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二年世界杯预选赛(关于“中国足球”的思考)

除了零二年以及零八年之东道主因素之外,印象里,刨去青年军,我们的国字号男足还没有一次正儿八经的打入世界杯或奥运会的正赛。而这一次,还是一如既往地没让大家失望,再一次被挡在了东京奥运会的大门之外。雪上加霜的是,不能“射”,似乎成为了梦魇和顽疾。目前两场比赛丢了仨,总共零进球。下一场对伊朗队,谁都说不好还会丢几个。说句实在话,小伙子们不可谓不拼,但从场上表现来看,真的是技不如人,实在的无语了。


零二年世界杯预选赛(关于“中国足球”的思考)

希望球员们不要对大家的埋怨有抵触,说心里话,我们的球迷群体,可谓真心的铁杆儿球迷了。气不忿儿的时候,骂也就骂了。但过后,依然风里来雨里去地撕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为你们摇旗呐喊助威。而反观你们呢?拿得出手的成绩没有,拿不出手的成绩一抓一大把!事实上,我们足球成绩的一路下滑,一味苛责教练员、球员甚至俱乐部,这也是不科学的。关键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足协领导,政策朝令夕改、莫衷一是、屡出昏招。令人不禁疑惑,究竟是为了政绩,还是为了足球发展本身?


零二年世界杯预选赛(关于“中国足球”的思考)

如属前者,那么此类怪象尚可理解。如为后者,则其智商堪忧。前者的话,需要深刻理解、学习小平同志关于“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讲话;而后者的话,则必须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必须要理解主抓青训的必要性。惟有抓好了青训,我们的后备生力军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们的成绩才有可能逐步地触底反弹,我们的足球才有机会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殿堂!


记得男足八十年代打第十二届世界杯预选赛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看得心潮起伏、热血澎湃的。由此,我直接步入了中国球迷的行列。时间一晃近四十年了,一个“老字号”球迷,面对着男足年复一年一路下滑、惨不忍睹的成绩,不禁生发出一个疑惑:为什么当初改革开放之初,都还属于专业队、未曾进入职业化的时候,我们的成绩说是亚洲前列也丝毫不为过,日本队那会儿几乎是我们的侄子辈儿呢。我们那时候的队员们不光有拼搏精神,他们还有灵巧的过人突破技术、还有令对手生畏的头球破门威胁、也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怎么进入职业化之后反倒不行了呢?


对此,大家也都会有同感、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甚至个别人会呼吁,退回到当初专业队时期。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些人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方法论是愚蠢的。绝对不能开历史的倒车,缩回到过去!我感觉,当初的成绩好,是因为我们曾经师从于东欧足球,再结合我们本身的特点,活学活用。而那会儿其它一些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并未重视足球这一体育竞技项目。


而且,我们那会儿的运动员,如同中学校园里的半大孩子们一样,对于外面的世界懵懵懂懂,习惯于听从教练和体工大队领导的话,工资、奖金、补贴伍的也都没什么悬殊差别。临界点就是三个:第一个,只差一步到罗马,单纯、不谙世事的那个时期的苏永舜教练麾下的男足,被沙特和新西兰洗了。第二个,曾雪麟教练兵强马壮的男足,在自负且膨胀的媒体鼓噪声之下,五一九兵败工体。第三个,已经渐行渐虚但依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男足,在高丰文以及戚务生两届两任教练带领下(其中一届好像是奥运会),遭遇了两个黑色X分钟......自此,中国男子足球队开始进入了全面走下坡路的历程。


九十年代中叶跨入了职业化,就如同为封闭、羞涩、纯净的孩子们打开了通向外面花花世界的大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了,钱拿的多了,而他们的自律性却不见相应的增长。而随着一些资本的炒作,似乎做一做样子、不用怎么费劲儿,大把大把的钞票就来了。那还拼什么博、努什么力呢?再加上个别害群之马球、打假球等等,终于,这个领域变得一片乌烟瘴气了。

这个教训不深刻加以总结和汲取,肯定今后在抓青训中还会犯相同的错误。在这个方面,除了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要相互联动、相互协调之外,我们理应迈出国门,多去走一走、看一看,切合实际、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青训之路,打造出一支又一支的梯队直至国家队的铁军出来。虽然路途看起来漫长,或许还会有迷雾险阻,但我们绝不相信,一只小小的足球,就能将我们困在这里,直到一代又一代。


零二年世界杯预选赛(关于“中国足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