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罗布泊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楼兰古国遗址?飞机离奇失事?著名科学家彭加木以及探险家余纯顺的神秘失踪的生命禁区?
都没错,但其实它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原子弹试验场。
并且一个意外发现,竟让罗布泊从一片荒芜之地“起死回生”,养活数亿人民。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续写现代人类建设奇迹的罗布泊。
图1
“史上”最遥远的误会
罗布泊,又叫罗布淖(nào)尔,是蒙古语音译名,意思就是由很多水流汇集而成的湖。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而“幼泽”也寓意着多条河流汇集。
罗布泊距今已有1800万年,最初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以上。
它的诞生,是因为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致使其湖盆由南向北出现了倾斜式的抬升,然后被割裂成若干块洼地。
而罗布泊就是这几块洼地中海拔最低、面积却最大的一块。
因此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的雪山融水也都汇入其中,再加上其他河流也源源不断地补给,使罗布泊成为了古代塔里木盆地最大、最重要的“集水中心”。
图2
可以说,当时的罗布泊碧波万顷,名至实归。
汉书中就曾这么描述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甚至还有古人猜测,罗布泊地下存在着庞大的暗河群,这些暗河不断将罗布泊的湖水南运,因此就出现了“罗布泊是黄河源头”的观点。
而这个观念竟然还流传了2000多年,这真的是“史上”最遥远的误会。
而罗布泊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在汉朝时期。
楼兰古国
1700多年前,那里是丝绸之路上的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楼兰古国也建在此处。
但它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
图3
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用水紧张。
这从我国的考古学家黄文弼,在罗布泊发现的汉文简牍中有所体现,上面记录了楼兰士兵口粮减少的情况,以及水域缩减加速,楼兰古国甚至通过法令来限制用水。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楼兰环境恶化后的困顿。
让罗布泊“漏水”的说法也被一部分人传得神乎其神。
死亡之海
罗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楼兰古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险家、考古队,来到这里试图一探究竟。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频繁有人在罗布泊失踪,发现死尸的报道。
罗布泊也彻底令人谈之色变,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
图4
1949年,一架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无故失踪。
1958年,人们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而本来这架飞机是朝着西北方向飞行的,可为什么会突然改变飞行航线往正南方向飞呢?
这令人不解。
还有我们之前讲过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失踪案,在1980年6月17日这天,他带队在罗布泊进行考察时离奇失踪。
国家立刻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仍是一无所获。直到2007年才找到疑似的干尸,至今也没有一个盖棺定论。
另外1996年的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失踪。
当直升机发现他的尸体时,已经死去五天了,并且偏离原定轨迹15公里。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那么,身强力壮的他因何而死的呢?至今仍是个谜。
图5
这些事件都为罗布泊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千百年来人们为它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
它有太多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
如何演化成不毛之地
那么在解开罗布泊谜团之前,我们先来追溯一下,罗布泊是如何从绿洲演化成不毛之地的?又是怎么从寸草不生变为核试验基地的?它真的能养活亿万人民,造福我国吗?
其实,罗布泊的干枯并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而是经历了千年之久。最开始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导致沙漠入侵。
罗布泊也开始大面积地出现缩水,但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广阔水域。
到了东汉之后,罗布泊就开始严重缺水。据《水经注》记载,以罗布泊湖水为生的楼兰古国,当时一度陷入缺水困境。
图6
敦煌的索勒曾前后率领召集了约4000人来到楼兰,不分昼夜地把注入滨河的水,引入楼兰。并且楼兰人也尝试采用疏浚河道的方法,但还是断水了。
时间到了清朝末期,罗布泊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间,也彻底缩水成为了小湖。
但民国时期,罗布泊又得到了塔里木河的水源补给,湖的面积又达到了2000多平方公里,基本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可到了建国之后,罗布泊受到垦荒浪潮的影响,大批内地人群迁移至西部地区,导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不断增长,用水需求急剧增加。
仅仅几十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130多座水库,罗布泊的水域面积再次出现断崖式缩减,这使塔里木河下游320公里的河道干涸。
紧接着,罗布泊就彻底干涸了。
图7
从此,罗布泊就开启了它“死亡之海”的厄运。由于缺水导致草木全部枯死,胡杨树成片死亡,致使罗布泊周围的环境也发生巨变。
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它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融为一体。
成为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并获得了“世界干旱中心”的头衔。
直到20世纪50年代,罗布泊用自己的“实力”成功被确定为核试验基地,再创往日的辉煌。
核弹实验
当时,我们新中国刚刚成立,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百废待兴,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由于没有研究出核武器陷入在无尽的恐惧之中。
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图8
我们迫切需要建设属于自己的国防力量。终于,在1955年踏上了研制核武器的新征程。
而此时迫在眉睫的就是,前期原子弹试验场的选址工作。
因为我国当时是首次研制,就找到了对研制核武器有经验的苏联,想通过苏联专家的帮助,将选址地点确定下来。
经过我国和苏联专家勘察过多个地区后,他们决定将这个核试验场地设在了敦煌西北地区,但被否定了。
因为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认为,这个地方距离莫高窟太近了,一旦核武器爆炸很有可能导致这个世界遗产受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没有办法,工作人员只能再次进入选址工作。
他们经过多番周折之后,选中了一毛不长、干涸的罗布泊。
图9
但经过工作人员多方勘察,竟在附近发现了清冽的湖水。
这一意外的发现,对选址的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喜出望外的。地广人稀,关键是要有水源,这正是他们理想中的地方。
就这样,建设在罗布泊地区的,第一个核试验基地研究中心——马兰基地诞生了。
科学家也不负重望,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便在罗布泊荒漠附近爆炸成功,对我国的历史也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
也是因为此次事件,让更多的人记住了马兰基地,也记住了罗布泊这个神奇的地方。
因钾盐稀缺“卡脖子”
但罗布泊的神奇远不止于此。
自建国以来,我国倾尽全国之力,寻找了几十年的宝藏,就在罗布泊一望无际的盐碱戈壁地下。
图10
它就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的卤水资源,而从这种卤水资源中,暗含着一种微量元素——钾。
那么钾究竟是什么呢?
钾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要的一种有用的元素。
它能够让植物的根茎强壮,改善果实的质量,相当于给植物补钙,如果缺钾,植物就会得“软骨病”,甚至死亡。
但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在当时却是一个缺钾的国家,70%以上都要依赖进口,中国农民购买进口钾肥的价格,达到6000多元一吨。
钾肥的支出太多,但是农产品的价格又很低,这就意味着农民赚不到钱,是个赔本的买卖。
在当时,加拿大、美国的跨国公司,垄断着钾肥市场,一直维持对我国的高价出口。
图11
寻找钾,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任重而道远。
终于,在9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院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地下,发现了足以改变中国钾资源格局的宝藏。
这无异于当时50年代发现了大庆油田,科学家们兴奋不已。
但仍有一个难以想象的艰辛和风险等着他们,那就是怎么从这个不毛之地将宝藏取出来?
钾资源的发现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的地质科学家王弭力教授,曾多次带领团队到罗布泊深入研究,并发现了罗布泊这个大盐壳。
图12
1995年,王弭力教授拿着中国地质科学院,硬挤出10万元经费,设立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三地质大队、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14人组成的项目组。
随后买来几辆已淘汰的“解放”牌大卡车,就此挺进罗布泊。
罗布泊的环境相当恶劣,夏季地表温度高达70℃,冬日气温则常常低于零下20℃,2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水,没有路,甚至连鸟都没有。
而身处其中,这种荒凉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炼。
十年磨一剑,王弭力带领团队,数次进罗布泊,不断深入研究、验证,终于发现了“罗北凹地”埋藏于,第四系盐层中储量超过2.5亿吨的特大型液体钾矿床。
图13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床,潜在经济价值达5000余亿元。
这一成果被认为是,继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超大型钾矿床发现之后,我国找钾工作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同时也可与已开发的美国大盐湖相媲美,盐湖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是它为何会在罗布泊呢?
如何开发成难题
其实地质学家在起初发现罗布泊,有丰富的钾盐矿时也非常的惊讶,毕竟这里看起来毫无生机,丝毫不像有这种稀缺资源的样子。
但是在不懈地探索下,他们终于发现了罗布泊形成钾盐的原理。而且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
图14
早年期间罗布泊,就因为汇集塔里木盆地的众多支流,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咸水湖。
再加上周围的石岗岩,在几十年的地带运动中不断地渗入了罗布泊内,水中保存的钾元素一直都在增多,而且随着水分的蒸发全都停留在了湖底。
所以在罗布泊逐渐干涸的过程中,大量的钾盐析出地表,人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它的踪迹。
紧接着,地质学家们就开始了对罗布泊钾盐的开采,令人没想到的是,开采中还发现了很多钾盐卤水储蓄池。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盐湖卤水深池储存的方法,为了达到对罗布泊钾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图15
因为钾盐是从卤水中提取出来的,而卤水藏在地下,因此想要把钾盐矿开采出来,就要先将地下含钾的卤水提取出来,再从卤水中提取盐。
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盐湖相比,罗布泊卤水化学组成有很大不同。
国投罗钾公司副总经理雷光元介绍,这里的卤水资源中钾、硫比例严重失衡,只有从外部添加氯化钾才能解决两者失调的问题。
可在罗布泊寻找氯化钾,显然是难上加难。
罗布泊本就是无人区,距离最近的若羌县也要200多公里,距离哈密市足足400公里,方圆300里根本没有任何设备支撑。
如果从几百公里外买来氯化钾,那么生产成本就会提高,这就意味着罗布泊进行钾盐资源开发将失去意义。
图16
雷光元说,对于罗布泊的开发,在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且外国专家还说,我们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硫酸钾。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科研人员因地制宜,根据罗布泊盐湖资源的特点,展开了罗布泊开发史上最系统、最切合实际,并且也是最艰苦的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科研攻克,我国科研人员成功从卤水中生产出了硫酸钾的主要原料,氯化钾。
从而也解决了,卤水资源中钾、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
这让科研人员们高兴地睡不着觉,因为眼前这一大片钾盐资源,已经不单单可以用作农业肥料了。
图17
科研人员要把它们提纯、加工成可以食用的盐!
为了提取钾盐,地质学家们挖了一个大型的人工湖,专门用来储存地下卤水。
而这个人工湖蒸发的较慢,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场景,仿佛历史中沉寂的仙湖,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罗布泊,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单体硫酸钾肥生产基地,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钾肥供应的紧缺形势,也改变了当地贫困的面貌。
而当年风沙弥漫的罗布泊,也已经形成了一个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大盐田。
并且因罗布泊钾盐的开发,罗布泊的所在地巴州若羌县,已脱掉了全国贫困县的帽子,年财政收入由原来的 200 万元一跃为 2800万元。
图18
龙探长说
寸草不生的罗布泊,崛起了现代化的企业,一毛不长的荒芜,创造出了养活亿万国民的钾盐湖。
中国几代科研人员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人,中国也能有油田,也能有钾盐,而且不比你们的少。
历经干涸、荒芜和寂寥,多年后的今天,罗布泊欣欣向荣地发展,钾盐资源的火热开发,让这片“死亡之海”再次显露出“希望之海”的风貌。
不知道下一个千年,罗布泊又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