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
他是个想当超级英雄的大男孩。
十年后,
他不再相信超级英雄,
但却有一颗更加勇敢的心可以倚仗。
文丨许亚薇
1
李荣发起的第一场公益活动,是给见义勇为的9岁男孩筹集安葬费。
那是2010年6月,9岁男孩董涵琳奋勇救起了落水的小伙伴,自己却再也没能回到岸边。
小涵琳的骨灰,一直放在出租屋,未能送回老家安葬。为了给孩子寻回公道,这个困难的家庭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外债。
被救男孩一家表现冷漠,他们甚至说:“又不是我们推他下去。 ”一年后,小涵琳父母将被救男孩家庭,以及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水利局一同告上法庭,索要安葬费。
然而法院认为,该案件并不具备开庭条件。
温暖董涵琳义卖会
李荣当时是春城晚报首席记者。在完成采访后,他决定筹划一场“二手闲置物品义卖”,帮助这个家庭。
义卖为小涵琳家筹集到三万多元资金,帮助这个家庭走出了经济上和道义上的困境。
义卖现场
那天在义卖现场,一位老人找到李荣,对他说了一句话:我要捐出自己的墓地,先给这个见义勇为的孩子吧。
虽然没有人会收下老人的墓地,但这份心意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2
社会新闻部是报社最简单也最复杂的部门,简单到没有固定的条线,复杂到涉及所有社会事件、街坊邻里、鸡毛蒜皮。李荣在社会新闻部一待就是十五年,从实习生到都市新闻部主任,从未离开过报业大楼806办公室。
李荣(中)和他的公益团队
在最初的几个年头,他很珍惜,也很享受那看不见的“无冕之王”的光环。
不少媒体同行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采访,改变了他们对人生的看法,甚至改变了命运。李荣也是其中之一。
李荣在汶川灾区采访
地震发生10分钟后,李荣接到奔赴灾区的指令。第二天早上,他站在了北川中学的废墟上。那一刻,他觉得天地之间,一切都定格了,凝固了。
倒塌的教学楼近在咫尺,残破的砖石缝隙里,遇难孩子的手直直地伸出来,握着铅笔,好像想要继续写字。一位母亲站在旁边,用长棍驱赶着救灾人员。她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泪水,她只是在捍卫自己内心里孩子还活着的信念。
1个月后,他从灾区回到昆明,时常在半夜惊醒。出租屋紧挨铁轨,呼啸而过的列车时常震颤门窗,像一次次余震。与所有去过灾区的人一样,李荣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甚至绝望。
外出采访,在车站过夜
之前的岁月里,他靠努力走出贫穷,成为记者,出于职业也出于理想,仗义执言,希望自己能像个“超级英雄”。可面对巨大的灾难,他第一次产生了无力感,之前的种种原来是那么渺小无谓。他帮不了挥舞长棍的母亲,帮不了废墟下的孩子,他觉得他帮不了任何人,包括自己。
这期间,他被报社安排驻站,希望能给他带来缓冲;他尝试信奉宗教,用信仰摆脱内心痛苦……可是无济于事,他发现这些都无法改变“生命很脆弱,一切都没意义”的认识。
直到2010年,他再一次进入灾区,参与到玉树地震的报道,才从痛苦的泥淖中走出来。
玉树灾区,临时帐篷里写稿
再次走进灾难现场,当他看到楼房倒塌,废墟上人们互助自救,好像突然就释然了。
“逃避现实和寻找信仰都没办法跟尊重生命本身相提并论,生命已经足够脆弱了,何必再思虑那么多?‘保持底线,以人为善’才是解脱的办法,更多地帮助别人才可以积累福报,让自己快乐起来。”多年以后,李荣觉得那可能是他找到的排解的出口,也可能是一次生命感悟的升华。
后来,“保持底线,以人为善”成为他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
3
李荣对公益有自己的理解,他觉得公益可以是寻人,可以是助学,可以是救急,可以是节水环保,甚至可以是一个再小不过的善举,是普通人之间的爱心接力。公益早已不该贴有“有钱人才能做公益”“捐款才是公益”“公益就是做好事”等标签,民众践行的应该是“人人公益、快乐公益”的理念。
除了是媒体人,他还是骑友、跑马爱好者。在做公益这件事上,李荣把资源用到了极致。
2015年,春城晚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共同发起“开学有礼 善行送爱”活动,李荣发动他所在的云南捷安特明星公益车队,一起为建水县甸尾乡黑箐小学送去了爱心物资。让孩子们最开心的是,李荣邀请云南广播电台主持人王辉、云南本土歌手土土和达坡玛吉随队出行,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
跟骑友一起给孩子送去爱心物资
最近,李荣正在准备7月下旬的秘境百马建水站马拉松,这场马拉松由云南知名探险家金飞豹发起。工作虽忙,但他依旧坚持每天至少跑上四五公里。每次跑完步,他会在朋友圈里晒状态,然后随手添加二维码,向朋友们推荐公益项目。
最近刚好是世界杯,李荣就推荐了春城晚报跟天天正能量推动的“益起世界杯”。他顺便把“玩”法告诉大家,只需动动手指点赞,阿里巴巴就捐公益金。筹到善款后,他们会给乡村孩子送去足球“大礼包”,开启“乡村世界杯”。
在阿里巴巴公益开放平台工作人员郑顺财看来,李荣一直都是这样“随手”做公益,看似漫不经心,但每次都特别靠谱和有效。跟他相处的五年时间里,天天正能量跟春城晚报共同发起了“江河卫士”“自强少年”“最美志愿者”“经典诵读”等十几个公益活动,奖励了数百位正能量人物。同时,发动成千上万爱心人士参与到大大小小数十场公益活动中,收获满满。
请流浪儿童吃中秋、春节团圆饭
所有做公益的过程,更加坚定了李荣的信念:“一件事做一天两天很简单,长久地坚持做下去却不简单。坚持也是一种勇敢。”
4
李荣一直觉得,钱是最基础的帮助,就像马斯洛需求中的最底层是解决生理需求一样。“帮得了一时,能帮一世吗?”走出困境最需要自救。
他对曾经帮助过的小白姑娘记忆深刻,因为她走出的困境,是深植她内心的自卑感。
2012年,从小到大都没有穿过新衣服的小白因家贫面临辍学,这个来自乡下的准大学生在走投无路时向报社求助。她说话小心翼翼,不自觉搓着手指,告诉李荣她的姐姐病重,家里没办法供她读书,语气里带着绝望。
李荣帮小白筹集学费,同时还给小白准备一份特别的惊喜。
他委托朋友陪小白去买新衣服,自己又去找酒店提供了一桌午餐,让提供学费的好心人和小白见了一面。
直到今天,已经参加工作的小白还保留着那些衣服,6年前的那一幕一直铭刻在心:她瑟瑟缩缩的向大家问好,不敢抬头。但在接过新衣时,她突然感受到一股暖意,那么多好心人帮自己,原来生活还有希望。像有一束光穿过黑暗打过来。
小白保留的衣服
最让李荣欣慰的是,小白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完成学业,她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公益,变得开朗大方,不再是那个低着头不好意思说话的姑娘。
小白走出了村庄,也走出了自卑感,变得快乐。她不回避艰难的过去,对一切心存感恩,并立志把公益传递下去。她去打工妹之家做义工,给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机构做志愿者,“好像从他们身上看到从前的自己。公益其实很简单,就是对有需要的人,提供举手之劳。”
这一切都鼓励着李荣勇敢坚持下去。他不奢望自己帮助过的人都能心存感恩之心,但他希望所有走出阴霾的人,可以像他一样,将阳光洒在他人身上。
(- end -)
【推荐阅读】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爱是世上最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