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6年前2月里的一天,一辆大型起重机急速行驶至巴西亚马逊州首府玛瑙斯市的一处渡口处,经过几个小时的尝试,终于把前几天因突发意外事故驶入河中的观光大巴车吊了出来。
搜救人员快速搜寻车内乘客遗体时,却发现了惊人的一幕:车内的38名乘客遭到了某种动物的啃咬,只剩下一具具骇人的白骨,现场惨状令搜救人员也不免心惊胆战。
有关部门立刻成立调查组,分析事故和惨状原因,根据线索和幸存者的叙述,事故当天由于大雨,导致地面湿滑,大巴在转弯时不幸侧翻入河中,有几名幸存者快速从车窗钻出,虽然受伤,仍拼命向岸边游去。
但在游泳的过程中,腿部、躯干处受伤的位置遭到了某种动物的撕咬,几人忍着剧痛游到岸边脱险,而没来得及跳窗的其他乘客均溺毙于河中大巴车内。
生物学家给出了最终答案:在河中,能将人咬成白骨状的动物肯定就是“水中之虎”:食人鱼。
亚马逊流域内生活着三十多种食人鱼,大多数食人鱼都是嗜血的水中恶魔,别看它们的身长只有20cm左右,锯齿一样锋利的尖牙、强大的咬合力和群居生活的特性使它们成为亚马孙流域中的顶级猎食者之一。
食人鱼可以轻松咬透五层铝皮易拉罐,咬到硬度超高的牛骨,都能够留下牙印,哪里有成群结队的食人鱼,哪里就充满着恐怖的气息。
亚马逊流域附近中,生活着许多让人谈之色变的凶猛动物,例如:电鳗、鳄鱼、大水獭、森蚺、食人鱼等,而食人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牙齿尖锐如刀的食人鱼下颚向前突出,和上颚交错形成铡刀形,当快速咬合时,能将猎物的肌肉快速切割下来。
个别种类的食人鱼上颚长有两排平行牙齿,向外只突出六颗大牙,而里面却藏着7颗尖牙,当鱼嘴紧闭的时候,很难想象它满口尖牙竟隐藏在口中。
和大多数鱼类一样,食人鱼也不咀嚼,一口就能咬下三厘米见方的一块肉,配合快速的吞咽能力,食人鱼群在面对比自己大几十倍或上百倍的猎物时,几十分钟就能让其变为一具森森白骨。
食人鱼有着粗壮背脊,从头部侧面观察犹如陡峭的山峰,且鳞片较硬,雌鱼的鳞片相比较雄鱼更加细小。这种角质化的硬鳞在对抗外界摩擦和撞击时,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且鳞片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食人鱼两侧长有侧线,这是它们感知水流压力和振动频率的重要结构,侧线的一端为鱼体内神经系导管在外部的开口,而另一端则是敏锐的感觉细胞,所以这也是食人鱼最重要的捕猎武器之一。
食人鱼对血液、腥味和腐臭味非常敏感,这是因为在鱼嘴的上方有着粘膜组织构成的鼻孔,水流将带有味道的细小分子带到此处刺激嗅觉细胞,经由神经元传送给大脑,所以当水中有血或腐肉时,食人鱼总能第一时间察觉到。
繁殖期间的食人鱼体色会发生变化,有的红种食人鱼在繁殖期时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虹食人鱼,体色变得更加艳丽。披着美丽彩虹外衣的食人鱼在水下快速追逐游弋,找寻伴侣。
雌性食人鱼会拨开水草清理淤泥,然后会在其中产下500枚左右的鱼卵,而雄鱼则会游到鱼卵上方进行受精,受精卵在两天内就可以完成孵化,几天后就可以进食,小食人鱼的在1cm左右,以昆虫、贝类、小鱼、小虾为食。
食人鱼又称为水虎鱼,个别种类的食人鱼非常狡猾,会对猎物表现得毫无兴趣,在猎物放松警惕时,则会快速出击。有时食人鱼也会借助水草隐藏自己,从而攻击猎物,这一点和老虎非常像。
由于影像资料的传播,大多数人对食人鱼望而生畏,但研究食人鱼的生物学家却持不同看法,食人鱼种类繁多,只有几种是非常危险。包括:食人鱼主要包括黑种食人鱼、红种食人鱼、圣弗朗西斯科河食人鱼和巴拉圭食人鱼。
食人鱼只会在几种情况下攻击人,人在水中受伤有血流出时,会招致食人鱼的攻击,食人鱼被捕捞出水面时也会攻击人,或食人鱼的水下通道被阻拦时也会主动攻击人。
许多被食人鱼咬掉手指脚趾的渔夫都是在捕捉食人鱼时,不慎被攻击致残的。像黑种食人鱼甚至能轻松咬穿人类的手腕,手指脚趾更是不在话下。
大多数食人鱼并非传说中的那样嗜血,有些食人鱼甚至更喜欢食素,对浮在水面成熟的野果更感兴趣。尖锐的牙齿还能咬碎坚果,同时食人鱼还是食腐动物,对消化清理河道中各种动物的尸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今,还有许多人将食人鱼当做宠物鱼来饲养,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在鱼缸中养食人鱼还是比较危险的,尽量不要尝试,且食人鱼属外来物种,很容易像鳄雀鳝一样造成物种入侵,影响本地生态系统。
食人鱼虽然名字恐怖,但是它们有积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清理河中动物尸体,清洁水体;有的食人鱼会吃果实,可以将种子带到其他的地区,生根发芽,促进物种多样性。
另外,食人鱼是非常鲜美的食用鱼类,比大多数鱼类都要好吃,当地人都喜欢用食人鱼来佐餐,土著人还用食人鱼的牙齿做成弓箭头和齿刀。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