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重有一把宝剑,名叫凝碧剑,削铁如泥,锋利异常,是一把难得的宝剑。读书的时候,不懂“凝碧”二字是什么意思,只觉得这两个很牛,很有高手风范,一听就很厉害。后来读到“三年凝碧”这个词,才想到金庸先生写小说隐喻如此深远。
“壮士之血,三年凝碧”小说里张召重的宝剑名叫凝碧剑,大约的意思是,那是一把饮了无数英魂壮士鲜血的剑吧。一把剑的名字,都透出一个人凶恶之本性。张召重一生为恶,有无数次机会改过,可利欲熏心的人,又怎么会改过向善呢?
在我即将进入高三的那一年,发生了一件让我永不能忘记的事情。因为场地限制,我们需要腾出教室来给高三的学长们参加高考。所有的一应文具书籍,都需要搬到学生寝室里放着。但大家都应该知道,学生宿舍向来就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平常丢东西的事情数不胜数。
我至今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是读书人,都是同学,为什么会出现小偷呢?甚至有些小偷,还是同寝室的人。这个问题,我先按下不表,仔细想想,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家教问题罢了,有些人生下来父母就没有好好教育,无论做出什么事情都不奇怪,也没有什么好诧异的。
后来,事情的发展不言而喻,那个假期很多同学都丢了书,那些书最终的归宿就是收废品的摊子。
对的,我们的书,都被我们学长偷出去当废品卖了。换取的微薄的金钱,拿去上网了。
是的,我们好心给他们腾教室,最后他们反而偷了我们的东西。完全没有顾忌将来的一年,我们这些丢了书的人,该如何今后的学业。这些人,算是恩将仇报吗?不是的,他们是真的坏。
这件事,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也是受害人之一。当时我心里就想啊,这些偷书的人,我希望你全家死绝,一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原谅那些人,他们真的该断子绝孙,全家不得好死。
从那一刻,我就明白了,有些人是不应该给他机会自我反省的,他们这些人不配有反省的机会。给他们机会,只会害了更多的人。如果可以,我诅咒那些人就在18岁那年横死街头,不必再去祸害其他人了。
金庸先生远比我更明白人性,他老人家在《书剑恩仇录》里面就写过一个恶性不改的人,那个人的名字叫做张召重。
张召重,武当掌门的三师弟,论武功,武当门下第一人,就是在江湖上,也是排得上号。此人武功虽高,却是利欲熏心十恶不赦的人。彼时看书,一直觉得为什么红花会本有那么多机会可以至他于死地,却在重要关头放了他,还望他可以改过。后来吃了多大的亏,甚至赔上了武当掌门的性命。
一个人,如果是一心利字当头,那对于他来说,就不是错事,而是本性已经坏到骨子里了。所以当陈家洛救他出狼口的时候,他一心想得不是报恩,是想杀了陈家洛,抓走香香公主回京城复命。一想到他即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他就什么江湖道义也不顾了。什么人性,什么情分,什么恩情,统统都抵不过本性的恶毒。他本就是一个恶人,又如何能让他诚心改过了。
每每想到,张召重杀死掌门师兄的过程,我就心里一阵难过,深深地心疼马真道长。他从武当千里迢迢来找红花会众人来求情,只为了保全师弟的性命。顾的是师兄弟之情,他放下武当掌门之尊,向红花会众英雄低头,向陈总舵主保证。
可张召重怎么对他的呢?怎么对他下手的呢?想想我都不忍再写。他先刺瞎了掌门师兄的双眼,然后削铁如泥的凝碧剑插在地上,剑锋切断了掌门师兄的腿。
我不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对自己这么亲的人下手,往日情分竟然完全不如还未得到的荣华富贵。小说里写这一段,还带上了张召重小时候的马真道长对他的点点滴滴。一步一步,让人都不忍读来。
那次之前,红花会群雄碍于武当的面子,不知放过了他多少次,希望他可以痛改前非,走上正途。可一个人之所以能做一些事,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不懂而犯错,只是因为他们为恶是他们的本性。
张召重有太多的机会可以改过,在杀死马真道长之前,在大漠之后,直到他葬身狼腹之前,他都是有机会可以改过的。当他在狼群里殊死搏斗之时,陆菲青不忍心,跳下去想救他一命。到了这个时候,他想得还是拉个人垫背,同归于尽。
张召重最后的结局是葬身狼腹,来了结他罪恶的一生的。如此下场,也算他最有应得。
但,这始终都是故事,恶有恶报,永远只存在故事里。而现实,为恶的人永远都逍遥法外,这个世界最不公平的是:总是好人在承担这个世界的恶意。
装睡的人叫不醒,为恶的人永远不会改过向善。希望那些本性为恶的人,早有横祸,早归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