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赖我(刘晓东的藜麦“真不赖”)

李昊 本报记者 马晓刚

近日,一场大雨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土地开始了“呼吸”。走在清水河县宏河镇胶泥卯村一望无际的山坡上,总能被眼前千沟万壑的黄土地所吸引。

村民刘永胜正在地里松土、施肥。他一边耕种,一边给记者算着种植藜麦的收益账:“我家有30多亩地,都是山坡地,过去都种玉米,一亩收入最多也就是500多元。去年,我种了20多亩藜麦,一亩地收入了3000多元,真不懒!”

说起清水河县的藜麦种植,还要得益于内蒙古优农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晓东的带动。

“80后”的刘晓东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在养殖肉牛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藜麦。刘晓东立刻查阅资料发现,藜麦被古印加人称为“粮食之母”,如今更是被誉为“原始天粮”,且NASA(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也将藜麦列为人类未来移民太空空间的理想“太空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并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刘晓东被藜麦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深深吸引,产生了种植藜麦的念头。

心动不如行动,刘晓东在多方考察学习后发现,清水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藜麦种植。于是,他购进50斤藜麦籽种开始试种。一次次的种植,一次次的失败,他并没有气馁,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没有压垮他。坚强执着的刘晓东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砸锅卖铁也要种好藜麦,绝对不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刘晓东在当地种植藜麦成功,当年,他便在胶泥卯村一次性流转土地近1000亩,进行规模化经营和订单式生产。

在发展过程中,刘晓东深知“特色农业”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抓手。于是,他成立了内蒙古优农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发展生态、特色、品牌农业。

“传统农产品没有特色,缺乏竞争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缓慢。对种植户来说,这两年种藜麦可算种对了,每斤的收购价格是玉米的4倍多。”刘晓东说。

60岁的贫困户杨贵堂正在自家田间施有机肥,藜麦籽种已经种了进去。见到记者后,他说:“种植藜麦简单省事,而且全部是机械化作业,收入还不少,前年我家就脱贫了,现在真是享了特色农业的福啊!”

杨贵堂只是在刘晓东带领下脱贫的一个缩影。刘晓东通过土地流转补贴、有偿聘用劳动、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带领周边农户种植藜麦,先后带动当地一大批农户致富增收。

同样,藜麦的种植成功无疑为清水河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2016年,清水河县开始扶持农户试验示范种植藜麦。“黎麦不仅是经济作物,也是生态作物。种植藜麦对于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改良盐碱土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水河县宏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了赚头,农民才有奔头,产业才能发展。如今,在清水河县,藜麦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总面积达到3000多亩。

在2018年内蒙古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展上,刘晓东的藜麦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藜麦属于易熟、易消化食品,口感独特,可增强机体功能,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尤其适用于患有‘三高’、心脏病的人群,特别是对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更为有益。”刘晓东说。

目前,刘晓东的藜麦产品销往广东汕头、云南昭通、河南郑州、山东德州等地,在客户中有相当不错的声誉。“去年公司的藜麦产品已经实现收入100万元,比上一年多了1倍多。”刘晓东说。

但是,刘晓东没有止步,他要在藜麦的品质和深加工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藜麦产业链,做大做强藜麦产业。

“我们利用藜麦生产出符合人们方便食用的藜麦早餐粥,有四种口味适合不同人群,非常受市场认可,订单也在不断增加。”刘晓东坦言,下一步他还将推广和扩大藜麦种植,实行统一提供籽种、统一回收的办法,将藜麦作为清水河县特色旅游商品,走“农业 旅游”之路,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植,共同致富。