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写点生活|梅雨时节,那些湿漉漉的花儿呀)

□小狮子巴图鲁

江南的梅雨季,多雨不说,这雨下得既不痛快也不凉爽,缠绵黏人,越下越潮湿,越下越闷热,好多人都表示要抑郁了。却有朋友说就喜欢梅雨天,我看她刚在朋友圈里连着发了三条状态,每条都是满满的九宫格,全是她家花园里的花花草草,郁郁葱葱葳蕤生辉,不觉会心一笑,怪不得她说喜欢梅雨天,江南的梅雨天,是人间草木的盛宴。

我一帧帧看过去,入室小径两侧遍植绣球,绣球的花球本就硕大,现在饱含了雨水,更是沉甸甸颤巍巍的;花草被雨水洗过,比平日娇艳鲜亮了几分,尤其是石榴花,在蒙蒙的雨雾中,红得简直夺人心魄……满屏的姹紫嫣红,可最终,我却被一树素白的栀子花牵住了目光,隔着屏幕,都似能闻到那扑鼻的清香。

那是江南梅雨天里特有的香气,回忆如栀子花香,铺天盖地地漫开。小时候的梅雨天,除了无处不在的潮湿,是跟栀子花、姜花连在一块儿的。

梅雨天(写点生活|梅雨时节,那些湿漉漉的花儿呀)

记忆中的江南小城,只要有小院或门前有块空地的人家,都会植上一株栀子,梅雨时节,栀子花开,满城皆香。一直觉得栀子花是很矛盾的一种花,单看花朵,是再清冷不过的,沐浴在细雨中,越发显得孤高傲娇;而香气,却是浓烈泼辣,即便是连绵的雨水,也洗不淡它那霸道的香气,但奇妙的是,这么浓郁的香气,闻起来却是清新雅致,一点都不让人生厌。

江南人素来含蓄,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大家穿着打扮都极朴素,这个季节却是除外,从小姑娘到老太太,都会在襟上别上一朵栀子花。栀子香气泼辣,开起花来也是张狂肆意,被这丰沛的雨水一催,更是开得应接不暇。植有栀子的人家,清晨起来,先去采上一篮,左邻右舍都分上一把,随便寻个空罐头瓶插了,能香上好几天。

每年这个时节,我就常在清晨被敲门声惊醒,一开门,先是扑鼻的栀子花香,然后就看到邻居小姐姐的笑脸。她拎了只精巧的小竹篮,篮子里栀子花挤挤挨挨,她穿着白色镶着蕾丝边的泡泡袖短衫,墨绿色的高腰小褶裙,两条乌黑的长辫子上扎了对浅绿色的蝴蝶结,配着那一篮雪白芬芬的栀子花,恍若仙子。我就这么呆呆地看着她,直到她把篮子往我手里递,这才把目光移到那一篮子的栀子花上,花是刚采的,湿漉漉的,沾满了雨滴和晨露,有正盛开的,层叠的花瓣中,隐隐能看到娇黄的蕊;花枝上偶尔还会着带个花骨朵儿,被浅绿色的苞片紧紧地裹着,像安睡的宝宝;但最美的还是含苞欲放时,内层雪白的花瓣已经半挣脱开了苞片的束缚,最外层的花瓣边缘还镶了圈浅绿,半开不开,露珠盈盈,欲语还休,最是好看,就像白衫绿裙的邻居小姐姐……

小姐姐家有棵比大人还高的栀子树,这些天,花事正盛。小姐姐的爸妈都在外地工作,他们姐弟几个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位老人年纪虽大,家里却打理得整洁干净,奶奶最喜欢花花草草,于是爷爷就在那个小院里,遍植花草,包括这棵栀子花,是阴雨连绵的梅雨季里最温柔芬芳的抚慰。

梅雨天(写点生活|梅雨时节,那些湿漉漉的花儿呀)

还和梅雨天联系在一起的,是姜花,如果说栀子花是清冷却热烈,那姜花就是轻灵却性感,姜花也是白色,却没有栀子花花瓣那沉甸饱满的质感,姜花的花瓣是那种半透明的白,即便是沾了雨露,依然轻灵得像一只只翻飞的蝶,似乎它们只是暂时在这花枝上小憩,随时都会翩然飞去。姜花也很香,虽没有栀子花的浓烈,但香气甜润而性感,与其清丽脱俗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反差。它的花骨朵极可爱,像一只只尚未沾过墨的毛笔,那雪白的笔头,规规整整地藏在那瓦片一样层叠着的苞片里,等待着绽放成蝶的一刻。

那时我们跟着妈妈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里,初夏的早上,妈妈督促学生晨读回宿舍吃早餐时,手里常会握着几支姜花,那是妈妈的学生们,知道她最爱姜花,从自家采来带给她的,妈妈从不收学生礼物,姜花是例外。姜花是一丛一丛的,很多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植上几丛,比栀子花更为随意,也不需要多照拂,平时甚至都没有人会留意到,只有在盛开的时候,才会被它那脱俗的美丽所惊艳。

长大后,再回小城,不知道是季节不对,还是大多人家都住公寓楼了,再没见过姜花了,以前再寻常不过的花儿,如今只能在记忆中芬芳摇曳。

再见姜花,是在台北,台北多雨,也多姜花。第一次见到是在台大校园,清晨,正在校园里晨跑,猝不及防就下起雨来,拐进旁边的咖啡馆避雨,顺便点了杯咖啡,坐在落地窗前,雨水打在玻璃上,很快汇成涓涓细流,就在这逐渐模糊的窗外,突然看到几丛姜花,雪白、轻灵、清丽,隔着水雾弥漫的玻璃,氤氲成一幅年代久远的水彩画。

时光在这一瞬倒流,似乎看到年少时的我,清晨坐在餐桌前,妈妈拿着几支姜花进了门,寻了个瓶子,灌水、修剪、插花,端详了一番,又凑近闻了闻,抬起脸,发出一声轻叹,脸上有一种异样的神采。那一声温柔的轻叹,是身为职业女性,同时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的妈妈,难得一现的温情和脆弱。

我冲进雨里,认认真真地拍了几张姜花的照片,发给妈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