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一世以后,俄国宫廷政变不断、王位更替频繁。那些短命昏庸的沙皇,整日里笙歌燕舞,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奢华的宴会,无穷的夜宴,纵情的狂欢,使克里姆林宫几乎可以与凡尔赛的歌台舞榭相媲美。和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相比,广大的俄罗斯农奴却过着悲惨的生活,俄罗斯的国力也日渐削弱了,彼得一世时代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

这时,在俄罗斯那遥远而神秘的北方雪原上,升起了一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在濒临崩溃的欧洲古老君主制度的上空,出现了一个皇帝的宝座,它具有拜占庭式的外貌和前所未有的宏伟气派,而款款拾级登上这个宝座的,却是一个沐浴在万紫千红的霞光里的女人。她曾经是德国一个小公爵的女儿,但是她当上了俄国的女皇,并集一切尊贵、幸福和威严于一身。从欧洲的各个角落传来了惊叹和欢呼,其中还夹杂着即将来临的暴风雨的轰鸣。诗人们称颂她是“北方的塞米拉米达”——古代亚述帝国的伟大女王;哲学家们肯定她是“来自北方的曙光”,而惊愕的民众则狂热地向她鼓掌。在国外取得胜利的叶卡捷琳娜,在国内先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以后又赢得了对她的爱戴。在她身上体现了一个巨大民族尚未被认识的天才和力量。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

这位富有感召力的国君,这个令文明世界所有强国都为之匍匐跪拜的女人,这位千万农民奉若神明的“沙皇母亲”,是如何从德国来到俄国的呢?她的气质、文化修养如何?是什么力量把这位风流艳后推上了向全世界发号施令的宝座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亚·奥古斯特,于1729年5月2日生于奥得河畔的什切青市。她的父亲名叫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出身于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多恩堡王族,是普鲁士的职业军官,曾任什切青市的城防司令和市长,后晋升为元帅。她的母亲名叫安格娜,出身于北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尔普亲王的家庭。霍尔施坦家族并不富裕,但有一个传统,就是希望在国外发迹。对他们来说,哪里能使他们飞黄腾达,那里就是祖国。彼得一世出于对北德意志沿海地区的垂涎,曾同这个家族攀亲。他的长女安娜·彼得罗芙娜嫁给叶卡捷琳娜的一个舅父-卡尔·弗里德里希。

叶卡捷琳娜少年时代天资平凡,和当时的大部分德国公主一样,在家里接受法国家庭教师的教育,学习必要的文化和礼节。有所不同的是,她曾经跟随母亲游历过许多欧洲城市,拜访了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庭,也曾见到过后来武功显赫的弗里德里希大帝,这大大地开阔了她的眼界。

1744年是叶卡捷琳娜一生的转折点。在这一年新年时,有一位急使从柏林飞驰而至,宣布叶卡捷琳娜为俄国皇储彼得大公的夫人,俄罗斯宫庭还邀请她和她的母亲立即启程去彼得堡或莫斯科。

叶卡捷琳娜初到俄国宫廷时受到了格外隆重的欢迎,甚至当时的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也站到了列队欢迎客人的两行宫廷官员的后面。第二天,索菲亚和她的母亲又被同时授予圣叶卡捷琳娜助勋章。为了欢迎索菲亚的到来,克里姆林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舞会:明亮的大厅里挤满了人;宫廷的威仪、吻手的礼节和屈身及地的问安;满眼是漂亮的肩章、奇妙的服装、耀眼的钻石;天鹅绒、绸缎、黄金,到处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前所未见的奢华··•···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伊丽莎白女皇

但是,初进俄宫的过分欢迎并不意味着叶卡捷琳娜未来的生活就是金光灿烂的,恰恰相反,她一跨进俄国宫廷,伊丽莎白就对她进行了严密的防范,一切饮食起居都要加以监视,一旦发现有人与叶卡捷琳娜比较接近,就会立即调换工作,甚至赶出宫廷。而她的丈夫彼得却生性轻浮,整天偷鸡摸狗,寻欢作乐,对叶卡捷琳娜的遭遇漠不关心。所以,从1744年到伊丽莎白去世,在这整整十八年的岁月中,叶卡捷琳娜一直过着痛苦和孤寂的生活。

尽管叶卡捷琳娜在长相上是很迷人的,但是她也是一个头脑清晰、意志坚强的女人,在她踏上俄罗斯土地的第一天起,她就深深地懂得,要待在俄国,要在俄国起作用或有所作为,就应该成为一个俄国人,改掉她以前的霍施金贵族语言和德国作风。于是,在古老的宫廷里,人们常常看到,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半夜起床,温习白天俄语老师布置的功课。她不愿穿衣服,光着脚在房间里来回走,以避免睡着。她因此着了凉,而且生命垂危。最后,她的青春和强壮的体格终于战胜了疾病。结果是,这一次长时间的病危对她的命运甚至起了决定性的和特别有利的作用。她的疾病本身,就使俄国人觉得她是可爱的。大家都知道她的病是怎样得的。一位年轻的姑娘;不畏严寒,光着脚,每夜学习斯拉夫语的音韵,这个形象是迎合人意的,并且具有传奇的色彩。在她生病期间,还发生了另一件事,使她赢得了俄国人民的尊敬和同情。当她病危的时候,她的母亲想找一个耶稣教牧师,她却说:“干吗这样?最好叫西缅昂·托多尔斯基来吧。”西缅昂·托多尔斯基是一位东正教神甫,负责大公的宗教教育,因此,也应该负责大公夫人的宗教教育。从这个时候起,叶卡捷琳娜的地位巩固了。不管怎样,从此以后,她可以相信,她在这个纯朴和非常相信宗教的民族的心目中占有了自己的地位。从这个时候起,就形成了下面的联系和契约:这些联系把小小的德国公主和伟大的斯拉夫民族(她刚刚开始在学习这个民族的语言)结合了起来;这个契约,在随后的半个世纪内,把上述两者统一在一个光荣的经历中而不可分离。

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女孩子,在她初嫁异邦时,为什么就能有如此明晰的选择呢?她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后来,叶卡捷琳娜在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说到:“我的心里并没有什么好兆头,支撑着我的只是功名心。在我的内心深处老是隐藏着一种东西,使我坚决相信,凭我的主动精神,我可以成为俄国女皇。”这些事后的回忆显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她和彼得共享皇位的思想,对于年轻的大公夫人来说大概确实是有诱惑力的。

同时,早年的叶卡捷琳娜虽然生活孤独并且受人监视,但她还是受到无数的诱惑和追求,使她的道德经常濒临险境,而她本人,也似乎沉溺在一种爱情的气氛之中。

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承认,说实在的,她虽然并不美丽,但她善于讨人喜欢。她的“力量”就在于此。她在召唤爱情,并把它传播到周围的人身上。她与大公彼得之间感情谈漠,关系冷淡,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婚姻关系,尽管持续了十七年,但宫廷的戒律与监视毕竟挡不住爱情的脚步。

最先赢得大公夫人芳心的是车尔内舍夫兄弟,他们全都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他们很快得到了叶卡捷琳娜的宠幸。不过,这种关系并没有持续很久,车尔内舍夫兄弟就受到了警告,被赶出宫廷。1749年夏天,叶卡捷琳娜感到极其苦闷。这个夏天的一部分时间,她在彼得堡郊外的一个田庄里度过,因而得以同年轻的拉祖莫夫斯基伯爵天天会面。有一次,年轻的大公夫人故作天真地向温文尔雅的伯爵发问:是什么原因使他每天往返六十俄里,来分享大公宫廷的寂寞的?伯爵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情。”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女皇与情人

此外,在大公夫人的周围,还有许多对她倾心爱慕的侍从和贵族,不过,他们中间没有谁曾长期地占据了她的芳心。1751年,几年前因故离去的车尔内舍夫兄弟,又在宫廷中出现,在舞会上,他们经常玩着“题词留念”的游戏。在车尔内舍夫之后,就是萨尔蒂柯夫兄弟。他们出身于最古老的名门世家,是宫廷中最漂亮的美男子,而且善于随机应变,叶卡捷琳娜称他们是“真正的机灵鬼”。这时,还有一位出自名门的漂亮男子出现在大公夫人的周围,他就是列夫·纳雷什金。

事有凑巧的是,鉴于大公夫妇结婚十年尚无子嗣,伊丽莎白女皇放松了对大公夫人的监视,甚至还派人告诉叶卡捷琳娜:尽管她必须保证女德和她丈夫的荣誉,但有时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必须优先于任何其他的考虑,甚至要优先于妻子忠于丈夫的合理愿望,如果这个丈夫不能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保证帝国安宁的话。

不久,叶卡捷琳娜怀孕了,并于1754年9月20日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保罗一世。有关这个孩子的父亲是谁的问题,曾经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叶卡捷琳娜同列夫·纳雷什金、查哈尔·车尔内舍夫或其他一些次要人物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的摇篮边上,无疑也有谢尔盖·萨尔蒂柯夫。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保罗一世

叶卡捷琳娜在生下保罗一世以后,她又有了新的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奥尔洛夫兄弟、潘宁·波将金、鲁缅采夫等等,她甚至终于无可挽回地走上了俄国历史上最无耻和极端淫乱的道路。但她突出之处是并不完全沉溺在这件事情上。一方面,她把自己的肉体、名誉和贞操奉献到日新月异的寻欢作乐之中,因而使她的情欲有增无已;但另一方面,她也审慎地想到她的地位,她当时已经产生的野心,她那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放出异彩的优点。

在这一时期中,她努力地学习俄国文学和俄罗斯语言。她阅读她能获得的一切俄文书。在她看来,这些书的思想水平很低。这使她日益形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给她未来的朝代打上了烙印,并使它成为彼得大帝朝代的继续;这个信念就是:她的新祖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以补救它同欧洲的差距,而使俄国同它不久以前在欧洲获得的地位相一致。

与此同时,她还接触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使她着迷,她后来宣称,《论法的精神》应当是“每个头脑健全的国君的案头必备书”。伏尔泰则成了叶卡捷琳娜最喜欢的作家。她把他看成是她的良知和思想的最高统帅。但是,她在当时的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思想家身上获得的主要东西,是她在处理巨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时的某种人道主义精神和灵活性,换言之,是她操持未来重担时的一般准备工作。毫无疑问,她与启蒙思想家的接触,也为她上台后推行所谓的“开明专制”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1761年底,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叶卡捷琳娜的丈夫彼得三世登上皇位。彼得三世是个才能平庸、头脑简单的人。他也来自德国(是彼得一世的外孙),但是,他不学俄语,看不起俄国人,甚至公开说俄国是一个讨厌的国家,这使他大失人心。他上台后,又采取了一系列违反俄国贵族利益的法令。更重要的是,他和弗里德里希匆忙订立和约,从而使俄国在七年战争中辛辛苦苦得来的利益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他还别出心裁,率领俄国军队去同丹麦人打仗,以维护他的老家霍施金公国的利益,这就引起了军队的反感。叶卡捷琳娜利用彼得三世上述种种失策以及俄国贵族和军队对他的怨恨,在英国大使威廉斯的支持下,联络她的情人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首的一批近卫军青年军官,于1762年6月28日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被推翻后,曾再三写信给叶卡捷琳娜,表示永远放弃皇位,并且永远效忠于她。但是,叶卡捷琳娜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一个星期以后,处于监视之中的彼得三世在一场酒醉斗殴中被人击毙。这场斗殴的组织者就是格里哥利的弟弟——阿列克谢·奥尔洛夫。此后不久,叶卡捷琳娜又借故把伊丽莎白上台时废黜的伊凡六世杀死在施里谢利堡监狱。这样,叶卡捷琳娜上台后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她的所有政治对手,坐稳了俄国皇帝的宝座。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女人,早在她成为女皇之前,她就为这一天的到来进行了积极而充分的准备,十八年的宫廷生活,她目睹了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种种黑幕,养成了虚伪狡诈和凶狠残暴的性格,也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她的外表仍然是娇美的,体型优美、高雅,步态威严,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她被当时的人誉为“北方的塞米拉米达”,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交替时期,她被看作是强盛、伟大和幸福的美妙化身,而且还被认为是令人神往的温柔化身在子孙后代中传颂着。在所有的、或者几乎所有的人的心目中,她不仅是伟大、威严和令人敬畏的,甚至在闻名于世的美人中,她也是令人神往和极为美丽的。

她是一个女人,但她具有男人的气质,雄心勃勃,乐观而坚强。她企图使整个欧洲敬仰她:其中包括奥地利——她打算领导它,也包括法国——她需要法国的援助,甚至连土耳其也包括在内——她力图使它士气沮丧。她的乐观主义贯穿于她的政治企图、管理方式、外交计谋中。她的意志十分坚强,因此她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而不外露,当这些感情妨碍她时,她能够将它们完全遏制住。在这方面,她是能够和历史上最杰出的具有男人性格的人相媲美的。她的精神一直处于连续不断的紧张状态,力量经常处于高涨之中,不屈从于任何考验。1765年7月她病倒了,不能起床。于是整个彼得堡流言纷起,传说她已怀孕,准备打胎,驻彼得堡的外交官也纷纷猜测。为了对付流言,她决定于月底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且宣布她将参加这次演习。尽管有病,她还是真的参加了。在演习的最后一天举行“会战”时,她一连五个小时没有下马,指挥着演习。她虽然吃不下东西,但她觉得必须让别人觉得她健康、快乐。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

当然,叶卡捷琳娜也是一个十足的女人,她有着极强的虚荣心,喜欢率承。在她看来,荣誉属于她,是天经地义的事,她同时也喜欢显示荣誉。1771年8月,叶卡捷琳娜乐观地预测道:“如果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我的皇村御花园很快就会变得像地球戏的球场一样,因为每一次得到辉煌的胜利,我就要在花园里建立一座纪念碑。·••••·我想在御花园的后面的森林里修建一座教堂,来纪念这次战争,所有的著名战役(这样的战役是不少的,计算一下已经有过六十四次了),都要用俄文简明地写上交战日期和参加战斗的人员,放在椭圆的镜框里。”

在叶卡捷琳娜亲手编写的胜利统计表中,东斯米湾战役被算作是两次胜利。叶卡捷琳娜的虚荣心是如此强烈,当她认为有必要时,在她眼里显然会“一影成双”的。

1780年,英国公使哈里斯在准备和女皇作一次重要的会见,在此之前决定先和宠臣波将金商量一下。他需要说服女皇,让她在英法冲突中袒护英国。这个宠臣告诉他说:“我只能向您提出一个忠告——奉承她。要想从她那里得到什么,这是唯一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可以从她那里得到一切······您不必用一些合乎理智的道理去说服她,她不会听您的,您可以直接从激起她的感情入手。您既不必用英国的宝贝,也不必用英国的舰队来向她作出许诺,她不需要这些。她需要的只是赞扬和恭维。”

她具有特别敏感、活泼、充满热情的气质。这一点在她的感情生活中突出地表现了一点。她是个富于性感的女人,因而受到诱惑与追求是不言而喻的,登上女皇宝座后,她更加恣意放纵情欲了,不过,尽管她拼命追求种种享乐,极其爱好冒险,在她的心灵和思想上,始终占首位的是权欲而不是爱情。因而,她从不沉湎于片刻的幻想,或偶然的神经过敏,爱情对她来说,是身体的自然机能。从她的无数宠臣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他们身上体现了叶卡捷琳娜政治利益和爱情利益的完美结合。他们中有的是先成为宠臣,后成为统帅和国务活动家;而有的则是先成为统帅和国务活动家,后成为宠臣的。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在俄国的统治是成功的。她的国内政策大力扩大贵族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适应了当时俄国形势的发展,稳定了封建秩序,使她自己的统治保持了长达34年之久,打破了十八世纪俄国历代沙皇统治的纪录,大大超出了当时国内和欧洲政治家的预料。

在叶卡捷琳娜统治的初期,整个俄罗斯宫廷笼罩着一种开明专制的气氛。她早年曾接触过的启蒙主义思想在她身上发生了作用,她下令召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此下达了一道内容庞大的圣谕。圣谕由22章、655条组成,绝大部分系抄袭于西欧启蒙哲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著作。但是,圣谕不是简单地照抄外国,而是把西欧启蒙学家的思想运用于俄国。圣谕没有成为正式的立法,但却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后的立法基础。她的思想中甚至还包含着自由主义的胚胎。她说:

“我只希望上帝让我统治的那个国家繁荣富强:上帝是我的见证人······自由是万物的灵魂,没有自由,一切都将死气沉沉。我需要人人遵守法律,但不需要进行奴役。我需要一个使人人得到幸福的总目标,不需要破坏这个总目标的任性、奇想和暴政··•••• ”

她的思想里也曾闪耀过人道主义的光辉:

“我最痛根没收罪犯的财产,因为世界上有谁可以去剥夺这些罪犯的孩子••····从上帝那里得来的财产呢?

“如果臣民对国君感到不快,这总是国君的过错。”

在她当政时期,她不止一次地用迁移和流放来代替法庭判处的体罚。对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她也减轻了一半处分。除此以外,她还努力改善犯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过于野蛮的新兵招募方法。她希望俄国能成为一个文明、开通和有文化的国家。

但是,在经历了两次危机后,她的思路开向后转,并最终走上了与启蒙主义完全相反的方向。第一次危机是普加乔夫起义。1775年,起义平息后,叶卡捷琳娜的政策立即有了明显的转变,原先的“开明专制”中的“开明”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专制了。第二次危机是法国大革命,这是被淹没在血泊中的哲学思想的可悲破产。她的自由主义没有经受住这第二个考验。恰恰相反,这位已变得傲慢自大的女皇,在1792年第一个向整个欧洲敲起了警钟,大力反对法国大革命。

风流武则天(俄国武则天——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

在对外政策方面,叶卡捷琳娜把她的祖辈所开创的侵略与扩张事业奉为圭臬,并把它推上了辉煌的顶点。她一生共进行了六次侵略战争,这就是三次瓜分波兰、两次俄土战争和一次俄瑞战争。这六次战争的结果是,使波兰彻底灭亡,使土耳其从一等强国沦为二等强国,俄罗斯帝国则因此抢得了大片领土。对此,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评论说:“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国家领土无论在南方或西方,几乎都达到了它的天然边界。在南方获得的领土中,后来成立了三个省··••··在西方,即从波兰那里获得的领土中,后来成立了八个省··••··这样,在俄国五十个省中,有整整十一个省是在叶卡捷琳娜王朝获得的。”

叶卡捷琳娜的内外政策,都受到俄国贵族的赞赏。在她统治时期,俄罗斯帝国空前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她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的事业,堪称彼得一世的忠实继承人。


参考资料:《俄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