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tv直播雨燕(80后回忆—风筝的记忆)



不知不觉又到“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每到春天,最惬意的,就是褪去厚重的棉衣,一身轻爽地跑到空旷辽远的野外,有洗去寒意迎面吹来的春风有成串待在枝头上叽叽喳喳的麻儿,有鹅黄下已经捂不住的绿草,有湖心荡来荡去的清波。但我更喜欢抬头望天空,望着那飘来飘去纸鸢,思绪就像放风筝的麻线,被思念扯的老远老远…

我的家乡是潍坊,潍坊最出名的就是风筝。打我有印象开始,每到这个季节,潍坊市都会举办国际风筝会。那个时候的我,是没有去过风筝会的。不过每逢这个季节,经常有断了线的风筝跑到我家的白杨树上。对于那些风筝,我特别有印象,它们造型奇特,有的像章鱼、像金鱼、像雨燕…这些是我们农村孩子没有见过的。我问大人们,风筝从哪里飘来的,大人们就告诉我,大概是风筝会上有些断线的风筝,漂落到这里来。

说到风筝的造型,农村的集市上好像只有一种风筝售卖。就是“猪八戒背娘妇”,纸糊的风筝,遇上风大的天,飞不了几次就破破烂烂的,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它的放飞高度。但是,我特别喜欢姥爷给我扎的风筝。姥爷轧的风筝名字叫“八卦”。为什么叫八卦呢?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武侠小说里的八卦阵法,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想象的,我也没有去求证过姥爷。

春天,我随姥爷到田野里玩,望着天上纸鸢乱舞出神发呆。过不了几天,姥爷定会一只手提着着线轱辘,另一只手夹着风筝带我出来放风筝。那也是心灵手巧、童心未泯的姥爷哄我开心的常胜法宝。八卦风筝的制作材料简单,几根竹签子,再加上几块塑料布即可。不用纸糊,就不怕春天的风大。姥爷用粗壮的手指握着铁皮小刀片将八根竹签削平,再用砂纸打磨,保证上面没有毛刺,还要八根竹签是一样的长短。接下来,就要用这些竹签子扎两个正方形的架子,两个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扎好这两个正方形的架子,才算是完成最基础的骨架制作。此时姥爷多半会站起身来,喝一口茶水,摘下老花镜,揉揉眼睛,缓解下疲劳的双眼。轧骨架得靠一双好眼力,这样才轧的骨架正当,风筝也会显得结实。片刻之后,姥爷拿着扎好的两个骨架,重叠排列。再将叠在上面的一个正方形骨架,轻轻拨动45度,两个正方形的骨架在桌面上呈现出“八卦”的维形。两个重叠的地方再用麻线固定起来。如此,再取两根竹签子,长度约为扎好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叠成十字形状,固定在其中一个正方的四个角上。这样八卦风筝的骨架就完成了制作。


“八卦”骨架结扎完后,接下来便是将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等艺人叫蒙面,北方叫“裱糊”。一般用纸糊制,蒙面材料因风筝的大小而不同。总的要求是应富有弹性和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姥爷考虑到北方春天的风特别大,不用纸糊,采用家里的塑料挂历。小时候的挂历是塑料的,上面还有各种山水鸟虫的图画。把塑料挂历单页贴在骨架的单面上,等糊干后,再把多余的边儿裁掉,这样带有山水鸟虫的八卦风筝就大功告成了。

但这样并不能让八卦飞上天,接下来是要拴脚线。风等飞的高,不仅仅取决于风力大小,更重要的是栓对脚线。脚线就是牵引风筝的引线,一般拴在重心上。姥爷每次放风筝的时候都会跟我说,拴对脚线的风筝起得快,飞得高;拴错脚线的风筝起不来,老翻跟头。长大以后,仔细品味姥爷的话,觉得不无道理,人生要找准定位,找对自己的定位,人才过的有意义有价值。

江碧鸟白,山青花燃。望着漫天飞舞的纸鸢,真想带姥爷再来看看,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