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球员左肩绿标(日子好着嘞!总书记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要发了”)

“门上贴了新对子,炕上换了新被子,身上穿了新衫子。”稚气的童谣在耳畔响起,穿着新衣的小秋雁正陪着爷爷给自家窑洞贴窗花。小人儿边贴着窗花边向在厨房的母亲撒娇要吃的,娇憨可爱。

世界杯球员左肩绿标(日子好着嘞!总书记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要发了”)

墙上的红辣椒,蕴含着村民对新年红红火火的美好期盼。(陈灿摄)

万千褶皱的大山深处,陕北黄土高原延安市延川县一个名叫梁家河的小村庄熠熠生辉,正在喜气洋洋地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新年。窗花、干辣椒、福字……各种红色的好看的东西装饰在房子上,陕北人就图个喜庆,图个吉利。空中荡漾起一排排的红灯笼,从上往下看,一个个红灯笼随风摇摆,把厚重的黄土衬托得分外生动。

梁家河村挂起大红灯笼迎接新年。(李建月摄)

上世纪60年代末,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延安梁家河村插队当农民,度过了7年时光。悠悠梁家河,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愁。

“留在这吃饭吧!”腌酸菜、烧鸡、洋芋擦擦、炖羊肉、荞面饸饹、油馍馍、麻汤饭、蒸南瓜……一顿丰盛又充满陕北特色的农家饭已上了桌。忙碌的王大姐边塞了一个油馍馍到小秋雁手里,边跟我们说起了梁家河的故事……

小村庄大变化

“陕北婆娘也拿工资了!”

汽车驶进梁家河村,林田交错,冬柏正绿。距离春节还有一周,道路两侧挂着火红的灯笼,好一派新年热闹景儿!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那好光景”,朝阳如火,照亮了梁家河的沟沟壑壑。迎着阳光,记者来到村口,三三两两的游客,或坐电瓶车或步行,正沿着通村柏油路往知青旧居方向走。

“我们在村口开辟了一个大型停车场,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40台电瓶观光车,专门接送进村游客。”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介绍。

“你看这路边,总书记来了后,100多盏太阳能路灯立起来了!”村民刘金莲欣喜地说。48年前,就是在她家那孔窑洞里,不到16岁的习近平度过了初到陕北的时光。

知青旧居里,充满时代特色的衣物与手工艺品正在售卖。(陈灿摄)

“新年了,我做了几双红鞋垫,喜庆!两年前总书记回来,我还送给他两双布鞋,几副鞋垫呢!”刘金莲自豪地笑道。刘金莲的女红好,习近平下乡时,便给他做过鞋垫。她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个“陕北婆娘”,现在还拿上了工资。

2015年5月,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公司成立。刘金莲成为了梁家河村的保洁员,和不少村民同时成了拿工资的公司员工,按月领薪。现在,刘金莲每个月可以拿到1200元的工资。此外,心灵手巧的她还售卖红枣、小米、布鞋、鞋垫等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这些收入加起来每月超过了两千元。

“现在钱足够用了,这个年过得好!”刘金莲摩挲着针脚细密的鞋垫,笑意盈盈。

“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总书记《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写得十分动情。他实事求是、踏实肯干的作风,勤奋好学、热心助人的精神在梁家河村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人走了,心留在了这里。”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一席话,感动了老区群众,也激励着梁家河人自强不息、发展致富的心劲儿。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错。总书记留下印记的坝淤地、知青井、磨坊、沼气池、知青旧居,以古朴的姿态诉说着岁月流转。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卫生医疗服务室、人口培训学校、枣果协会、畜禽养殖合作社等新式场所也分布有致,见证着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创新变革。

梁家河小区建起了六层小楼。(李建月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梁家河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村民介绍,今年一部分梁家河村民选择离开家乡旅行过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还有一部分村民进了新居过年。位于文安驿镇区的“梁家河小区”,是由延川县政府和一个企业家共同出资为梁家河村民修建的移民安置房,均为6层楼房。“住上了楼房,可把我开心坏了!”村民王宪军幸福地说,难掩生活改变的喜悦。

红苹果小猪猡

“日子过得红火着哩”

虚掩的院门开着半边,像是陕北老农咧着嘴的笑脸,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

走进梁家河村民王军民家,扑面而来的香味盈满了记者的鼻息,他们正在做好吃的哩!王家有三孔窑洞,住在王军民夫妻俩和两位老人。腊月时节,窑洞两边的墙上已挂着一串串鲜红的干辣椒,仿佛诉说着对新年的期盼。明亮的窗户上贴着红艳艳的窗花,分外喜庆和谐。

“女娃儿,你吃!”王军民的母亲苗玉兰热情地招呼记者。随着老人家进了屋,坐上热乎乎的炕头,看着苗大妈用娴熟的手艺,炸着陕北的小吃“鸡蛋泡泡”,感到分外温暖。

苗玉兰奶奶做起陕西特色小吃“鸡蛋泡泡”迎接新年。(陈灿摄)

“这泡泡原来只有过年才做,现在日子好了,平时也能做着吃了!”王军民的父亲王忠笑道。王军民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入股了村里的猪棚,每年都能分钱,还有退耕还林等其他收入,每年有七八万,“日子过得红火着哩”。

退耕还林,咋回事儿?入股就分钱,这是啥好事儿?

原来,1999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延安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退耕还林,黄土高原上刮起了“绿色风”。原来在山里耕种的土地不再种植庄稼,村民获得了补贴,生活环境与条件有了不小的改善。生态变好了,养殖条件也提高了。梁家河果香养猪专业合作社技术主管高进宝介绍,合作社15年成立,由大学生村官发起,与企业进行合作,梁河村有34户入股。“根据入股的不同,村民2017年少则分了几千元,多则三四万元。”

“居住在镇上,产业在村里”。领略了黄土高原千山万壑中窑洞的独特风味,人民网记者又走向“梁家河小区”,感受现代的魅力。梁家河小区其中一栋的一楼,住着曾与总书记共同劳动生活过的老人张卫庞。2015年,总书记来时听说张卫庞在山上种了苹果园,驱车沿着陡峭的山路到现场了解张卫庞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今张卫庞家的苹果怎么样了?

曾与总书记共同生活过的张卫庞老人在明亮的楼房新居里给记者介绍他家今年的苹果收成情况。(陈灿摄)

张大爷年过古稀却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家的苹果:“15年的时候,总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要发了。去年,我的苹果纯收入38万哩!”

住新房,穿新衣,过新年。张大爷笑眯眯地看着新房说,“屋子里可暖和了,我住着舒心的嘛。”谈及以后的打算,张卫庞的女婿李延兵介绍,“现在苹果主要是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还有香港。我们现在申请了绿标,还打算往国外销。”临走时,张大爷还让记者给总书记带话,祝他新年越来越好,质朴的话语里蕴含着浓浓的感情。

梁家河的苹果已有了自己的品牌。(陈灿摄)

原村支书石春阳感慨:“村民们现在的思路很活,文化、旅游、农业弄啥都像样,日子越来越好了。”

办旅游做观光

“感觉自己找到根了”

2月8日,北方过小年。举起花伞,扭起秧歌,梁家河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载歌载舞,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梁家河村村民扭起秧歌,迎接新年。(雷阳摄)

如今,梁家河的秧歌扭起来了,梁家河的旅游也火起来了。

“90后”梁强曾是个打工仔,现在他经营着村里的一处农家乐“梁家小院”。“今年生意好着咧,平均一天能接上三五十桌。”从最开始只有四人的“草头班子”,到现在有六孔窑洞,最大的一孔可同时容纳40多人就餐,梁强的奋斗史,承载着他的中国梦。“感觉自己找到根了。回到村里好,离家近,照顾老人孩子都方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富民思路,为梁家河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石春阳讲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来龙去脉。如今,乡村旅游是梁家河村最重要的致富产业。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小卖部、农家客栈。现在,村里的日住宿接待能力可以达到200多人。

虽然梁家河村民收入已经显著提高,因为残疾、小孩上学等原因,村里还有几户贫困户存在。记者走进了一户贫困户家里,51岁的贺和林向记者道起了他的难处:“额(我)有两个女儿,一个22岁,一个17岁,都在西安上大学。还有一个小儿子,今年14岁,没有自理能力,留在我们老两口的身边照顾。”除了小孩上学的压力,老贺自己也有股骨头的疾病,做手术需花十几万元。虽然如此,老贺对未来却分外乐观。“马上大女儿就毕业了,找工作了,村里对我们还有帮扶政策,很快就能脱贫了!”老贺的大女儿贺雪年轻的面庞闪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学校里,说起我是梁家河的,大家都知道,很自豪。我们家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据了解,2017年梁家河村人均收入20800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全村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巩保雄表示,2018年年底,全村将全面脱贫。目前,梁家河村的产业格局包括三大块,除了旅游文化公司外,还有安富商贸公司和长富农牧公司。“所有的项目都会均衡配置在新梁家河村。”巩保雄介绍。他所说的新梁家河村,是指在原来梁家河中心村的基础上,2015年又合并进来的梁家塌、木瓜山、舍和沟等总共4个自然村的新村,现在全村433户1187人。此外,60座蔬菜大棚、千亩薰衣草观光园、拓展训练营地、农业科普观光园等项目也正在布局发展中。

“梁家河现在不一样了,修了柏油马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受到良好教育。这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成功。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勾勒了这个小村庄的中国梦图景。

如今梁家河的火种正越烧越旺,生长着信天游的土地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正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创新与担当,酿造着美好生活的幸福琼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