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能识人,是一种能力。
可人心是最难辨识的,“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看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从这5个方面来辨别就够了:
01
贫不怨,富不骄
一个人在贫穷或富有时表现出来的状态,很能反映出他的品性。
如果贫困时有骨气、不谄媚权贵,显贵时能济贫扶弱,不攀高踩低,说明这个人宅心仁厚,是正直的人。
老舍幼年时得到过宗月大师的资助,得以完成学业,有了后来的成就。宗月大师是极富之人,但不恃富而骄,经常资助贫苦之人,即使后来家财散尽,也没有怨言,不悔当初的行为。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人品贵重之人,贫无怨尤,富不骄矜,无论何样处境都保持一颗平常心,值得深交。
02
义在前,利在后
“利”字,是人性的试金石,多少人在它面前抵挡不住诱惑,撕掉了伪装,露出本来面目。又有多少人能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被迷住双眼,不见利忘义?
古人云:“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
若想看清一个人,就看他在利益面前的态度。
明清时期,休宁商人刘淮曾在嘉湖一带囤积粮谷。有一年,当地发生严重旱灾,有人劝他上调粮价大赚一笔,他却说:“能让百姓渡过灾荒,这才是大利。”他不仅将囤聚的粮减价售出,还搭建了粥棚救济灾民,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信任。因一个“义”字,刘淮铸就了长盛不衰的“刘家商帮”。
《荀子·荣辱》有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一个人,倘若只追求眼前的私利,不顾他人疾苦,甚至乘人之危,巧取豪夺,终将为世人所不齿。
在利益面前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道德底线面前有清醒的认识,就是守住了自己的良知。
心里有“义”之人,路也会越走越宽。
03
上有礼,下有谦
如果一个人在职场,对上有礼,对下谦逊,会为自己的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心里装着别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一书中说:对身边人好,远处的人就会蜂拥而至。人脉是靠自己的名声积累的,口碑是在日久相处的见证中得来的,用春风润雨的态度照顾好身边人,行得春风,才有夏雨。
认识一位业内高管,能力出众但从不炫耀,对待同事从不颐指气使。即使和下属谈话也是用温和的态度,尊重并体谅他们的付出。
他认为自己有今天的位置是幸运使然,还经常告诫家人低调从事:“我虽身居高位,但人外有人,比我强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不能高傲示人。”
人品好的人,对上不卑,对下不骄;不高看自己,不低估他人。
一个人在赢得众人拥戴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气,根基越深,日后越能枝繁叶茂,处处逢春。
04
守正心,能容人
《菜根谭》有言:“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能做到这几点的人,德行深厚、器量宽大,是可交之人。
狄仁杰在做豫州刺史时,听说宰相张光辅讨伐造反的李贞时,把其党羽两千多人全部判了死刑。狄仁杰认为这些党羽罪不当诛,于是上奏给武则天,请求宽免。这些人最后免除了死罪,改罚到边境去服役。张光辅由此在心里给狄仁杰记上一笔。
而张光辅自恃有功纵容手下士卒,给当地百姓带来祸患。狄仁杰提出抗议,激起了张光辅的愤怒和不满,向武则天进谗言,使得狄仁杰遭到贬谪。
多年后,狄仁杰又回到京城做了高官,提起当年被人陷害之事,他说:“如果我有过失,应当把它改掉,没有过错的话是我的幸运,至于当年诋毁自己的人,不想知道更不愿追究。”
冯梦龙在《增广智囊补》中说:“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对你人生的一种历练,他们或许能带给你成长。
有风度,有雅量,才是真君子。
05
亲益友,远损友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一个人身边的朋友如何,往往他就会如何,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与群分”。
评判一个人的品性从他亲近的朋友中就可以看出来。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情操、人品、志向都会潜移默化地在朋友之间互相浸染。
曾国藩在赶考途中,认识了“少有志节”的刘蓉和“胸怀壮志”的郭嵩焘,三人志趣相投、互相扶持,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了朋友们的帮助,曾国藩在京城的名气大增,不仅树立了在朝的威望,还扩大了自己的政治视野。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如果交的是低质量的利益圈层的朋友,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得失,有利便上,无利便逃。不仅会拉低你的人脉层次,还会带偏你,给你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益友如兰芷之香,会滋养你;损友如鱼肆之臭,会染污你。
真正的友情是以心交心,不为名利,只图相知相惜。你遇到困难时帮助你,你做错事时规劝你;不会嫉妒彼此的优势,不怕暴露彼此的缺点。
朋友的人品,就是你人品的间接反映。如果经常和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这个人的人品也不会差。
不识人,不知其浓淡,不知其可交。
看清一个人,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原本是测试他人人格的一份试卷,你要做的是愿不愿意在这张试卷上,看到自己这颗心付出的轻重和值得。
作者简介:林碧,在读书和写作的路上追光而行,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