的发展规划,姚夏也坦言自己来到四川更多还是为家人考虑,毕竟他的老婆和孩子都已经定居成都,自己希望能够一直陪在家人的身边。
有的时候看到这些老一辈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故事,真的会感慨,那个时候的他们是多么单纯,只是为了足球,只是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如果我们现在的球员都还能铭记这一点,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