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封网友解答:
1.说起这魔君一事却也蹊跷,他们不是被“四大奸臣”当中的哪一个放出来的,也不是真的是无心之举.恰恰相反,他们是被那个还不错的洪太尉放出来的,放他们出来是这个洪太尉非要这样做不可,而放他们的时候,这个洪太尉正在代替皇帝请人“消灾”!
2.所以说,这梁山好汉是统治者自己放出来的魔.还有这“逼上梁山”,林冲可以算一个,可是除了林冲,还有谁是被逼的?
3.王伦就不用说了,考试不中就再也没有路可以走了吗?晁盖劫取生辰纲,县衙里赶得紧,东溪村离梁山最近,只有上梁山才能活命.
4.问题在于,晁盖有必要劫取生辰纲吗?他自己家里的那些钱都花不完,一生都是“仗义疏财”,不但留人吃留人住,还要给人盘缠,他再要些钱干什么?
5.和宋江比着谁的“雨”下的大吗?或者说,梁中书的钱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可是他把这些钱夺过来还给平民百姓了吗?
6.因此上,我在《晁盖为什么要劫取生辰纲》一文中写了,晁盖是想尝一尝被人拥戴的滋味,这种当土皇帝的感觉,让他被人所裹挟,区别在于,他的自我感觉非常好.
7.如果不是被名所累,晁盖用的着上梁山吗?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但那个宋江和《水浒传》里的这个宋江,只不过是用了一个名字而已.
8.水浒里的宋江有必要上梁山吗?从根子上来说,宋江上梁山是因为私放晁盖.宋江身为朝廷官员,不是想方设法捉拿罪犯,却因私废公,这样的官员,即便是不杀人,还可以继续在“公务员”队伍里待吗?
9.有意思的是宋江身边有个张文远,这个人肯定不是一只好鸟,但作为官员,肯定要比宋江强.宋江上梁山和林冲有一个区别,林冲是一个人,宋江是拉着一大帮子人.
10.假如真是走投无路,自己无奈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搜罗大量的人一道当强盗?因此说,这宋江上梁山是自身骨子里具有的东西,没有人逼他.
11.还有那不在少数的和梁山交战过的朝廷军官,他们还是官身时骂着盗贼,可一旦做了俘虏,转眼间就是梁山和宋江是多么的仁义,真是变脸变得比小孩子的哭笑还快!
12.对这些人来说,英雄气概是谈不上了,可是军人的气节又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杀了人才去梁山的.
13.难道这些人都杀的是该杀之人吗?比如说那个杨雄,老婆偷人,但他的老婆潘巧云是不同于潘金莲的.潘金莲偷汉杀夫,官府不管,武松管.
14.潘巧云呢?她偷的是有点儿地位的和尚,想结婚很难,她根本也没有杀死杨雄的念头.石秀杀了那个和尚,官府也已经处理过这个案子,等于是已经给他把事情摆平了,为什么还要杀了潘巧云?
15.难道就是为了证明石秀搬弄是非搬弄对了吗?即便如此,杨雄已经问出一个结果了,事前也答应不杀潘巧云,为什么还要把人杀了呢?
16.对于潘巧云的处理,石秀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潘巧云自己“招认”,然后把她休了.可是这样的办法不能够使杨雄上梁山,能够使杨雄上梁山的办法只能是杀潘巧云.
17.所以,这杨雄为了上梁山而杀人,不是因为杀了人才上梁山.再说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情有可原,可是张都监的那些家人呢?
18.这种杀一个是杀,杀十个也是杀的做派,总让人觉得有损英雄成色.而整个梁山“好汉”当中,这样的人不是唯一,就像那个李逵,为了救宋江,在江州杀了多杀无辜?
19.在好汉当中,也有一些没直接描写过杀人的,但这部分人,不是鸡鸣狗盗之徒(时迁、段景住),就是截江断路的强盗,身上干净的人又有几个?
二、唐山网友解答:
围绕108名好汉的故事,人物各有特点,栩栩如生,爱憎分明.遗憾的是结局有点悲惨.
三、安丘网友解答:
1.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老爹是很喜欢看,还老是拿宋江来说事,在他眼里,宋江是皇帝身,将军命,在我看来宋江则只是个将才,服众尚且有点欠缺,虽说众口难调,更像一时得志,却少了一些血性,总想有依靠,难成一片天.
四、九江网友解答:
1.《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透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好处.
2.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
3.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4.《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
五、临汾网友解答:
1.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让人读来甚是大快人心,书中描写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仇必报、快意江湖的场景是多少人为之向往的生活.
2.多少生活不如意的人们都期待能像书中的好汉一般,落草梁山,水泊聚义,逃离这个压力山大的现实社会.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3.《水浒传》的主旨在不同时期、不同立场、态度的评论者那里有着不同的看法.明清两代或主张“忠义”说,或主张“诲盗”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