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水患始终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灾害,因此人们一直在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水患的发生。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的这尊“镇水神兽”,镇水石犀牛,虽然出土不久只能算是文物界的“新面孔”,可它的历史渊源却当真不浅!相传它就出自两千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之手,和大名鼎鼎的都江堰息息相关。
这尊石兽的外形十分巨大,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
略尖的头部有一道突起,就像是上下颌的分界,腮部还绘有卷云纹;身体两侧绘有大小不一的祥云状花纹;四只脚均刻有蹄;屁股和尾巴也是棱角分明。
石犀牛 成都省博物馆藏
这尊外表呆萌的石犀牛最早被发现的时间是在1973年它在天府广场钟楼挖地基时被发现,之后又被回填,这一“睡”就是几十年。
到了2010年,都江堰一代人的地标记忆钟楼被拆除,石犀牛最终于2013年再次出土,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看石犀牛外表虽然“呆萌憨厚”,可要知道,它在两千多年前的“人设”绝不是卖萌搞笑这么简单,而是肩负了当时人们赋予的重任。
石犀来由
要了解石犀的来由,就不得不提到战国时期的李冰。当年他为了治理岷江的水患下令修筑了都江堰。
据说在做这项工程的时候,李冰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
这五只石犀中,有两只是放在成都蜀郡府里面,也就是现在都江堰天府广场这个位置,另外的三只放在灌县的江水中。
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
根据专家考证石犀牛出土的地点、地质层、当地水文资料和史籍记载,大家都认为,在天府广场出土的这只石犀牛,应该就是当年李冰下令雕刻的其中一只!
据考证,李冰之所以命人雕刻这些石兽,一方面是作为水尺,用来衡量水位;另一方面则是将它们定义为镇水神兽。
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托于一些“镇水神物”身上,认为它们可以镇压水患,保护一方不再有水患发生。
都江堰石犀
那么镇水神兽为什么要雕刻石犀,而不是其他动物呢?因为古人相信犀牛有一种分水能力,认为犀牛的主角长在鼻子上,下水游泳时,如果速度够快,水波会向两边明显分开,好像它主动地劈波分浪一样。
也有传说是因为把犀牛角点燃,可以照见水中的牛鬼蛇神。
按这样说,如果让犀牛站在岸边,任何水精当然就不敢兴妖作怪了。并且蜀人自古就有喜欢牛的风气,认为牛代表着勤恳。
而牛又以犀牛为贵,犀牛的犀角代表着智慧,所以智慧、勤劳的牛,自然也就成了蜀人的象征,这也就是石犀牛的由来。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因为有了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都早已成为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而石犀牛,则用时光磨平了身上的棱角,用风雨洗净了自己的铅华,面带笑意的站在成都博物馆的展厅内,用一种新的方式,继续忠诚坚定地守护着这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