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原《中国女排》历经波折终于上映了。
这部所有人都知道结局甚至剧情的电影,还是看哭了每一个走进电影院的人。
期待、紧张、激动、感动,一颗心从屏幕亮起到熄灭没有平静过,几乎全程泪目。
中国女排,一起提无人不热血,像一个传奇,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经久不息,激励和燃烧着14亿中国人。
女排的不抛弃不放弃,也是中国的人不服输;
女排从为荣誉而战到为自己的而战的强大内心,也是中国历经几代的人拼搏由内而外的强大与自信。
我们被郎平的人格魅力打动,被女排的拼搏精神所感染,紧张刺激的比赛画面,仿佛在看奥运直播,心悬在嗓子眼。
而让我们如此振奋根源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民族魂。
电影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女排第一次夺冠
80年代的中国,是贫乏和落后的,一切百废待兴。在国际的话语权远不如现在。
我们需要一切能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证明国力机会。
于是我们对任何一场体育赛事的输赢,都给予着巨大的期望。
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中,中国女排横空出世。
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女排的纪录片,它真实的还原了中国女排非人般的魔鬼式训练。
那时训练场地的一切都很简陋。
在漳州,工人用28天建起的一个竹棚馆。竹竿为架,竹篾席为棚,地面一层煤渣,上面是黄土、石灰、盐水三合一。
这就是他们当时的训练场,无论严寒酷暑,日复一日的训练。
灰尘、泥水、旧伤未愈新伤就前赴后继,无数的淤青让整夜难免。
这样的环境下,女排们提出一个口号。
“滚上一层泥,磨去一层皮,苦练技术战,立志攀高峰”
易烊千玺在歌词中唱到:
再冷的板凳也 把它坐穿
再强的对手也 把它干翻
在我身后有一片大好河山
我怎样能 收拾热爱
年少 不顾一切地想要
女排们在青春的血泪里翻滚、跳跃、飞扑、跪滑、冲刺……
袁指导一次一次的增加训练的难度,不断挑战人类的极限。
他对她们大吼:“日本人不会对你手软”,“美国人不会对你手软”,然后将球狠狠的砸过去。
训练馆上那些被球砸出的大小不一的坑,是她们创造奇迹的见证。
她们的训练甚至高于男排的标准。
在强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极限挑战里,她们玩命的跳、扣、扑。
这群姑娘是在用生命传递中国力量无不可捉摸的巨大。
身上有多少伤,没有谁数的清;哪一块骨头没有被碰撞过,没有人能找到。
郎平说:
“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
“哪怕我输给你,我也要我把的水平打出来,永远不放弃”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看到这类电影会如此的心潮澎湃,听到国歌会感动到不能自已。
除了赢得胜利的激动、家国荣誉的高光,还有你我都知道的,这首歌在有些人的生命里,一等就是一辈子。
1981年中国女排战胜巴西、苏联、南朝鲜、美国、古巴和日本后,以七战七捷的成绩首次夺冠。
1981年,世界杯夺冠;
198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夺冠;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
1985年,世界杯夺冠;
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夺冠;
那时,她们像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战无不胜,无人能敌。
这份奇迹,成了时代标志,一直被铭记和传颂,也滚烫着那个时代里的每一个人。
有人说就像在看一场电视直播
少年们看到激情和热血,中年人看到了回忆,老年人重温时代经典;
这不止是一场比赛的胜利,而是民族精神的释放和证明。
电影的第二部分讲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女排自1986年后,近20年再没有夺冠。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曾经有多优秀时,之后接二连三的失败打击更甚于没有胜利过的时候。
当这种打击集结成数以万计的民族情结的时候,女排的压力可想而知。
中国女排的沉寂与低迷,一度遭受众多非议。
有人说:“中国姑娘,高不过俄罗斯,跳不过巴西,也没有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力量,拿什么和人家拼?”
也有人说中国女排只是昙花一现,不过尔尔。
直到已成为职业体育教练的郎平归来,中国女排才再次从沉默中奋起。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以3:1战胜塞尔维亚,再次崛起,令世界刮目相看。
记得那年在万众期待中,郎平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当时给她的颁奖词是:
雄心志四海
临危不乱……拦击苦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一把斧凿起中国女排经久不衰过去和将来的铁榔头,一个把“夺冠”两个字从一种结果上升到一种艺术的女人,值得这种精彩的铭记方式。
郎平说:决定输赢的,在输赢之外。
有人问是什么?
她回答:
不是赢得冠军。
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走来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
都说的巩俐饰演像极了郎平本人,以前在看预告片时,巩俐那种沉稳如炬的眼神,就是郎平精神精髓。
那种永不言弃的决心、那种坚韧到骨髓里、热爱到血液里的女排精神。
也是亿万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在影片的最后一段,我看到她们选择投身女排,既不是为了爸妈,也不是要成为别人,而是为了真正对得起自己,我看到了他们放下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从心底享受体育的乐趣。
内心不够强大,赢才是唯一标准。
这种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超越自我的内心强大,更能体现郎平作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清醒和敬业。
这是女排的改变与进步,也是中国逐渐强大与从容最好证明。
因为我们不再需要靠一场赛事的胜利去维护国家自尊;人们变得自信,生活变得更丰富,不需要用以前那种伤害身体的死练去赢得国家的荣誉,更多的是为自己而去努力,去享受体育本身的快乐,感受体育赛事的带给生命的热情。
感谢中国女排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指引,
也感谢陈可辛导演的用认真和执着帮我们记录了这一伟大的荣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