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无关政治,但政治必然会影响足球。
随着俄乌局势紧张化,乌克兰国内的足球联赛必然会受到波及。2月24日晚,乌克兰超级联赛官网发布公告,因国内战事严峻,联赛不得不停摆。据了解,乌克兰境内所有体育赛事都将暂停一个月。
翻到评论区,不难看到“马上加入俄超”、“下个礼拜就能复赛”这样的调侃。
说老实话,战争开始之前,并没有那么多球迷关注长期扮演“路人甲”角色的乌克兰——国家队仅仅进入过一次世界杯;联赛虽然也有顿涅茨克矿工、基辅迪纳摩这样的强队,但在洲际赛场上难以掀起太大水花。
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才诞生?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乌克兰的历史可以继续向前追溯,乌克兰国家队也早在苏联解体前就已成立。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实际上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力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便是这15个加盟共和国其中之一。
就像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样,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都拥有自己的国家队,但在参加世界杯、欧洲杯等国际体育比赛时必须“苏联”名义参赛,这也是苏联解体前球迷普遍对乌克兰国家队印象不深的重要原因。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联中的位置
乌克兰国家队正式创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期。他们的第一场正式比赛发生在1928年8月,那时苏联计划在莫斯科举行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队和莫斯科市队之间的锦标赛,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派出了自己的国家队参赛。
在这场锦标赛开赛之前,乌拉圭的红色体育联合会受邀与乌克兰国家队进行了两场友谊赛,第一场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举行,乌克兰国家队最终1:2告负;第二场比赛在俄罗斯的莫斯科举行,乌克兰国家队最终3:2击败对手。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足球队球衣
在正式比赛中,乌克兰国家队一共打了3场比赛,他们先后击败了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但在第3场比赛中0:1输给了莫斯科市队。由于乌克兰国家队不能参加正式的国际赛事,因此他们在成立之初更多与其它国家队举行友谊赛,如1929年乌克兰国家队在哈尔科夫的一场表演赛中以4:1的比分击败了奥地利队。
在苏联国家队内部,也有着不少乌克兰足球的影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乌克兰足球进入了发展阶段的一个小高潮,苏联国家队的骨干多为基辅迪纳摩一线队的成员,而基辅迪纳摩的主教练瓦列里·洛巴诺夫斯基同样来自乌克兰。
以这些乌克兰人为班底,苏联将基辅迪纳摩强大的统治力带到了国家队——队中拥有80年代世界最佳门将达萨耶夫(俄罗斯人)、1975年欧洲足球先生布洛欣、1986年欧洲足球先生别拉诺夫,当然了,还有普罗塔索夫、利托夫琴科、米哈伊利琴科等人们如雷贯耳的名字。
乌克兰足球体系下培养的一批人才丰富了苏联国家队的基础,为急于在足球界提升实力的苏联国家队奠定了基石。
这支以乌克兰人为基础的国家队在80年代迎来了巅峰,他们在1982年世界杯初出茅庐,在1986年世界杯已经被评选为夺冠热门,但在对阵比利时的1/8决赛中遭到越位球预判,遗憾淘汰。
在1988年欧洲杯,苏联国家队卷土重来,在预选赛淘汰了普拉蒂尼领衔的法国队,在小组赛更是创下了1:0荷兰、3:1英格兰、1:1爱尔兰的华丽战绩。在对阵强敌意大利的半决赛中,来自乌克兰的利托夫琴科以及普罗塔索普在第58分钟和第62分钟先后建功,帮助苏联2:0击败意大利挺进决赛。
在面对老对手荷兰的决赛中,来自乌克兰的别拉诺夫遗憾罚丢点球,最后无奈成就了范巴斯滕的零角度破门,苏联只能遗憾屈居亚军。
尽管如此,苏联国家队中的乌克兰人在这届比赛中仍然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他们不仅包办了整个苏联国家队的核心体系,甚至连教练团队都无处不显露着乌克兰足球的印记。
1991年年底,苏联发生剧烈政治变动,红色巨人轰然倒下,取而代之的是分裂而成的15个国家。
早在1991年的8月24日,乌克兰政府便已经发表了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号为乌克兰。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结束了长达337年和俄罗斯的结盟历史,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站在足球的角度来说,苏联的解体对乌克兰足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尽管有米哈伊利琴科、普罗塔索夫等球星坐镇,但考虑到俄罗斯联邦强大的影响力,不少乌克兰球星没有选择回归祖国,而是“转投”俄罗斯账下(如安德烈·坎切尔斯、维克托·奥诺普科、尤里·尼基福罗夫等人),这使得乌克兰国家队的整体实力蒙受巨大损失,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下滑埋下了伏笔。
其次,苏联时期对乌克兰足球有资源倾斜的趋向。
当苏联解体后,经济实力受到巨大削弱的乌克兰难以像以往一样为国家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虽然在短时间内没有影响到乌克兰国家队的战绩,但对国家队乃至联赛的整体发展仍然埋下了伏笔。
苏联解体后,国际足联将俄罗斯视为苏联足球的“继承”,苏联在足球领域所取得的各项数据也被俄罗斯国家队所继承。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代替苏联参加了1994年世界杯的资格赛,而当时的乌克兰由于还未加入国际足联,只能遗憾缺席1994年世界杯(资格赛阶段的抽签在1991年12月8日举行,当时乌克兰还没有加入国际足联,故无法参与资格赛抽签)。
尽管无缘世界杯,尽管有部分球员“转投”他国,但没有人会低估这支乌克兰国家队的实力。
要知道,即便在不久前的1988年欧洲杯,强大的苏联国家队甚至一度出现“首发11人有7人来自乌克兰”的奇景,彼时乌克兰足球的繁盛可见一斑。
但随着数年无顶级赛事可踢,加之乌克兰由于经济问题没有办法给予国家队充足的资源支持,球队战绩开始出现下滑,在与俄罗斯国家队的实力对比中逐渐处于下风。
尽管日后凭借着不错的青训底子培养出舍普琴科、阿纳托利·季莫舒克、谢尔盖·雷布罗夫等球星,但国家的总体人才储备难以恢复到苏联时期的辉煌。
为了冲击1998年世界杯,乌克兰做了多方努力,但最终没能击败强大的德国,只能在资格赛中屈居小组第二。随后,他们在附加赛中1:3输给了克罗地亚队,失去了晋级决赛圈的机会。
而在2002年世界杯的资格赛中,乌克兰国家队所在的第5组整体实力相对平均,是乌克兰冲击小组第一的绝佳机会。然而,乌克兰在主场爆冷不敌波兰一战让球队在积分榜上的形势急转而下,最终不敌波兰屈居小组第二;在附加赛中,面对老对手德国,乌克兰2:5败下阵来,再度无缘决赛圈。
从技术特点来看,乌克兰国家队继承了苏联足球的整体风格:强调团队足球,亦看重个人能力。“核弹头”舍普琴科效力国家队时期,由舍普琴科以及沃格宁组成的双箭头兼具速度与技术,同时还能在后卫的肌肉森林中占据上风,完全有实力挑战任何顶级后卫组成的后防线。
凭借着以舍普琴科为核心的“黄金一代”,乌克兰向2006年世界杯发动了冲击。在资格赛中,他们力压土耳其、丹麦等强敌,夺得小组第一,队史首次跻身世界杯决赛圈。
在2006年世界杯中,乌克兰与西班牙、突尼斯以及沙特阿拉伯分在H组。首战0:4惨败西班牙给乌克兰的世界杯之旅蒙上了未知的阴影,好在球队及时调整状态,次战面对沙特阿拉伯火力全开4球大胜,末轮则凭借着舍普琴科的关键进球1:0小胜突尼斯,以2胜1负积6分的成绩晋级淘汰赛。
1/8决赛面对瑞士,乌克兰与对手熬战120分钟难分胜果,瑞士前3粒点球全部罚丢,乌克兰4罚3中,成功晋级8强;1/4决赛面对意大利,整体实力较弱的乌克兰虽然拼尽全力,但仍然难以阻止住对手的前进步伐,眼看着赞布罗塔的首开记录以及托尼的梅开二度,乌克兰人遗憾倒在了4强前,结束了他们的首次世界杯之旅。
即便满是遗憾,但首次参加世界杯便晋级8强的成绩仍然激励了乌克兰民众,属于乌克兰足球的另一个黄金时代似乎即将拉开序幕。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差甚远,满怀期待的乌克兰人向2008年欧洲杯发动了冲击,但他们在预选赛中表现糟糕,仅仅取得了5胜2平5负积17分的成绩,排名小组第四遭到淘汰。此后的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乌克兰在第6组中以6分差距不敌英格兰获得第二,但在随后的附加赛中0:1不敌希腊惨遭淘汰。
舍普琴科的退役使得乌克兰失去了一位超级巨星,同时也宣告着乌克兰更新换代的势在必行。
目前乌克兰国家队排名世界第27,但在欧洲只能排到第16名,致使他们往往很难登上洲际大赛的舞台。如今的乌克兰国家队虽然也有一众球星坐镇,但整体实力仍然落后于欧洲一线强队。
与国家队的情况类似,早在苏联解体之前,乌克兰国内就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足球联赛。但考虑到苏联足球联赛较为特殊的体制,乌克兰国内举办的联赛都是非官方的,并不受到欧足联承认,球队也没有参加欧战的资格。
苏联足球联赛体系(图片来自苏联足球研究院)
而在苏联全国足球最高级别的联赛——苏维埃足球顶级联赛,也活跃着不少乌克兰球队的身影。在苏维埃顶级联赛存在的55年中,共有63支球队参加,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贡献了其中的32支,排名第二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乌克兰——历史上共有12支球队参加苏维埃顶级联赛。
很难想象,在苏维埃顶级联赛,拿到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不是莫斯科火车头、莫斯科斯巴达,亦非莫斯科中央陆军,而是基辅迪纳摩。这支来自乌克兰的球队,才能被真正意义上称为苏联足球的“顶梁柱”。
在苏维埃顶级联赛的历史上,被乌克兰人视为骄傲的基辅迪纳摩共夺得了13次冠军和11次亚军,此外还有9次杯赛冠军和3次超级杯冠军。
基辅迪纳摩的成功离不开洛巴诺夫斯基在背后的耕耘,带有鲜明苏联烙印的足球风格让基辅迪纳摩在各个时期都被誉为是苏联足球文化的“继承者”。而正是从这里,走出三位欧洲金球奖得主——布洛欣(苏联时期)、别拉诺夫(苏联时期)以及舍普琴科。
最后一届苏联顶级联赛球队分布
苏联解体后,原本的足球体系遭遇崩塌。1991年年底,乌克兰政府开始筹备脱离苏联后成立单独联赛,其中既包括了原来乌克兰联赛的成员,也包括了前苏联顶级联赛的成员。
不过这一决定遭到乌克兰球队的反对,辛菲罗波尔塔夫里亚的主教练阿纳托利·扎亚耶夫表示,球队强烈反对参加乌克兰联赛,并打算继续参加苏联甲级联赛。
布科维纳主教练尤赫姆·什科尔尼科夫则表示,球队没有任何计划重返乌克兰联赛系统,任何人都不应该让政治参与到足球中。
但随着局势的变化,不少俱乐部逐渐意识到现实的严峻,他们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强烈反对”逐渐演变为“基本同意”。
1991年9月,乌克兰足球联盟执行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会议,执行委员会决定所有乌克兰球队的主场必须悬挂乌克兰国旗,并宣布了首届乌超联赛将在1992年举行。
首届乌超球队分布
1992年春季,乌克兰独立后的首届联赛正式举行。
联赛由苏维埃顶级联赛的6支球队、苏联甲级联赛的两支球队、苏联乙级联赛的9支球队、苏联下乙级联赛的两支球队以及乌克兰杯冠军组成。因国内局势紧张、联赛筹备仓促,乌克兰足协决定大幅度缩短首届联赛的日程,使其由跨年赛事转变为年度赛事。
为了应对大幅缩减的赛制,乌克兰足协将20支参赛球队分为两组,根据两循环比赛结果算积分,两个组第一名争夺冠军,两小组第二名争夺亚军。每组的倒数前3名将在新赛季降级,而乌甲联赛的前两名将在新赛季升级,乌超联赛的参赛球队由此从1992~93赛季开始缩减为16支球队。
考虑到当时乌克兰国内局势尚未稳定,加之联赛赛程遭到大幅度缩减,赛制安排存在诸多不妥之处,就连是使用主客场制还是中立场制都迟迟未能作出决定。
因此,1992赛季的乌超过程磕磕绊绊,各支球队整体表现欠佳。来自克里米亚的辛菲罗波尔塔夫里亚凭借着谢尔盖·舍普琴科的进球,在决赛中爆冷1:0击败基辅迪纳摩,夺得了他们首个乌超冠军(也是唯一一座)。
经历了首赛季的混乱,1992~93赛季的乌超联赛逐步步入正轨,班霸球队基辅迪纳摩虽然在东欧剧变中损失了一些人才,但整体的实力仍然位于乌克兰足坛顶端。从92~93赛季开始,到新世纪的00~01赛季,基辅迪纳摩连续9次夺得乌超冠军,将他们在苏联时代的高光带到了乌克兰。
就当基辅迪纳摩踌躇满志准备在新世纪一展手脚时,一支名为顿涅茨克矿工的球队闯入了他们的视野,并一举终止了这只乌克兰豪门对联赛的长期垄断。
得益于矿产大亨阿赫梅多夫对家乡的大笔投入,顿涅茨克矿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云集了国内外诸多优秀球星。
2001~02赛季,数年蛰伏的顿涅茨克矿工在26场比赛中取得了20胜6平的不败战绩,以1分的微弱优势力压基辅迪纳摩拿到冠军。自那时起,顿涅茨克矿工逐步接过了基辅迪纳摩的统治地位——他们拿到了20个联赛冠军中的13个,彻底成为了乌克兰足坛的班霸球队。
不过说来让人感伤,在国内局势多年动荡的乌克兰,即便是矿工这样的顶级豪门,也难以在战争的阴影下独善其身。
从2014年开始,顿涅茨克州顿巴斯地区成为乌克兰政府军和独立武装交火的前沿阵地,无奈之下,顿涅茨克矿工为了确保比赛正常进行,先后借用利沃夫竞技场和哈尔科夫金工球场作为自己的主场,后又在2020赛季搬迁至基辅,与老对手基辅迪纳摩共用基辅奥林匹克球场。
说来遗憾,顿涅茨克矿工的近4个联赛冠军居然都是在搬迁的途中所取得的。
本赛季的乌克兰联赛已经进行了18轮,顿涅茨克矿工的竞争力仍然强大,他们在18场比赛中取得了15胜2平1负积47分的成绩,领先第2名基辅迪纳摩两分。
结语
令人遗憾的是,在轰鸣的战火声中,本赛季乌超能够如愿完赛的可能性越来越低。都说足球无关政治,但足球绝不可能脱离政治打击而独善其身。
在愈演愈烈的战火下,无论结局如何,乌克兰已经很难像苏联时代一样培养出布洛欣、别拉诺夫这样的金球先生了。或许,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乌克兰足球带给人们的惊喜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不论如今的乌克兰立场如何,对于球迷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在战争面前,足球是如此的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