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确的战斗队形是战争初期德军装甲兵的优势之一
古德里安将军在他的《坦克——前进!》说到:“要想使坦克能机动作战,必须对其实施灵活而正确的指挥。为能利用地形迅速前进,并能在规定时间以全力冲击敌人,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各种队形必须简单,以便能根据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迅速变换队形。死板地采用某种队形,不符合现代的坦克战斗运用原则。”
从一个大范围上讲,装甲兵行军、临战和战斗队形均属于“战斗队形”范畴,反之,装甲兵在与对手具体交战时所采用的队形就是狭义的战斗队形,亦称我们文中所称的“战斗队形”。但装甲兵在交战时,根据其遵循的作战原则,狭义的战斗队形实际上是与行军队形和临战队形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对战斗队形的理解应该是视其情况而定的。
德军是大战前精确研究战斗队形运用和队形功能的军队之一,而且在反复的训练和演习中,积累了远远高于对手的经验与教训。这就使德军能够在大战初期,以凌利的攻势,以灵活的队形,总能在对手防御体系中找出可以利用的缺陷,并迅速加以放大,从而经常将战术胜利发展成为战役胜利。
研究德军战斗队形,必须要了解德军装甲部队的编制。我们仅仅以德军在1935年10月15日首批建立的3个坦克师的编制说明如下:
一个坦克旅包括二个坦克团,每团二个营,每营四个连,每连十五辆坦克,全师共有240辆坦克。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包括一个步兵团和一个摩托车营步兵总数约有3000名。一个反坦克营,包括三个连,起先装备了37毫米炮。一个装甲侦察营,每营有二个装甲车连,一个摩托车连,一个混合连。装甲车总数约有50辆。一个炮兵团,每团二个营(每营六个炮兵连)装备有牵引轻型榴炮,每师72门。一个摩托化通信营。一个摩托化轻装工兵营。面对上述编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德军的战斗队形的组成是具备诸兵种“联合战斗”性质的合成队形。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战斗队形的编成、功能和变换,以及指挥控制等具体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德军装甲兵编组战斗队形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为便于指挥各分队及其火力,必须使每个分队作为一个整体行动,为此,就必须使分队指挥官自己确定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行军队形。”
2、“排的行军队形为一个纵队;连和营,特别是在开阔地形上,可成两个纵队。
3、“战斗以前,连和营根据当前地形和战斗情况展开成临战队形。”
4、“战斗时,连成一线式战斗队形,各排展开成散兵线。”
5、“各排成一线进攻时,即构成一个梯队。梯队的数量依以下条件确定:上级长官命令中规定的战斗队形、坦克的数量和地形性质。”
6、“根据任务、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坦克集结时可采取各种保障安全的配置方法。”
7、“如果进攻是由团或旅实施的,这时的战斗队形可成一个梯队,也可成若干梯队(坦克营一线配置或前后配置)。”
8、“坦克部队(分队)指挥官根据情况应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所属部(分)队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