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清朝,从叩山海关入主中原到晚清王朝的覆灭一共经历了二百多年,作为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在它统治下的二百多年中,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尤其在强盛的康雍乾时期,清朝的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也更加繁荣。

然而,在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战争的行为却是极其血腥野蛮的,尤其是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更是发生了惨绝人寰的野蛮屠杀,其中典型的事件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清军入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个朝代的更替都是极其残酷的,但是真正了解到背后,却也万分悲凉!

下面就让三丰为大家讲述隐藏在血腥杀戮背后的故事。

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

扬州,地处南北交通枢纽位置,历代以来都是依托漕运、盐运的富庶地区,商业经济繁荣。

在清军入侵前,史可法领导的反清斗争得到扬州百姓强烈的支持与响应。

清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重重包围了扬州城,扬州告急。守将史可法统率扬州军民,坚守孤城,决定抵抗到底,战死以报国。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史可法

在奋力抵抗了三十余天后,扬州守军终因弹尽粮绝,城陷,将俘,史可法壮烈就义。而清军在攻城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对于如此反抗和富庶的江南地区,清军破城后,不杀百姓不足以泄愤,不抢财物不足以中饱。入关前所谓的“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如约者罪之”的法令,早已成一纸空文。

扬州变成了炼狱,恶臭血腥弥漫,到处是残垣断壁和肢体不全的尸首,一切道德伦理和社会准则都不复存在。在杀戮和抢掠的第六天,清军接到了豫王的命令,才就此封刀,这场血腥屠杀终于结束了。据史料记载,共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其中还不包括那些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和在偏僻之处自缢的人。

惨无人道的屠城使得富庶繁华的扬州城在转瞬间化作残垣断壁,江南水乡花红柳绿的小道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罗场。后人称之为“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发生在同一年,也是清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地点就是如今的上海市嘉定区

提到“嘉定三屠”,就不得不从“剃发令”说起。清军入关后,为了推行满制,颁发剃发令,所到之处百姓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古人深受儒家思想两千多年之久,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引起了百姓大规模的反抗。“嘉定三屠”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清前期剃发

下达剃发令之后,清军开始了强制的血腥镇压,嘉定当地百姓拒不从命,反清人士揭竿而起,召集了多达十万人计的“乡军”,反抗清朝统治。

明朝降将李成栋率五千精兵,前来镇压,双方在两个月内,经历大小战斗十余次,结果是,没有组织和纪律的“乡军”大败。清军在嘉定境内开始了三次白色恐怖,嘉定三屠也就此展开。

李成栋部在嘉定境内,大肆奸掠,滥杀无辜,纵火焚屋,鸡犬不留,逢人便杀,不分老幼,所劫财物尽归太仓,民众牺牲2万余人,史称“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的血腥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李成栋

编者说

面对惨痛的历史,想法莫过两种:第一种是避免成为被屠杀者,第二种是避免人类彼此屠杀,文明理性的想法是第二种,而符合人性的想法是第一种。

所谓的历史,就是全体人类所共同的记忆。虽然所回想起来的事情当中,或许会有些令人觉得不愉快,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事情却不是人们可以加以漠视或者遗忘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