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中国最著名的田径运动员是谁,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刘翔。
实际上在刘翔之前,在中国的体坛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16岁横空出世,一战成名。
朱建华
随后在一年之内,三次打破世界跳高纪录,令世界体坛震惊,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他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跳高运动员,没有之一!
他就是跳高传奇人物朱建华
大家好,这里是奇闻观察室,我是长风
朱建华,就在他被人们捧上神坛,在新中国参加的首届奥运会上,为中国田径斩获史上第一枚奖牌(铜牌)时,一切都变了。
他家里的窗户被人砸碎,他和他的家人被人指着鼻子骂,让他把过去吃的补品都吐出来,还有人直接寄刀片和吊绳给他,让他直接去死,人们不再将他当做英雄,而是把他骂作民族的罪人。
朱建华和教练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上一秒还在神坛,下一秒却被拉下了地狱。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变故
下面我们就穿越回1963年,带大家了解一下跳高天才朱建华的故事
中国·上海·1963年
1963年3月29日,这一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兔年,朱建华出生于中国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是家里5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族,小时候的他性格是比较内向的,喜欢一个人呆着,也不喜欢打打闹闹,对体育活动并不感兴趣。
朱建华(年轻时)
在上小学3年级之前,他参加的体育活动,也只是偶尔打几下乒乓球而已,对于剧烈的田径活动,基本没有什么接触。
而且他的身体也不太好,经常感冒和生病。但个子要比同龄小伙伴要高,他还被身边的朋友取了一个不算好听的外号“竹竿”。
运动会
此时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身体瘦弱,性格又内向的朱建华,他的名字会响彻上海,响彻中国,乃至被全世界所关注。
1973年,已经10岁的朱建华正在上海蓬莱路第二小学上三年级,此时的他身材瘦弱,个子很高,站在一群学生当中,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
身高的这个优势不仅被同校的体育老师看上,也被区体校的教练胡鸿飞看上。
朱建华
虽然朱建华在跑步过程中,身体不协调,跑得慢,被身边同学一个个超越,但是慧眼识珠的胡鸿飞教练,一眼就相中了朱建华的那两条腿。
那是一双精瘦修长的腿,是腿长超过身高50%的腿,换句话说,那是一双为跳高而生的腿。
为跳高而生的腿
在胡鸿飞教练耐心劝说下,朱建华的父母也同意儿子到南市区业余体校(现改为上海市黄浦区少体校)接受训练。
可以想象得到,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朱建华身体瘦弱,协调不好,跑步也跑不动,根本就不像一个会运动的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更要命的是,他还恐高,面对横杆,朱建华压根就不敢跳。
后来胡鸿飞教练直接把一张床搬到跳杆后面,这才让朱建华克服了这个恐惧。
即便朱建华身上有如此多的缺点,但是他很有悟性,非常努力,胡教练一心认定,这是一块难得的璞玉,只要精心雕琢,必成大器。
胡鸿飞教练看上朱建华
朱建华11岁时,身高就已经达到1.56米,坐高0.76米,如果按照腿长=身高-坐高的计算方式,朱建华的腿长有80公分,是身高的51.3%,而且是小腿比大腿长,对跳高这项运动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比例。
而且朱建华瘦,腿又长,所以重心也比较高,这都是跳高当中的优势。
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体育事业也算是刚起步,很多训练设施都没有,训练条件跟欧美一些国家是没法比的。
朱建华在训练
朱建华就在这种很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每一个动作,他都认真的完成,且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胡教练对朱建华寄予了厚望,根据他的自身条件,陪着他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
白天指导练习,到了晚上,胡教练就开始钻研跳高的技术,当时的他也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教练,根本没有条件看到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视频资料,没有办法接触到一流的训练方法。
训练中的朱建华
他能看到最好的资料,也就是一些进口杂志,他就从杂志图片上去领悟自己的方法。
当时中国的跳高运动员,在灵巧性上有优势,但是肌肉力量不足,胡鸿飞教练一直在思考如何扬长避短,最终他提出了“以速度为中心,力求与技术力量平衡”的主导思想。
胡鸿飞教练在悟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说助跑阶段一定要快,在起跳瞬间借助爆发力快速起跳,也就是“快速助跑加快速起跳相结合”的理论。
胡教练想根据中国人的体质,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
朱建华对胡教练也是极度信任,总之是你让我怎么练,我就怎么练。
朱建华逐渐掌握了各个技巧,柔韧性、协调性以及爆发性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训练中的朱建华
15岁的时候,他就跳过了1.95米的成绩,师徒两人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们追求的远不止如此。
据朱建华自己所说,虽然当时每天都在体校训练,但是最初的时候他并不喜欢跳高,只是看到大的哥哥们在练习跳高,觉得很好玩。
他也希望自己能够跟他们一起跳,而且心里还想超过他们,跳得比他们更高,所以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跳高的运动。
出 道
转眼时间来到了1979年,经过了6年的艰苦训练,朱建华已经从那个瘦弱的小男孩,成长为一名跳高健将。
胡教练认为,这柄利剑是时候出鞘了。
2.13米
16岁的朱建华横空出世,他参加了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初出茅庐的他一举跳过2.13米的高度,获得比赛的亚军,并打破全国少年男子跳高纪录。
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就获得如此好的成绩,对苦练多年的师徒二人来说,是一份值得高兴的回报。
比赛中的朱建华
1980年,17岁的朱建华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轻松一跃,跳过了2.21米的好成绩,获得了大赛的冠军。
同一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青年田径运动会上,朱建华还以2.25米的成绩再次夺冠。
接连不断的成功,朱建华信心十足,而惊喜还没有结束。
1981年6月,朱建华远赴日本参加第四届亚洲田径锦标赛,比赛中,他跃过了2.30米的新高度,不仅打破了自己的纪录,更是打破了倪志钦 保持了11年的亚洲纪录。
倪志钦
倪志钦是更早一辈的中国跳高运动员,他于1970年11月在湖南长沙的田径比赛中,以2.29米的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也是中国跳高运动的一次飞跃。
自此之后2.29米的亚洲纪录保持了11年之久,无人能够超越,直到朱建华的出现。
2.30米,这在当年,相当于世界第五名的水平,也就是说,朱建华此时已经具备和世界一流运动员竞争的能力,或者说他已经可以归属世界一流的跳高健将之列。
这次比赛无疑是朱建华的成名之战,比赛结束后,朱建华就登上了日本报纸的头条,附带一个惊叹标题:
象征中国田径新时代的壮举!
象征中国田径新时代的壮举!
此时的他也正式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意,点燃了国人关注体育赛事的热情,老百姓还称呼他为中国跳高天才,中国跳高第一人等等。
虽然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朱建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回国之后更加勤奋地练习,因为他的目标,是要冲出亚洲,挑战世界跳高纪录。
经过一系列的比赛之后,胡教练又琢磨出了新的训练方法,或者说是对过去的方法进行的改进。
新的训练方法
他要压缩朱建华的助跑步数,为此胡教练用特殊的道具草垫子来辅助训练,助跑时每一步的间隔距离都量好,运动员都要踩在草垫中间,而且助跑的弧线,每个步子、每个角度都用石灰作标记。
通过这样的练习,朱建华的变化非常大,他的“三快”节奏就是那时候形成的,即助跑快,起跳快,过杆快。
事实证明,这种改进的训练方法很有效。
1982年,在上海举行的“金雀杯”田径赛中,朱建华在家乡人的见证下,再次超越自己,将刚刚打破的亚洲纪录又提高到了2.32米。
金雀杯
同年他又前往印度的新德里,参加第九届亚运会男子跳高比赛,这一次他不仅斩获金牌,而且跳出了2.33米的好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成为当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运动员,被评为该届运动会最佳运动员。
朱建华从出道开始,犹如一道旋风一样,席卷各大比赛,他的名字响彻了他的家乡上海,也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知晓。
实际上,此时的朱建华正式出道才刚刚3年,他也只有19岁,身高已经有1.93,而体重只有68公斤,这样的身材在跳高上是非常占优势的。
横空出世的朱建华
可以说他的未来不可限量,很多媒体都发表了中国跳高后继有人的言论,当然这是事实。
随着朱建华的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国人对于他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他能够打破世界跳高纪录,为中国体育事业争光。
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1983年,这一年对于朱建华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繁忙的一年,更是丰收的一年。对中国跳高事业来说,也是里程碑的一年。
1983年6月,在第五届全运会预选赛上,朱建华就像飞人一样,一举越过了2.37米的新高度,打破由原民主德国选手韦西格(Gerd Wessig)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创造的2.36米的世界纪录。
韦西格(Gerd Wessig)
从2.36到2.37 ,虽然只差了1厘米,但是这1厘米对于朱建华,对于他的教练,对于所有的人,都意义非凡,这1厘米的背后,是朱建华和教练多少次的训练,付出了多少汗水换来的。
朱建华站到了世界最高的位置,这对中国体育事业影响重大,燃起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体育的关注热潮。
2个月后,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或许是因为缺少世界大赛的经验,又水土不服,大赛还遭到大雨风波,这一次他没有发挥好,只跳出了2.29米的成绩,排名第三,获得铜牌。
第一名是苏联选手创造的2.32米的成绩。
虽然只是一个铜牌,但是其意义也是极其重大的,是中国乃至亚洲田径在世锦赛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回国之后,朱建华意识到自己参赛经验还是欠缺,只能继续苦练技术,参加更多的比赛。
同年9月,第五届全运会的决赛开始了,在男子跳高比赛刚开始,还没等朱建华进场,无数热心的观众就开始呼喊他的名字。
朱建华从2.10米起跳, 包括之后的2.18、2.22、2.26、2.30这些对于朱建华来说仿佛并没有难度,都是简单地一跃而过,动作行云流水。
很多观众都说,看他跳高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有人甚至把朱建华称作跳高界的舞蹈家。
当他越过2.34米之后,横杆升到了前所未有的2.38米的高度,对于这个高度,当时从未有人征服过,朱建华也是第一次尝试。
在第一次起跳的时候,他碰到了杆,没有成功,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简单地休息了一下,喝了点水,这时全场的观众都保持安静,他们都在静静的等待,等待着朱建华向最高峰冲刺。
第二次尝试,朱建华沉着冷静
助跑之前他一遍又一遍地回顾着平时训练的节奏,然后开始迈步,经过一段有节奏的助跑之后,朱建华如羚羊一般起跳,越过横杆,完美落下,过程是那般的丝滑。
完美落下
还没等朱建华从海绵垫上站起来,现场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所有人都开始呼唤朱建华的名字。
是的,朱建华他再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38米。
朱建华从海绵垫上跳起,在场地内开心地奔跑着,当观众送上鲜花时,朱建华将鲜花献给了他的恩师,他知道,如果没有老师,就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就。
是胡教练帮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2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朱建华,已经成为了上海人的骄傲,更是全国的明星人物,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他的家也经常被热心的群众团团围住,茶前饭后谈论的也都这位中国的跳高天才。
被热心的群众团团围住
当时还没有网络,全国各地很多支持朱建华的人,都选择写信寄礼物来表达了对他的支持和肯定。
这一年,朱建华不仅获得了中国的年度“体育十佳”称号,更是被美联社评为1983年度“十佳运动员”。
而朱建华的突破还没有停止。
1984年6月10日,朱建华远赴德国,参加国际跳高比赛,当他越过2米36的高度后,已经是击败了所有的对手,锁定了冠军的宝座。
但对于朱建华自己来说,他的比赛还没有结束,他还要进行最后一跃,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中国而跃。
随着朱建华再次如羚羊一样跳起,完美地落下,是的,他做到了,他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征服了2.39米这个历史新高度。
2.39米
当朱建华从海绵垫上站起来的时候,即使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的他,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手舞足蹈地像个孩子一样,和教练拥抱到了一起。
实际上这一年的朱建华才21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一个大孩子。
算起来,从1983年6月的2.37到9月的2.38再到1984年6月的2.39,朱建华在一年之内3次打破世界纪录, 这个壮举,令国人精神振奋、令世界 体坛震惊!
在国际跳高史上,他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人,他把世界跳高纪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2.39米的新高度。
观众欢呼
当朱建华回到中国,他被人们团团围住,此刻的他就是国人的骄傲,人们纷纷称他为中国的英雄,是跳高届的神,他被人们捧上了神坛。
1982年到1984年,朱建华还连续三年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三次被评选为“全国十佳运动员”,四次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田径运动员之一。
1984年,他还被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尽管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但是在朱建华和胡教练的心里,他们还要往上看,因为还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赛事在等着他,没错,那就是奥运会。
跌落神坛
1984年7月,第二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我们都知道,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都梦想参加的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
奥运会
这次的洛杉矶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次参加的奥运会,所以格外的重视。
由于朱建华的名字早已传遍体坛,所以当他来到美国的时候,各国记者蜂拥而至,将他团团围住,都说是“国王”来了,美国媒体称他是一个“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21岁年轻选手”。
就连美国十多位田径教练都一致认为,朱建华肯定会拿到跳高比赛的冠军。
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当中国队入场的时候,全场观众都起立,表示了对中国队的欢迎。
欢迎中国队
对于这场意义非凡的奥运会,无数国内观众都十分关注,当时国内的电视机还没有完全普及,不是每家都有的。
很多人不得不围在那个小小的黑白电视面前,关注着赛事的发展,他们都希望中国队能够有所斩获,获得金牌。
围着小小的黑白电视
彼时的朱建华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跳高天才,作为一年之内3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冠军,很自然的就成了田径场上的风云人物。
他被寄予厚望,也是最热门的夺金人物,甚至很多人认定,这一次奥运会跳高金牌非朱建华莫属。他去就是取回属于自己的金牌而已。
面对如此大的期望,朱建华感觉肩上的担子是越来越沉了,以至于到了洛杉矶之后,他屡屡失眠,睡不好觉。
备受关注的朱建华
跳高比赛开始,朱建华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选手
面对2.31的高度,朱建华很轻松的一跃而过,动作十分流畅和完美。
就在朱建华准备试跳2.33的时候,赛场上突然发生了两个意外。
一是英国中长跑名将塞巴斯蒂安•科正好在朱建华要起跳时获得了金牌,他兴奋的绕场一周,现场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和欢呼声;
二是有一位长跑选手,正好在跑到跳高的海绵包旁时晕倒了,跳高裁判立马举了红旗,跳高比赛不得不中断。
这两件事难免会打乱朱建华的节奏
塞巴斯蒂安•科绕场一周
比赛恢复后,朱建华第一次试跳2.33的时候,没有成功,而此时已经有其他2位选手跳过了2.33,此时朱建华衡量了一下赛场的局势。
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要为中国获取一枚金牌,如果没有金牌,那么铜牌和银牌的区别并不太大。
在这个前提下,他采取了免跳2.33,直接挑战2.35的高度,如果跳过2.35,那就是第一名,如果跳不过,最差也是个铜牌。
这个策略是正确的,而且2.35的高度对于朱建华来说,只要发挥正常,应该没什么难度。
可遗憾的是,压力太大的朱建华,在第一次挑战2.35时,并没有挑战成功,而德国选手默根堡则跳过了2.35,这让朱建华的压力更大了。
接下来的第二次起跳,还是失败了,朱建华落地之后,痛心不已,用双手锤击着海绵垫,可是结果已定,他失去了金牌。
就这样,朱建华的最终成绩只能是2.31,排名第三,获得了铜牌。德国选手默根堡则以2.35获得冠军。
铜牌
比赛之后,朱建华痛心疾首,没有发表任何言论,教练胡鸿飞做了概括的发言。
他说:
“小朱今天跳得不理想。主要是技术没有处理好,重心偏低。但是他2米33第一次跳不过后改跳2米35,是正确的。”
虽然这次比赛,朱建华没有发挥好,留有遗憾,但他获得的铜牌,却中国田径史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退 役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一共拿到了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当年拿到奥运金牌的选手中,或许有很多人大家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有这么2位,各位一定印象深刻。
许海峰,中国奥运首枚金牌得主,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也被称为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
许海峰
李宁,被称为体操王子,在男子体操单项比赛中夺得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和吊环3项冠军,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李宁
在回国的飞机上,大家是欢喜一堂,有说有笑。
而此时替中国拿到第一块田径奥运奖牌的朱建华,在飞机上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来的时候他坐的头等舱,是中国体育的代表性人物,承担着夺得奥运金牌的重任,结果只拿了一个铜牌。
回去的时候坐的是经济舱,虽然后来被带队教练请到了头等舱,但没坐多久,他还是回到了经济舱。
因为头等舱坐满了获得金牌的选手,朱建华坐在那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教练们和队员们对于朱建华都表示理解,纷纷安慰道:
比赛就是有输有赢,这次发挥不好还有下次嘛!
虽然得到了队友们的理解,但是有的人却不这么想
没有获得金牌的朱建华,人还没回到祖国的领土,国内媒体的批评之声就已经开始了,更有很多民众十分失望。
一些不理智的人,甚至直接来到朱建华的家,大骂其家人,还将他家里的窗户玻璃都砸碎了,更有甚者让朱建华之前吃的补品都吐出来,朱建华的家人在痛苦中煎熬着。
痛苦中煎熬着
在国家为奥运健儿们举办了庆功宴上,大家都欢聚一堂,唯独朱建华一脸痛苦地告诉胡鸿飞教练,说自己的家被砸了。
一夜之间,朱建华发觉他的世界不一样了,周围很多人都变了
原先那些支持,鼓励,称赞他的人,突然换了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脸,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朱建华的日子都不好过,每天都会有人对他和他的家人指指点点,甚至是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
那个时候虽然没有互联网,没有“键盘侠”,但是有“嘴侠”、“笔侠”,很多人通过邮寄信件来辱骂和指责胡建华。
曾经那些饱含深情称赞的信件,如今却都充斥着谩骂与指责。
充斥着谩骂与指责的信件
最严重的是,有人直接邮寄刀片和吊绳给朱建华,并附上恶毒的语言,让其直接去死。
要知道,这时的朱建华才21岁,想想我们的21岁在干什么,是在埋头读书,还是离开父母的庇护去异乡闯荡呢?
邮寄刀片和吊绳
背负骂声的朱建华没有停下脚步,还在继续参加训练,他想重回巅峰,扭转尴尬的局面,但可惜,他多次挑战2.40米的新高度,都没有成功,他的成绩再也没有恢复到他的巅峰时刻。
1986年,在汉城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上,朱建华虽然获得男子跳高冠军,但是2.31米的成绩,对他来说并不满意。
1987年,在第六届全运会的跳高比赛中,朱建华再次获得冠军,但是这次他只跳了2.24米。
1988年,时隔四年的奥运会又来了,在汉城奥运会上,朱建华想再次挑战高峰,一雪前耻,可非常遗憾,他连决赛都没有进,最终只跳了个2.19米的成绩,获得了20名。
这次更多的人对朱建华失望了,谩骂之声音铺天盖地的袭来,这一度让他很不理解和难以接受。
回国之后,心灰意冷的朱建华,选择了退役,那时的他只有25岁,那个一年三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天才,被人们捧上神坛的英雄,就这样退出了体育的舞台。
泱泱大国却容不下一次失误
他“死”了
“死”于无数人的恶言中
后 续
退役后的朱建华选择远赴美国留学,彻底的淡出了大家的视线,直到多年以后,他才低调的回国,继续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出力。
回顾朱建华的一生,他从16岁横空出世,到三次打破世界纪录,走向世界巅峰,他仅仅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
朱建华
可是却因为背负太多的压力,仅仅一次失利,一夜之间彻底跌落神坛,成为了其人生的转折点。
无数的谩骂和责备声,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让他失去了过去的那份从容,是否有给他的心理上产生创伤,我不得而知。
但事实上来看,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曾经的巅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多年之后,替中国拿到首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表示:
他当时和朱建华同去美国比赛,当时的他只是一名新运动员,没有想到自己能获得冠军,所以没有什么压力。
而朱建华就不一样了,他成绩出的太快了,国人对他的期待太高了,从一开始大家就认定跳高金牌100%是他的,这给了朱建华巨大的压力,导致其在美国屡屡失眠,最终没有发挥好!
许海峰
从客观上讲,民众的指责和谩骂无疑是把朱建华拉下神坛的罪魁祸首。
而当时那个年代,很多运动员一直在封闭环境下进行训练,缺乏国际大赛经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却很少有人提及。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这种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比如同样出自上海,有着亚洲飞人之称的刘翔,他的教练孙海平不仅有条件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训练手段,也带着刘翔不断参加国际赛事,积累了非常多的国际赛事经验。
刘翔
刘翔自己也曾说过,第一次出国打比赛时,心里也在打鼓,非常紧张。但是频繁的出国比赛,让他增长了见识,找到自己的不足,磨练出了超强的比赛能力。
这为他后来的多次夺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退役回国后的朱建华还曾告诉刘翔:
一定要学会抗干扰。
他坦承当年媒体的炒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没有拿到金牌。
刘翔和教练孙海平
比较巧合的是,刘翔与朱建华都是从上海走出来的,参加奥运会时都是21岁,但他们之间整整相隔了20年。
2004年,刘翔拿到110米跨栏的金牌,而在刘翔之前,中国男子田径选手在奥运会上取的的最好成绩,就是朱建华。
除了这些巧合之外,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点,都遭受了人们的谩骂。
朱建华是在奥运上失利,无缘金牌,被人骂,邮寄刀片和吊绳,最终退役,而刘翔是因为受伤退赛,被网曝了10多年之久。
其实赛前猛吹,输了就被骂,被网曝的人远不止他们两个。
体操王子李宁,曾经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为中国取得了三金两银一铜,被人捧上神探。
李宁
但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李宁的失利,无端的指责,讥讽和叫骂声铺天盖地向他袭来,最终在谩骂声中,他选择了退役。
其实还有很多的优秀运动员,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无法将他们全部列举出来,人们只看到了他们失利的那一刻,却忽略他们背后的努力和曾经的辉煌。
常年高强度的训练之下,很多运动员都被伤痛所折磨,有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停下,可是这样的付出,外人却看不到,“他们”只以成绩论英雄。
可是当金牌比奥运精神还重要时,奥运就失去了意义。
实际上,运动员比任何人都渴望赛出好成绩,获得金牌。
对于那些不明事理,无端指责的人,你们打出的那些字,或许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就会埋没一个天才运动员。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理性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看待竞技体育不再是“唯金牌论”,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
时隔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曾经骂过的刘翔和李宁等运动员的人,表达了他们的歉意,我想对于朱建华也应该一样。
朱建华
如果放到今天,朱建华在奥运上获得铜牌,为中国田径获得历史上第一块奖牌,我相信很多人会为他喝彩的,他也不会背负压力和骂名而选择退赛,那么他或许还会继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一切都无法改变。
好在朱建华后来婚姻幸福,事业发展的也是顺风顺水,他依旧活跃在体育行业。
就在前不久举办的进博会之上,人们还看到了朱建华的身影,已经58岁的他个子很高,略微发福,早已不是那个被称为“竹竿”的大男孩了。
在场地上,除了朱建华过去获得的荣誉,还有他打破的2.39米世界纪录的横杆。
朱建华和他打破的2.39米世界纪录的横杆
转眼37年都过去了,如今在世界跳高史上,世界跳高纪录已经到2.45米,但是朱建华创造的2米39的纪录,在我国至今无人能够打破。
朱建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现在不管是训练条件,还是场地 设施 经验,后勤,跟过去都有天壤之别,他希望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能够继续努力,尽快打破他2.39米的纪录。
朱建华接受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过去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上,男子跳高的决赛中,冠军的成绩是2米37,在2米39的高度上所有人都挑战失败。
也就是说,巅峰时期的朱建华在如今依旧可以获得奥运金牌,当然这也只存在理论上,实际比赛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曾让朱建华错失冠军的心理负担等等外界因素。
虽然朱建华的时代早已过去,他三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巅峰时刻,估计正在看视频的你还没有出生,当然也包括我,但毫无疑问,朱建华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没有之一。
朱建华
他并不是罪人,而是我们应该尊敬的英雄,我认为,并不能以奖牌来论英雄,也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
那些每天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些在普普通通岗位上坚守,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力量的工作人员,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
恶言伤于心,良言利于行,伤人之言,甚于刀剑,一刀一剑往人的要害上捅。
好了,以上就是朱建华的故事,我是长风,我们下期见!
参考资料:
wiki.zh-cn.nina.az/198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html#田赛chinanews/gn/cns60/news/59.shtml
m.thepaper/rss_newsDetail_15311084?from=
独家专访|朱建华:一根横杆架起精彩人生 内心还有一个愿望
wapmin/content/32063006.html 朱建华和他的教练 - 新民晚报xmwbmin/history/xmwb/html/2009-06/03/content_365358.htm
惊世一跳永留名 —— 朱建华跳高世界纪录纪念封诞生记
chinanews/gn/cns60/news/59.shtml
tsinghua/upload/file/1574772131176.pdf
j.eastday/p/1636865600048775
wap.peopleapp/article/rmh20457463/rmh20457463
new.qq/omn/20211004/20211004A0AOS000.html
ixigua/7027416546930590245?logTag=661613d98ddd9acad405
『奥运•田径系列』历届奥运会田径赛事系列合集
1984-2012奥运会赛事
bilibili/video/av31085130?p=1
m.thepaper/baijiahao_15262349 nytimes/1984/08/03/sports/olympic-profile-china-s-master-technician-of-the-art-of-high-jump.html
上海黄浦体育局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跳高名将朱建华,创造“中国高度”第一人
sunnews/zh-mo/sports/471424.html
vault.si/vault/1984/07/18/great-leap-upward
tieba.baidu/p/1796136523
news.sina/s/2004-08-29/05473522493s.shtml
作者:奇闻观察室
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
文字版权归奇闻观察室所有
转载/引用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