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诈骗短信,想必每个人都遇到过,从银行到父母儿女,甚至连你pick的爱豆都可能拍戏遇到困难给你发短信。这些奇葩事件,应该大多数人都习以为常了。
不过,大家经历过这么多诈骗风浪,还有各种各样的警示都在提醒我们我们谨防上当受骗,但还是有这么多人中招。
难道说,那些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消息还有人上当吗?自然不是的。如今的短信诈骗,都有了不少新花样,有的着实是让人防不胜防。
诈骗也有新花样
不得不说,现在的诈骗短信确实都与时俱进了。
比如,前段时间的世界杯,骗子们就在诈骗方式上蹭了一波热点,还让不少人上了勾。
科技君知道不少人一定都参与过球,金额不多,大都是报着玩玩的心态参与其中。
然而,就在法国队夺冠后,部分网友就爆料突然收到了由“竞猜平台”发来的短信,通知获得现金奖励需要办理兑奖手续。
因为昵称与平台都能对上号,手机费也不多,因此不少人就没有怀疑,点开网址交了几十块手续费。然后,自然也没有然后了。
如今的短信诈骗手法,不仅开始蹭热点,还动用了精准用户营销了,确实让人防不胜防!虽说数额很小,但还是觉得智商受到了羞辱。
最近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也成为短信诈骗的绝佳编辑理由。
事实上,为了和众多风控机制对抗,诈骗手法也不得不切合热点与时俱进。为取得用户信任,各个团伙可谓是犹如新媒体从业人员,每天都根据时下热点话题、事件,制定不同的“场景”,还真是“辛苦”他们了。
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无论是诈骗短信出现的时机,还是所结合的社会热点,都具有强烈的迷惑性,才能让不少警惕性不高的人上当受骗。
诈骗手法与日俱进
现在的诈骗团伙,早就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落后了。他们也趁了大数据的东风,开始采用电算化管理数据了。
有部分规模较小的短信诈骗团伙,用Excel表格管理用户信息,甚至用宏批量筛选目标信息以及匹配程度,有目的性的发送相应的诈骗短信。
毕竟,个人隐私信息在如今这个社会已经被泄露得差不多了。
据数据显示,目前有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63.4%的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
在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上,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部分网络公司对数据的监管不严,甚至内部人员月团伙纠结随意把数据进行贩卖。还有很多网站存在漏洞,被专门做网站攻击的黑客利用,黑客拿到网站所有的用户信息然后贩卖。还有很多转恩窃取隐私的木马。不论是在电脑还是手机,都盯着用户的个人隐私。
另外,还有不少公众场合的恶意WiFi,要连接就要输入个人信息,并盗取用户的交易、账户信息
这也就解释明白了,不管电商平台如何加强监管,总会有诈骗分子能够知道买家在哪家店铺购物,买了多少产品,发的是什么快递。从而通过这些准确的资料,有的放矢的博取用户信任,骗取钱财。
可以说,如今手机实名制、伪基站筛查等手段虽然压制了一部分短信诈骗行为,但推陈出新、花样繁多的诈骗短信,依旧难以从根本上杜绝。
互联网和电信服务的边界正在模糊,用户在充分利用两者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主动预防、保护好个人的隐私信息。
现在的骗术,已经不仅仅是抓我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而是来自多方位的精准打击。从陌生电话、短信,到莫名其妙的求“加好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作为普通人,大家不仅不能贪小便宜还得时刻提高警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